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的诗性思维
2017-03-29李敬
李敬
摘 要:《庄子》语言恣肆、韵律和谐,情感浓郁、气度博大,想象奇崛、浪漫飘逸,这些都是其诗性特点的原质,具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相融合的思维模式,风俗世态与神话传说并用的寓言表达方式,以道寓象、以象寓理的深刻内涵,利用文学手法表达哲学思想的表现模式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一切皆源自于庄子的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这才诞生了《庄子》外在形式、意象、语言技巧上的诗性思维特点和内在浪漫主义特质。
关键词:《庄子》;诗性思维
十八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首提“诗性”一词。台湾林雪铃教授根据维柯的论证,对“诗性思维”作出了如下解释:“诗性思维,又称原始思维,意指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其特征为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林雪铃《以“启发诗性思维”为导向的新诗教学设计及其实作成果分析》)。诗性思维的典型特征是思维的悖常性、行文跳脱常规语法、创造情景相融的境界、用奇特的想象创造意境等。先秦諸子,作品颇丰,而《庄子》自古至今深得人民的喜爱,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诗性特征。
一、《庄子》诗性思维的表现
《庄子》诗性思维具有非常明显的内外在表现,外在主要表现于语言及意象的选择与使用上,内在主要表现于情感及情怀的体验上。
(一)语言恣肆,韵律和谐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庄子》语言汪洋恣肆、纵横跌宕,轻快活泼,生动抒情,灵活运用整饬化的句式和押韵,使节奏韵律和谐,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诗歌的外在形式。张采民在《忘莶·梦蝶——庄学综论》中说:“……庄子的寓言文笔汪洋恣肆,富有诗意。”如《天地》篇:“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又如《逍遥游》篇:“……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再如“大知闲闲,小知问问。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仅《齐物论》中对仗句就有108 个,占全文语句的五分之一。读者即便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也会在朗诵诗人的笔触和高度凝练的语言时体会到行云流水般的韵律美,诗人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抒发其热烈的感情,表达其富赡的哲理,真是如诗如画。
(二)情感浓郁,气度博大
《庄子》情感丰富,具有炽烈的诗人气质。庄子善于把感情凝聚在笔端, 倾泻于文字中,使得他的浪漫情调更为强烈。如《山木》中“君自此远矣”。那种伤感、惋惜、对别后未知的惆怅之感跃然纸上,伤感离别的情绪抒发为后世诗歌创作者创造了水滨送别的母题。再如他那强烈的愤激之情,“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笔力奋健,激愤之情强烈迸发,令人动容。书写理想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对丑恶的现实进行情感强烈的批判是庄子诗人般的叛逆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如《 马蹄》篇中对平等、自由的至德之世的描述,如《盗跖》对“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焉存”的强烈抨击。王夫之说:“诗以道情……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亦至之。” 庄子的理想总是在遥远的彼岸世界的精神幻想中,但是他却对人间依然充满浓郁的真情,展现了作者博大的气度、广阔的襟怀,这是诗歌情感的原质。如《庄子》开篇《逍遥游》,鲲鹏自由转换,扶摇直上,击长空御风而行的逍遥自在,令人拓展胸次;《外物》篇写任公子钓得大鱼,而大半个中国都饱食此鱼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庄子》中,人间真情故事约占全篇幅的百分之九十,如对畸形丑怪人的塑造,支离疏残疾丑陋却有德行等,既破除了陈腐的道德规范,寄寓了道家的理想,从表达艺术上也形成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
(三)想象奇崛,浪漫飘逸
维科在《新科学》中说:“因为能凭想象来创造,他们就叫诗人。诗人在希腊文里就是创造者。”可见,想象对于诗人和诗歌创作是何等重要,想象丰富奇崛,含蓄蕴藉,更加飘逸和诗意盎然,用想象力构造境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最显著的特色 。《庄子》的文学价值通过其极天之荒的想象和汪洋捭阖的行文表现出来,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繁复奇幻的意象表达是构成诗歌的原质之一。《庄子》中的赞颂诗、讽刺诗、愤世诗、山水草虫诗、神话诗题材众多,意象繁多,不胜枚举,有天文地理 、动植物等自然界意象,有战争、游猎、婚丧等社会生活意象,有鬼怪神仙、梦幻等生理或灵异意象等等。对于不同的意象《庄子》中出现的各类形象共273个,一般人物形象、与他所追求的“道”吻合的人物形象、否定的人物形象、生物形象等等,作者均采用点染、写真、白描、拟人等手法进行刻画,生动可感。这些形象多幻想和杜撰,或荒诞不经,或奇异诡怪、神秘玄虚,包蕴着庄子诙谐旷达的人生态度。