他们更需要关爱
2017-03-29王倩
王倩
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中说:“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我们既要关心爱护先进的学生,也要关心爱护大多数一般的学生,还需要关心爱护学业上困难的学生。我们的教育都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学生,也就是“全体学生。”过去,我们当教师的往往喜欢好学生,思想进步的学生,遵守纪律的学生,有特长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认为他们是“好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落后的学生,遵守纪律较差的学生,不大听话的学生,视为学困生,极少关爱他们,在心目中和行为中自觉地冷漠,甚至歧视他们。教师的“阳光”没有“普照”,以致使学困生越来越落后,这样不利于“学困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教育,必须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尽快地转变。学困生,他们更需要关爱。
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我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愈来愈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把更多的关爱献给他们(学困生)。因而在转变学困生的问题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做好调查分析,心中要有“A、B、C”——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基础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基础就是做好调查分析,心中要有“A、B、C”。我每接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时,第一项工作就是对班级情况做好调查研究。调查的渠道是:原任班主任,任课老师,班级干部及全班同学。调查清:哪些学生学习成绩好;哪些学生成绩差,哪些同学遵守纪律,哪些同学不大遵守纪律;哪些同学道德品质好,哪些同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等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心中划分A、B、C,A、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B、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C、思想学习落后的学生。这个划分,一定不能写在纸面上,连工作日记中也不能写,更不能对他人说,不能“公开”,只能储存在自己的“心中”使自己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心中有数”。
弄清哪些学生是学困生之后,在对学困生排队归类:学习差的,表现差的,学习表现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调查清楚:学习成绩差学生,原因在哪里;表现差的学生,原因是什么;学生学习和表现均差的学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就为“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爱”——学困生转化的催化剂
俄罗斯有一句名谚:“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许多教师只爱学习好的学生,表现好的学生,而能够“阳光普照”,爱全体学生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这种爱才是教师真正的爱。
我做班主任工作,就努力按照这一名言去做。前年,我接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班内有一个学生,我在上课时观察到他智力并不差,听课反映很快,他的成绩却较差,经过了解,知道这个学生是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个后妈。他与后妈关系不好,因此无心学习,学习成绩一再下降,性格也越来越暴躁,在班内也沉默寡言。这个学生的父亲,因为工作忙,也很少了解与过问家中的事。我了解这些情况后,一方面找他父亲说明情况,请他多关心家庭,关爱孩子,妥善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另一方面找这个学生谈心,叫他面对现实,妥善处理与后母的关系;再是暗地动员班干部和几个同学,多接近他,课余时间拉他一起活动。通过集体的活动,欢乐的伙伴,淡化他的寂寞和孤僻;找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经常帮助他,我也在他身上多加关爱,有时见他心情不好,放学后,就把他领回家,给他舀饭夹菜,给他说笑;阴雨天,我给他送去雨伞,……渐渐地,这个学生感到了学校、班集体的温暖,性格逐渐变好,再加上家庭关系有所好转,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这个学生的转变,使我认识到,教师的“爱”是学困生转化的催化剂,它能促进学生迅速轉化,不断前进。
三、“四块糖果的故事”的启示——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方法要灵活运用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学生按陶先生规定的实间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处理完其他事情,到了校长室,这个男生已在办公室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这个学生将信将疑的接了糖果。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砸同学,你立即停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个学生不好意思地接了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想砸同学,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这个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用砖头砸他。”陶先生又掏出了第四块糖果,说:“你已经认识了错误,再奖励你一块糖果,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先生的故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不一定要采取批评的方式,“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去年,我班内有一个学生的成绩不好,表现也差,经常迟到早退,有时和同学打架。