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清单的建立与思考
2017-03-29卜文艺黄贤东张美兰
卜文艺 黄贤东 张美兰
[摘要]在经济问题最容易滋生领导干部腐败和违纪的当下,经济责任清单的建立必然顺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要求。通过明确什么是经济责任清单,分析阐述经济责任清单建立的可行性,总结归纳出经济责任清单在深化权力监督、落实法定责任和加强干部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清单;领导干部
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二字自此深入人心,除决定中明确提及的“权力清单”外,“责任清单”、“廉政清单”等清单制度也随之建立、规范并得以实施。但不难发现,无论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还是“廉政清单”等清单制度,其主要目的均是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制约和监督,而在这些客观而紧迫的制约和监督要求下,“经济问题”往往是权力腐败与失控的突破口,是领导失责与违纪的导火线。
因此,明确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权力”,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经济责任清单”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形成直接且具体的问责与约束机制,便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抓手。
一、什么是经济责任清单
《辞海》将“责任”诠释为份内应做之事,若没有做好,则应该承担相应的过失。落实到主要领导干部,“责任”意味着岗位职责所赋予的任务,是其必须且应该主动履行的,与义务有着本质区别。
“经济责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便特指由其担任的岗位所决定的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有所为的事项,在公共委托关系的主导下,领导干部往往受托管理着国家的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的合法取得、合规使用以及有效利用,作为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做好的份内之事,便是经济责任。经济责任作为众多责任事项中的一部分,一经评价,没有做好的同样要求承担相应的过失,即领导干部必须接受问责并处理。
而“清单”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工业生产企业的物资储备清单和工程造价领域的工程量清单之中,表示对内容的一种罗列方式。随着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日益深入和复杂,清单式的管理被作为一项管理制度予以明确,并作为当下的流行词,被广泛运用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制度中,形成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廉政清单”等清单制度。“清单”一词在作为管理制度被运用时,不再仅仅表示对内容的列示,而是体现对特定事项的处理并使之井然有序的过程,更多地发挥着梳理、界定、公开并可评价的作用,具有明晰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和动态性等主要特征。
将清单式的管理模式引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用清单来界定责任内容,并评价责任落实的效果,便是“经济责任清单”的建立基础,故“经济责任清单”被定义为:运用清单管理模式,在公共资源实际分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导岗位细分经济责任内容,使得各项经济责任明晰化、公开化、衡量化,并配套评价和问责机制。
二、建立经济责任清单的可行性
(一)经济责任制是建立经济责任清单的制度基础
经济责任制在我国最初被作为一项制度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工业企业之中,表现为一种生产经营责任关系,随着公司治理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国家公共领域,如何对公共资源进行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就使得经济责任制慢慢存在于我国的国家机关和其他国有主体之间。此时,经济责任制的本质既表现为一种利益关系,即经营管理者受托管理和使用国家的公共资源,又体现为一种法律责任,即将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同自身利害相关联,严格考核和监督问责,基于此,经济责任制提出了必须依法明确每一个岗位和个人的经济权力和经济责任,尤其是强化经营管理主体领导责任的客观要求,以达到经济效益并维持经济秩序。以上,经济责任制所体现出的权责一致、责任明确、落实到岗、领导负责等内涵要素,正可作为经济责任清单的理论支撑。
(二)经济责任审计是推广经济责任清单的技术手段
清单的建立不光需要制度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有推广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从最初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到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再到现在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被逐步确定为对领导干部本人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并借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情况。换句话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就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就是评价经济责任履行的效果,审计的目标就是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经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这些恰恰就是经济责任清单制度所要实现的内容、手段和目的。此外,在处理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时,经济责任审计必不可少的“定责”环节,即依法依规认定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可以为清单的问责制度提供依据和参考,及时对发现的经济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杜绝腐败问题的蔓延和再次发生。
三、建立经济责任清单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责任清单是深化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在重要场合发表讲话,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推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等严厉举措,其目的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规范自身权力运行的重要性,尤其要慎用经济权力。为什么都说管好权、看好钱才是防治腐败的关键?深究其原因便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手中的“经济权力”时,虽知晓了哪些属于“不可为”事项,但是却缺乏必要的责任引导,无法把握“可为”事项的尺度和边界。由此,制定科学合理、详细明确的经济责任清单,能够让领导干部自觉避免经济权力尺度的人为扩张和边界的刻意模糊,真正体现“经济责任”的落实到位。
此外,经济责任清单在发挥党内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充分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权力进行审计监督,并全数公开清单内容,保障群众百姓应有的知情权,努力搭建社会监督的有效平臺,形成监督合力并增强监督实效。
(二)经济责任清单是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这既是中央对权力和责任法治化的落实,更是对领导干部全面履职的客观要求。建立经济责任清单,其目的就是要确保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能够落实到位。对照清单,领导干部才可以对财经法纪规定的经济责任主动认领,对隐蔽的责任事项主动公开,向社会公众亮出“经济责任家底”,真正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的政治要求。
但是,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和政府简政放权的客观要求,实践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出现了“不插手就不犯错”的消极思想,在放手经济权力的同时,也刻意回避理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即所谓的为官不为。对此,经济责任清单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依据国家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财经法纪的立改废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对照现行权力清单调增或调减责任清单的内容,给领导干部“加担子”的同时也能适当“减减负”,确保经济责任清单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经济责任清单是加强干部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实现干部清正,是反腐工作的基礎,也是建设廉洁政治的重中之首,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应该明确自己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特别是在充斥着金钱诱惑的经济活动之中。经济责任清单的提出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无疑是一种制度创新。首先,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内容利用清单样式进行罗列,就如同党内颁布的各类准则和条例那样,对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梳理和教育引导。其次,经济责任清单关于领导干部是否能对其分内的经济责任“尽责”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干部考核和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即在注重廉政建设的同时也能紧抓勤政作风。此外,针对每一个领导岗位设置的经济责任清单,能够在追责和处理各类经济问题时,有效地杜绝领导干部“吃大锅饭”现象,用集体责任逃避个人责任,切实保证每一位领导干部能够在其位谋其职。
如果说他律是手段,那么自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就是一份保护和尊重,领导干部自身也迫切需要一份关于所在岗位的经济责任清单来更好地指导本职工作,明确落实“经济责任”,帮助远离“经济问题”,主动做到积极履职和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浩,桑建泉.责任清单制度的建构理念与责任关系[J].行政管理改革,2015(6):61-65.
[2]唐万松.责任清单与廉政清单:在廉政制度建构中的作用与关系[J].廉政文化研究,2015(4):48-53.
[3]马志娟.腐败治理、政府问责与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3(6):52-56.
[4]罗中枢.党政领导干部的分类选用、考核和管理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5-130.
[5]黄先耀.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求是杂志,2010(4):37-38.
[6]蔡春,李江涛.经济权力审计监控研究——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9):3-8.
[7]范炜烽.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利的产生、运行及互动关系初探[J].生产力研究,2009(6):26-28.
[8]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9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