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创新发展

2017-03-28马丽君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媒介

文/马丽君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正反两方面。即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新媒体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也同样如此。

(一)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多元化的接收方式减小了传统媒体被时间、地域所束缚的局限性。 各大门户网站开设的新闻专栏、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网络视频等,可随时随地收看收听,极大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量的手机用户自然成为了受众群体。新媒体产品传受互动便捷化。微博、微信作为一个积聚强大信息的平台,只要注册个人或者团体,都可以通过自述发布的方式对所获得的信息和宣传产品进行发布,既可以图文并茂传播,也可以配发评论进行互动传播。

(二)新媒体带来的弊端和消极影响

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它的弊端。重要的是它缺乏对大量信息来源的筛查和把关,特别是自媒体人多数不是媒体专业人员,政治素质和技术水平距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新媒体存在信息的随意性,有的自媒体人为了猎奇和利益,往往为迎合消费时代大众的娱乐心理需求制作散布负面、消极的信息,也会造成一定社会不良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的不足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表现出诸多不足。不仅存在技术落后,而且运行机制古板缺乏灵活性,在现实中导致节目

质量参差不齐,对受众选择产生不良影响。观念落后,内容陈旧,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来打造精品节目意识淡薄。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传统媒体节目内容、发展理念、创新意识却未及时做出更新和转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作为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熟悉各类基本操作技能,以适应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空间

新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传播时效快、可选择性和便捷性高,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等特点占据了非常强的传播优势。移动传媒主要载体——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走出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受众可以不受限制地接受到更丰富的优质信息。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传媒的载体和快捷的新型服务平台,它集中了互联网络等多种技术优点,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助推器。 移动传媒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传媒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广播电视传媒应在观念上更新,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运营方式。面对新媒体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除了要有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外,积极培养新型人才是关键。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对传统媒体业务熟悉,热爱新闻事业,有时代责任感的年轻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把握时代脉搏,具备全新理念,能够胜任未来融媒体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拓展媒体经营与发展空间,推进融媒体向更广阔领域迈进。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增长,

人们对获得信息量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受众对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与时效性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势不可挡。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精品节目的打造,节目收视率的提高,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只有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才能满足新时代广大受众的多领域信息需求,才能使广播电视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推进广播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提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力度,主要体现在融合新媒体的实时性,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深度性优势;融合新媒体的个性化,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电视新闻要做到扬长避短,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素养,制作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既要保持传承广播电视编辑过程中的精华,也要学习新媒体的潮流方向,两者相融合,才能在发挥自身原有的优势,创作出百姓新闻乐见的好的作品,赢得受众的欢迎。广播电视媒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新的理念和思路实现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拓宽传统媒介传播思路,将传统媒介优秀的传播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广播电视传媒的创新与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融合发展是广播电视事业在时代大潮中应作出的果断选择。未来道路任重道远,广播电视媒体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思维,取长补短,发挥真实性、权威性优势实现突破。媒体融合是一种媒体创新的模式,也是发展趋势,目前融合的程度不够,特色不突出,资源没能实现充分共享,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1]朱连生.电视编辑小语[J].人民政协报,2004,12.

[2]孟家晖.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3]樊方.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媒体研究,2016(13).

[4]宋毅.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的内容变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11).

[5]李江涛.媒体融合的关键问题与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7(11).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