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3-29杨长春姜传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杨长春 姜传伟

【摘要】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能力

数学兼具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双重属性,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架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既是初等数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也是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强对高中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为国家培养与输送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先决条件.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具体的创新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改进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促进学生创新型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所谓创造型的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了解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教学.

二、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使學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其构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

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焦点,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目标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教学中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这些目标有机整合在情境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以新知识为目标,充分利用数学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使其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识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二)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要设计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三)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实际生活服务.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例如,学习“指数函数”时,用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进行引入;学习“等比数列”时,用银行存款利率问题、贷款利息问题等引入;学习“基本不等式”时,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篱笆围墙的问题引入;学习“概率”时,以一个班为50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大引入,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来.

(四)遵循多样性原则

情境创设是丰富和多样的,即利用变换命题,或者变换图形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情境创设若是单一、格式化或程序化的过程,是很难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的.情境创设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而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会不断增强,从而触动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心理,使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三、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阵地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总结概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并能够创新性地进行实际应用.

通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合作性学习方式,能够让不同基础的学生之间形成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构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合作的能力,这样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对于个别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为其解答某些疑难点.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利用几分钟时间快速地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有利于知识点的巩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应多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或者“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构建新课改理念下的创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薛玲英.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1):221.

[2]戚锡宏.对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J].学园,2014(36):87-88.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