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2017-03-29何玲梅舒艳琼

青年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效果

何玲梅+舒艳琼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感情,是爱国情感、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的理性认识。“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切实抓好“两课”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的正面灌输

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课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高等学校“两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两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爱国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此带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三、培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的校园文化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还要体现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

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式,以校训、校歌、校报、校刊、广播、校园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依托,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以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意识。

开展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舆论宣传,突出重点、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爱国主义浓厚氛围,促进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学风和健康社会风尚的形成,使爱国主义深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心中。使大學生以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动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

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源泉。 高校要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爱国主义先进典型,进一步强化和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爱国、爱党、爱人民,以达到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目的。[3]

五、借鉴国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我们要广泛借鉴国外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经验,切实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第一,要强化历史教育,增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二,要加强公民教育,让学生了解做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爱国的公民。第三,要规范升国旗、降国旗活动。第四,要广泛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后,要大力加强媒体的教育功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

[1]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0,41.

[2]陈长虹.论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3).

[3]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 [2005]13号文 ).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