一天,班干部批评他不交作业,他出言不逊,要揍班干部。班干部把这一情况告诉我后,我开始有些生气,但又想,整天批评这个学生,效果不大,应该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低着头,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这一次,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转换话题,“你昨天语文考多少?”他回答:“56分。”我说:“还不错,你有进步,上次考四十多分,这次考五十多分,只差几分就及格了,我相信,你下次准能考及格。”他没有挨批评,反而受到表扬,他有点摸不着头脑,显然气氛有了缓和。我又说:“你的卷面很整洁,字也写得不错,你再练练,准能写一手好字。”他半信半疑:“老师,真的吗?”我对他说:“我看能。”他高兴地说:“老师,我一定按照你的话去做。”我趁势又说:“不过,不能光练字,也得完成作业。”他以为我谈到了正题,要批评他了。我还是不批评他,说:“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他见我态度真诚,说:“老师我错了,班干部批评我不完成作业是对的,我今后,……”我见此情景,说:“好了,我们今天谈话就到这里,回去吧!”他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办公室。从此,他不但按时完成作业。各方面也都迅速转变。这件事,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灵活地处理好学困生的问题。
四、“受到尊重”——学困生转化才有内动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现到自己的尊严感。”
要转变学困生,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同志式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朋友和同志。师生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有效。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表现在语言上。教师的语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帮助他们赶上去;其次,在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上,要使学生感到教师尊重他,这样师生的感情才能正常交流,教师的工作才能在学生身上奏效;再次,在行动上要尊重学生,对学生不能搞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能打骂学生在行动上,教师既是学生的表率,也是他们亲热的“伙伴”,这样,教师情感的暖流才能流进学困生的心扉,才能把教師对学困生的工作的外动力变成学困生转化的内动力,才能促使学困生尽快转变。
五、“自信”——学困生转化的恒动力
学困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学习差。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比别人脑子笨,无信心赶上别人;表现差的,他们常常以为自己就是天生的差,表现好了老师也看不到,也没有用。总之,学困生总认为自己“不如人”,缺乏转化的信心。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就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
去年,我接任八年级的班主任,并教他们语文课,在“摸底测验”中,一个学生只考二十五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只考这点分数,他便说:“我笨,我不是学习的材料。”我很意外:他怎么能这么说呢?我说:“谁说你笨?”他说:“过去的老师这么说我,有的同学也说我笨。”我说:“这种说法不对,我发现你很聪明,前天咱们班参加义务劳动,我看你干活最有窍门,这说明你很聪明。”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奇,好像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趁机说:“你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些,只要你努力,一定把学习搞上去。”他受到了鼓舞,学习比以前刻苦多了,我又组织同学帮他补课,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考了七十多分,我便继续鼓励他,在期末考试总结会上,特别提出表扬,使他更加坚定了搞好学习的信心,学习比以前更加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对表现差的学生,也更使他树立改正缺点错误的自信心,树立能够成为先进的信心,这种学生往往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们,有的便“破罐破摔”教师必须改变他们这种心态。教师应做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表扬他们。我们班一个被称为“万难头”的学生,他说话不干不净,常常骂人,有时还和同学打架,欺负小同学,有的老师说他“定性”了,难以改好了。一天放学后,班内的同学都走了,我发现教师打扫的不干净,“万难头”还在操场打球,对他说“你能帮我干件事吗?”他说:“老师,行”,我对他说:“咱们教室不干净,你好好打扫打扫,看能不能打扫干净?”他干的很卖力,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上午,在晨读时我表扬了他:“昨天下午,值日生没有把教室打扫干净,是xx同学自己把教室打扫干净的,我们要多像他学习,多为集体做事。”同学们都像他投以怀疑的眼光,我说:“这是我亲眼看到的,确实是xx打扫干净的。”这个学生在班内得到表扬,这是很长时间没有的事了,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毕竟触动了他的心,这以后他有机会就干些好事。我找他谈心:“你比以前进步多了,老师都说你进步了,不过你应该改掉欺负小同学的毛病,不再和同学打架,……”没等我把话说完他说:“老师,你放心好了,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小同学,再也不和别人打架了。”他在以后的行动中,确实改掉了这些毛病。期终,我建议在班内评他为优秀生,班干部也都同意。期终总结会上,他拿着奖状,激动的眼里流出了泪花。这件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只要帮助学困生树立改正缺点错误的自信心,学困生就能转化为先进;不断增强这种自信心,就能成为学困生不断前进的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