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逐渐转向新框架

2017-03-29沈建光

支点 2017年3期
关键词:基点货币政策泡沫

沈建光

核心提示:在通胀上行、保卫人民币汇率以及防风险抑制资产泡沫的三重压力下,货币政策收紧在预料之中。

继春节之前“别样加息”后,央行在年后继续温和收紧货币政策。

2月3日,央行进行200亿7天、100亿14天和200亿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35%、2.5%和2.65%,均较上期上调10个基点。

1月24日,央行已时隔六年首次提升MLF(中期借贷便利)政策利率10个基点。虽然升息幅度有限,但也意味着正式拉开了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的序幕。在通胀上行、保卫人民币汇率以及防风险抑制资产泡沫的三重压力下,货币政策收紧也是预料之中。其实,此次央行调升MLF利率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通胀从隐忧正逐渐成为现实风险。2016年12月,CPI同比上涨2.1%,比11月略有回落,但12月PPI上冲至5.5%,创下5年来新高。2017年1月,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上涨6.9%。

考虑全年,输入性通胀压力的提升、前期房地产价格过高对房租的传导逐步显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价格上涨等因素都会推升通胀,对货币政策空间造成制约。

二是美国经济新政的外在压力。从息差的角度,美联储今年预期全年加息三次,这恐将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并加速资本外流。目前市场上很流行并得到不少支持的观点是增加汇率弹性,释放贬值压力,让人民币自由贬值到位。虽然在常规情况下,应该支持增加汇率弹性的做法,但当前的货币政策需要多一层考虑,即在当前特朗普对待中美贸易咄咄逼人的背景下,短期内稳定汇率,也是政策选择之一。

三是防范金融风险与抑制资产泡沫的考虑。其实,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央行的表态已经很清晰。去年国庆以来,严厉的房地产调控逐步铺开。特别是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更是特别提到今年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注重防止金融風险”,并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这样的政策思路下,毫无疑问,今年货币政策仍然会配合整体去杠杆、防风险的整体要求,并希望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当然,此次央行加息的步伐还是非常谨慎的。相比于去年年初下降25个基点的降息,此次升幅有限。与此同时,央行近期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且结合公开市场操作填补了可能会出现的流动性缺口。在我看来,这是央行希望避免去年年底债灾类似事件,引导金融市场平稳过渡,防止踩踏事件发生的考虑。

此外,央行调整MLF利率,更加注重政策利率的指引,而放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框架正逐渐由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注重“短期利率走廊+中期利率指引”的货币政策新框架转型。(支点杂志2017年3月刊)

猜你喜欢

基点货币政策泡沫
毒泡沫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好泡沫与坏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