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新闻如何接地气的方法探讨

2017-03-28邱曦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消息报气温气象

文/邱曦

一、新闻标题要夺人眼球

气象新闻的标题是“眼睛”和“窗户”,好的标题能以简洁、灵动和极具诱惑力的表现形式,传递新闻内容,架起新闻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有画龙点睛、事半功陪的宣传效益。标题有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击新闻事实;有的巧用修辞手法,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直奔主题,直击新闻事实。2017年10月9日《新消息报》“‘寒’流一阵接一阵‘露’肉已经有点冷 全区迎来降雪 气温跌至零下”,说明在10月刚到,秋冬天气转换迅速,冷空气一波接一波,气温迅速下降,有了初冬的寒冷,提醒大家多穿点。

标题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直陈式、惊叹式、设问式和比对式。直陈式标题就是采取直接陈述的方式,如:《环湖赛宁夏段将邂逅高温》,《为“立冬”助兴冷空气伴大风来》等。2017年7月13日《新消息报》:“41℃!这是利通区昨天的温度 我区中北部气温再破历史极值”,就属于惊叹式的标题表现形式。设问式标题就是以设问句形式出现的标题,如:《宁夏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如何?》。比对式标题,通常会用正反比对,这样更容易因反差质疑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 《虽已立夏,全区天气依然挺冷! 霜冻蓝色预警发布:今日最低气温1℃》。

很多新闻标题采用拟人、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抽象变为具体,让人感觉浅显易懂。如:《同心以北持续“高烧” 再熬一周多,气温才有望“退火”》用拟人的手法,又相互呼应,表达了高温如同人们发烧,也是提醒人们高温也要注意,也从时间上明确了高温的时间。

二、扩展气象服务信息 内容更丰满

每天早晨出门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查看当天的气温,然后选择穿什么衣服。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所以天气与人们的吃、穿、住、行息息相关。作为气象新闻的记者,每天只是简单的把气象部门拿来的预报稿粘贴上去,当然远远不够。所以气象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换位思考,作为老百姓他们还想关心与天气相关的哪些信息,比如持续的阴雨天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开车司机在下雪天如何避险等等。这需要气象采编人员发挥自己的大脑多想,查阅大量的资料,积累自己的知识库,采写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比如2016年7月23日-24日,宁夏出现大到暴雨,《新消息报》策划了7个版,从暴雨情况、汛情、暴雨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交警冒雨指挥交通、解救学生,以及陷入暴雨中人和车怎么办等等,从方方面面关注汛情。

气象新闻记者不仅能播报每天的天气变化,还要是每个人的健康小卫士。到一个季节需要观察周边的环境,花花草草,适宜人们锻炼的时间和地方,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春天柳絮满天飞对于过敏人群怎么预防,季节交替忽冷忽热,对于老人、小孩等体质弱的人怎么预防等等。气象新闻每天都在写,如何抓人眼球,就要时时关注天气变化、热点话题。

比如2016年7月18日,在入伏首日,《新消息报》刊登了当日天气到底算不算一年中最热的,并在该文下面发表了相关新闻《三伏天首日 银川市民扎堆中医院贴“三伏贴”》,在三伏天找到热点话题,人们热衷的三伏贴,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

三、气象新闻不能缺的“人情味”

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是事件的真实性,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丰富的感情色彩,是新闻成功的关键。好的消息作品总是饱含着记者的深情,有着强烈的感人情绪。 2015年9月27日《新消息报》刊登了一则气象消息:中秋佳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而今年的中秋,伴随着连绵的秋雨如期而至,同时由于阴雨天气的影响,月亮也将躲藏在云层之间,银川市民想要一睹月圆美景会很难。中秋节气遇降雨,稍稍的有种失望,但作者对读者的关切之情充盈在字里行间,报道中,无形中感觉到了某种人文关怀和体贴 。气象新闻本身也蕴涵趣味,把握其趣味性,也是接近群众生活,更接地气。气象新闻,不仅要在标题上吸引读者,文章中也要充分挖掘气象新闻的趣味性,很受群众欢迎。2015年8月26日《新消息报》刊登“天高云淡 秋意渐浓 这几天气温舒适,户外走起来!”一文中写到:处暑过后,秋天的气息更浓了,云也悄悄变了“脸”。昨天,有网友微博上发布了一组塞上银川蓝天白云的照片,照片里,市区天空的白云朵朵,远处的贺兰山轮廓清晰可见,山顶的几朵云,好像棉花糖,白白的堆成一团团。专家说,棉花糖一样的云,往往是因为地面受热,低层空气对流作用使水汽凝结形成的云,这些云经常局地生成,容易带来雷雨。把云彩形象的比喻成棉花糖,再通过专家的解释,将复杂、枯燥的天气现象通俗易懂的介绍给读者,不再是那么生硬,读者更容易接受。

气象信息来自气象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术语也多,如果平铺直叙地写,势必给受众造成阅读障碍。要想把气象信息写的灵活、生动,记者必须在文字上下功夫,在事实的基础上,对一些专业名词和学术词语进行大众化语言的“翻译”,做到气象报道的“通俗化”、“口语化”。通常借鉴的方式是报答语言的文学化,增加报道的诗意,把气象新闻写得富有诗意,优美动人。如“多云天气,有雷阵雨,偏西风 3-4 级,”这句话 “翻译”成“一场缠绵的秋雨在漫天浓云的护送下如期而至,雨水随风飘落,雨丝细而绵密,沁凉了城市,也让大家开始体会到北国初秋独有的清爽。”相信这样的文字“翻译”会大受欢迎。

[1]张耀云.浅谈气象新闻中的情感美[J].新闻传播,2016年09期.

猜你喜欢

消息报气温气象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2019年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对河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总理为正面报道 “收买”报纸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