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2017-03-29王平安王海涛彭建辉
王平安+王海涛+彭建辉
摘 要 如何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使教学活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翻转,系列微课(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支持课程的资源该如何设计,已经成为目前教学模式改革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就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以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课程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 翻转课堂;微课程;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號:1671-489X(2017)01-0001-04
1 前言
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专业性强、有一定关联性的工科类课程,需要对教材、课程体系结构、知识模块划分等进行重新的规划;翻转课堂不同于MOOC,它仍需要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并在师生交互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提倡泛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也不容忽视。在聚焦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我们应注重混合学习理论,关注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混合式学习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在线学习手段进行有机整合的学习方式。在系统论与绩效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的优点,互相补充,以便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既体现教学中教师引导者的主导、监督与评价的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个性化和积极性。
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U-Learning)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随着数字移动网络的发展,为泛在学习打下了物理基础。泛在学习的实现需要系统化的环境支持:数字化技术环境、教学资源、复合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反馈与支持系统等。作为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教师)要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进行系统化审订,开发制作泛在学习所需的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及教学评价体系,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整个过程;学生要选择学习课程与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参加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测评并通过课程考核。
微课程 微课程(micro lecture)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本文中,“微课程”特指服务于学校正式课程教学而开发的系列微课。微课程具有一定的课程体系完整性,每个微课具有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传统模式下教师“讲课”过程所要传递的信息由学生在课外通过视频及其他数字化资源的学习获得,而常见的“家庭作业”,如探究创新、疑难解答、成果展示、个性化沟通等,则在课堂中完成。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个性化。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提出的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见图1)简单地描述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1]。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 微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利用系统论、课程论、教学论、媒体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设计和使用教学媒体信息,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结构体系设计、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2]。
3 微课资源设计的原则
微课设计原则、特点和评价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微课应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1)短是指微课的时间要短,一般在5~10分钟以内,这基于一般用户观看视频的注意力不超过6分钟。
2)小是指微课的内容聚焦在课程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在突出主题的同进,资源的容量也要小,以便于对泛在学习的支持。
3)精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巧与制作技术的新,也体现在用词规范、语言表达清晰精炼,媒体呈现方式合理,素材清晰等。
4)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一方面,视频的呈现方法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的冲击,另一方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模式应用、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习者切实的心理感受,从而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
制作微课过程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时刻谨记服务学生学习是微课制作目的。
2)一个微课解决一个问题,讲解一个知识点。时长不要超过10分钟。
3)系列微课的风格界面网络尽量统一,教学步骤完整、统一。熟悉的界面与学习步骤,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要给学生足够的提示性信息。给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同时也便于学生的拓展思维。
5)微课中应有提问和测评。提问和检测会促进学生思考与自我评价。
6)微课开始时要明确指出学习的目标,结束时要有简明的回顾或总结,强化学习效果。
7)同步字幕显示是不错的方式,但字幕在屏中不要多行显示。
8)概念要从正反两方面讲解。不但要说明“是什么”“怎么做”,还要说明“不是什么”“不能怎么做”。
9)要有整体观。①微课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要与其他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的设计与制作;②系列微课(程)制作时要有课程系统的整体观,知识点的缺漏会提高学生后续学习的难度。
10)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大胆借鉴其他教学模式、甚至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创新设计手段与信息传输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微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的需求分析 本课程对象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二年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维护等课程已学完。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以后的就业岗位开始有进一步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专业理论及技术学习的意向。但现在的课程资源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特别是现有文字教材对实践性内容的演示存在先天不足。因此,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微课,需要设计与开发。
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则是培训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核心技能与素养的实践型课程,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必修课程。课时为108学时。
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 本课程包含有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组建、中小型企业网组建、局域网与Internet的连接、企业网互联、构建企业安全网络、综合实训(构建网络实训室)构建等六个项目。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从需求的提出、分析和方案设计,以及具体实施的完整过程进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流程和方案设计方法,并讨论技术细节和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学会当前网络工程项目的主流技术和产品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获得网络管理员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理论与技术、具有较强的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项目内容和实训技能内容如表1所示。
课程所用主要教材及资源 本课程所用的主要教材和参考教材如表2所示。
本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蓝墨云班课平台(http:
//www.mosoteach.cn/)为基础(班级课程验证码789696),
同时教学资源存入学校数字化平台(http://218.76.145.
205:8081)。本课程所有资源无论学校内网、外网都能访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蓝墨云班课平台注册账号,输入班级验证码,即可加入云班级,利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相关学习活动。要求教学班所有同学下载云班课的手机APP,加入云班课进行线上学习与讨论、练习、测试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蓝墨云班课或其他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源与学习指南,采用学生自学、小组探讨、课堂讲授、课堂实践验证、课堂研討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以线上线下两种途径进行,线上以学习和讨论为主,课堂以操作实践与总结反思为主;线上注重知识的学习,线下注重技能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泛在学习,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本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分为两个部分,设计流程图如图2所示。
参考项目教学法一般流程,教学活动在课前完成明确任务、收集资料与学习、疑难探究与制订方案;在课中则完成项目实施、过程检查、成果展示与完善、自我总结与反思、评估与升华。
1)课前,学生登录网络课程教学平台,阅读学习指南,进行相应主题内容学习活动。在平台学生能进行课件下载、视频观看、线上练习、讨论发言、作业提交等工作。能对每个学生在平台上的在线时间、资源下载学习、发言数量、签到等情况进行记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学生课程评价的依据之一。
2)课中,根据平台上学生情况的反映,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示与讨论,完善项目工作流程,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主持完成学生成果的交流,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与升华,优化项目流程。
教师课后根据反馈的效果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以增强本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方法 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线上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占比与考核内容如图3所示。
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方式,着重突出平时自主学习(线上学习)与协作学习(讨论参与度与方案制订、汇报),有效提高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结束语
在信息化与教育不断融合的今天,利用微课教学是目前发展的方向之一。如何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发、利用好微课是广大教师面对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现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自身的职业专长,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力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系统化建设,既能提升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Talbert R.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2]刘清堂,王忠华,李书明.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