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能力 彰显特色 强化素养
2017-03-29孙全军
孙全军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坚持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改善教学”为原则,有利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笔者拟对2016年苏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卷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洞悉命题特点,把握命题方向,指导学生学科复习。
一、试题特点分析
(一)依纲据本,立足主干知识考查
2016年苏州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命制,严格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江苏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及九年级(全一册)部分内容,占90%;2015年10月~2016年5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政,占10%。考查的知识点及能级要求以《2016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说明》中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要求”为准,合理设置命题难度系数,整卷没有偏题、怪题。
试题突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客观题中的“未成年人四大保护”“生命健康权”“积极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监督权”“成才与择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主观题中的“法治与德治”“权利与义务”“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良好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都是近年来苏州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且能级要求都为“理解”或“运用”。此外,2016年中考试题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还特别关注了考点的变化之处,如第14题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关系”、第15题和第24题的“经济新常态”、第21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等都是《2016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说明》与2015年《新课程初中学习能力自测丛书》相比新增的考点。
(二)着眼能力,注重思维品质考查
虽然2016年中考试题考查的内容除时政外都属于教材的主干知识,但对这些主干知识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再现,更多的是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表现在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全卷除去开篇5 道纯时事类试题,剩余的24道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的试题,有15道试题创设了情境材料,且材料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这类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材料的阅读与问题探究中理解并灵活调用教材相关主干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试题保持了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试题注重引导学生揭示情境材料现象背后的本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如第15题围绕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给考生呈现了一张图表,但试题并不要求考生归纳图表信息,而是要求考生通过图表数据能感受到:我国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试题注重设置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发考生有序思考,完整展现思维过程。如第27题,针对我国各地相继出台实施“好人法”应对“老人倒地,你扶还是不扶”的尴尬与纠结,有同学认为“只要加强法治建设,就能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辨析这一观点,考生首先要认识到:因为法治能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加强法治建设,有利于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但是认为“只要加强法治建设,就能减少讹诈现象的发生”是片面的。因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还需要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得益彰;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和提高道德水平。此外,考生还要打开思路,综合国情方面的知识,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建议。因此,考生要答好此题就要逻辑关系清楚,思维过程完整。试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如第29题第(1)问第二小问,要求考生从八年级“复兴中华”的角度,探究园博会对苏州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考生要顺利解答本题,首先要能够自主建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根据教材,围绕“复兴中华”这一主题,列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设问中“积极影响”的指向实现思维转换,以“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的格式组织、书写答案要点。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考生思维深度和缜密度的考查。如第29题第(2)问,针对园博会现场个别游客破坏公共设施,乱停车及小商小贩随意摆摊等问题,小明想上前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妈妈却不让。“假如你是小明,你會运用哪些知识去劝说开导妈妈?”如果考生仅将“个人作为”与“社会问题”联系,很容易想到九年级教材“成长在社会”中的相关要点,但这样会因要点不全而失分。考生还要关注到材料中涉及的诸多不文明行为及“向有关部门反映”等有效信息,进而联系“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积极行使监督权”等知识。
(三)直面现实,洋溢浓郁生活气息
2016年苏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直面社会现实,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走进考场作答思想品德试卷,学生不仅仅是参加一次纸笔测试,还是一次丰富的社会生活参与和体验之旅。另外,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还能不断品味生活之美,体验生活本真,感悟生活启示。
试题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传递时代气息。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博鳌亚洲论坛第十五届年会关注新经济话题”“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人口老龄化”“‘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统计”“工匠精神”“各地出台‘好人法”“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都是2016年苏州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素材。试题特别关注苏州地方素材,彰显地域特色。如第7题以“2016年苏州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实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四大保护”的识别。第26题结合“在苏州举办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第53届世乒赛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考查学生对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理解。第29题围绕“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苏州的成功举办”精心创设情境,巧妙设问,综合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律、国情模块相关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选材的乡土化既能引导学生自觉关心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担当。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如第8题围绕 《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变化引导未成年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第16题围绕“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与择业观。第27题第(2)问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要求考生围绕“人生目标”“行为模式”“心理素质”等学生成长的维度进行总结发言,提出思考与建议。这些试题基于学生生活并引领学生置身其中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明辨是非,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素养谋篇,引领践行核心价值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并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
2016年苏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素养谋篇,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成长的总目标紧密结合,在情境创设、价值观立意和试卷整体风貌上无不体现社会正能量,彰显“德之美”。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如第10、12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与人合作,有利于培育学生乐学善学、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第28题第(1)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人物屠呦呦人生轨迹”的分析增强权利义务意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通过答题培育人文情怀、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第(2)问在向学生介绍“屠呦呦将东西方医学完美结合,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青蒿素”这一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在文化建设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要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发展,有利于培育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二、试题特点对学科复习的启示
(一)固本强基,发展学习能力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渗透其中,并不意味着课本知识的学习不再重要。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在课堂复习中,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本地区“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联系实际,制定全面、适切、具体的目标,科学、精准地解读教材。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不死记硬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学习能力,努力做到:从情境中主动感悟、生成知识,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整合教材内容、辨别易混易错知识,灵活调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活化知识、内化知识。
(二)关注生活,注重主题探究
生活素材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也是人们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中逐步形成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学习回归生活,注意关注生活、参与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善于捕捉生活话题,搜集、整合相关文字、图片素材创设主题情境,巧设问题,主动思考,围绕问题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度探究,进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当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搜集生活素材,自主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老师合作探究。
(三)有效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中考必考科目,平时复习时离不开一定的习题训练,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一方面,精选习题,重视本地与外省、市经典中考真题,也可尝试对经典中考真题的材料或设问角度进行改编。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讲题提升解题能力,努力做到:不急于核对标准答案,留给自己一定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思维空间;结合老师的讲解明确解题思路与方法;结合部分同學的“错答”,与同学合作寻找错误原因,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强化对单项选择、判断、辨析、材料(文字、图表、漫画)分析等不同题型的训练,总结、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重视解题过程规范化的要求,包括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科学审题、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使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书写工整有序等。
(四)未雨绸缪,培育核心素养
当前,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并被置于我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当前高中各科在修订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都明确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被凝练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目前教育部尚未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工作,那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否需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核心素养又应该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广大师生非常关心但又十分迷茫的问题。但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关注、研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寻找其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共通处,并联系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动探索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与培育方法,努力让自己从当下开始的每一堂课,更接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