如《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寓言,《天道》篇轮扁斫轮的寓言故事等,都浸透了神秘玄虚的色彩,直接孕育了《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历经两千多年,时至今日“庄周梦蝶” 依然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浓厚情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着借鉴。李泽厚在《美的历程》总指出:“庄文以奇特夸张的想象为主线。以散而整的句法为形式。使逻辑议论溶解在具体形象中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高举远慕式的飘逸。”这种“飘逸”就是《庄子》具有诗意的表现。可见,《庄子》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最早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孕育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二、《庄子》诗性思维的成因
《庄子》具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相融合的思维模式,风俗世态与神话传说并用的寓言表达方式,以道寓象、以象寓理的深刻内涵,利用诗歌的手法表达哲学思想的表现模式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庄子》之所以从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都表现出强烈的诗性特征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庄子诗人般的人格特征及独特的情感体验
庄子散文的诗性品格取决于庄子人格的诗性特质。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曾做过漆园小令,国君使两大夫请其出山治理国家,而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持竿不顾”, 生活困顿清贫却鄙弃荣华富贵、不染权势名利,在乱世中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和道德上的廉洁正直。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是他的终极追求,曾经“庄周梦蝶”,迷乱于梦境和现实;曾经与惠子有着“安知鱼乐”的精彩辩论;曾经在妻子过世时“鼓盆而歌”看破生死。即便他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却在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世态的悲愤与绝望,对万物的悲悯情怀,对社会现实的极端不满与对理想自由的不懈追求。他试图寻找到了—个摆脱逆境的方法,达到一种超越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将对生活的苦痛体验消解于无限的宇宙中。《庄子》的诗性特征与他人格的诗性特质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相互融合,他对人格的绝对独立和精神的绝对自由倾注了全部热情。
(二)庄子哲人与诗人相融合的思维方式
许多学者把《庄子》这本书定义为哲学著作。闻一多先生曾说:“哲学和诗,在它们的最高点上是同一的。一首好的诗,往往在篇终给人一种哲学的境界。一本好的哲学书,它的终篇,则常常弥漫着一种诗意。”《庄子》即在哲学和诗意上达成了完美的结合。庄子避免用严谨周密的逻辑推理、枯燥生涩的论述语言去阐述哲理、教导说服读者,而是借助丰富生动的寓言故事,奇绝诡伟的想象以及汪洋恣肆的语言,去感染读者,让读者于无意间体味其中的哲理,从而产生诗歌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庄子追求“道”的精神境界,“道”是非常深刻的哲理,然而庄子采用了诗意的表达,把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将以人为本体的总体精神和感情基调贯穿全文,借助寓言将想象、意象、情感融合起来,追求一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人生境界。这实际上是一种诗化思维方式。如《庄子·内篇·逍遥游》向我们展示了无所待而游乎自然的无待无穷的“逍遥”。作者没有采用纯粹的逻辑性的推断,而是借助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表达抽象的哲理,使文章说理更加通俗而透彻,更具诗意的抒情效果。
《庄子》 具有诗的原质:诗的情感,诗的意象意境和诗歌的某些外在形式。庄子借助具有浓郁诗意性的寓言的外壳,来阐释哲学思想,实现了诗意性与哲理性的完美交融,在品悟其深刻哲理的同时,我们也欣赏到了绝美的诗歌,非常明显的诗性特征对后世文学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可以《庄子》为滥觞,其对于幻境的描写、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塑造的真善统一的完整人格等都这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家有着重大的开源启流作用。《庄子》在建构古代诗人人格模式、塑造古代诗人心态方面也起着导向作用、在规范引导古代诗歌创作流向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l]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王凯.自然的神韵一一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白本松:先秦寓言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董华.庄子寓言文学的艺术精神.云南社会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