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成就未来 稳健创造价值
——新常态下国内银行风险与内控管理的思考
2017-03-28王勇杰
王勇杰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00)
经济管理
风控成就未来 稳健创造价值
——新常态下国内银行风险与内控管理的思考
王勇杰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00)
健全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措施是银行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文中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提升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水准的五个基本点,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可行性和落地性。
银行管理;风险控制;制度措施;稳健经营
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媒介,发挥着经济中枢的重要功能。随着技术更迭和业务创新,以及共享经济的步伐加快,银行风险控制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增强抗风险能力,未雨绸缪,消除潜在风险因素,确保稳健发展。
一、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银行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八个方面[作者简介:王勇杰(1972-),男,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刘萌飞,管理纵横,2014年]。具体到国内银行所处阶段,风险主要呈现出两大特性。
一是本源性。银行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核心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不管是传统的存贷汇业务,还是投行、托管、金融市场等中间业务,银行都承受着多种风险考验。巴林银行的倒闭案例说明: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缺位是导致其灾难性结局的根本原因。上世纪90年代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事件中,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大量不良资产是压跨其的最重一根稻草,其实质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要求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地执行。
二是复杂性。其一,从传统信用风险向创新业务风险蔓延,如银行将自有或理财资金通过非标形式,投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给股票市场配资,以及委外方式投资债券,本质是牺牲利率风险、流动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王剑,中国金融,2017年];其二,从操作风险向员工道德风险和案件风险扩散,商业银行发生的案件存在向多人合伙、内外勾结、借助新技术的方向演变,成为对银行伤害最大的风险之一。
二、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
银行风险的产生,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更与银行内部管理息息相关,也是银行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内控执行力的重要体现。
一是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较薄弱。如信用风险,中国进入增速换档和结构转型升级期,GDP增速从2010年的10.6%回落到2016年的6.7%,对一批产能过剩、落后行业的关停并转,不少银行没有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转变,经营模式和授信政策没有及时修改和完善,以致在中部和东北等经济调整的重点区域,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呈现双升态势,不少省份不良率在3%以上。这类现象出现,内在原因是银行风险管理缺乏前瞻性,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反应滞后。
二是内控机制建设的力度不足。尤其是一些非标准化的创新型业务、受市场和利率波动影响大的业务,国内银行与发达国家银行在机制建设上的差距明显。如具有高杠杆率的表外业务,国内银行不要求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上,表内不能看到交易盈亏。但是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应该向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衍生产品、非标等交易活动的清晰动向。新加坡更是以《银行法》的硬性规范,要求银行披露表外业务的盈亏情况、风险衡量方法和管理体系[《银行表外业务监管的国际经验》,张俊清,王佃凯,银行家,2017年2月]。
三是组织管理架构不够优化。我国银行组织架构是总行-分行-支行-二级支行,多层的管理架构直接拉长了管理链条,使得银行的信息传导不够及时和精准,总分支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弱化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控能力,而且让处在基层的银行管理者权限过于集中,导致内部控制失灵,近年发生的案件风险和操作风险就是佐证,如有支行行长多次取走该行存管的银行承兑汇票,这种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却直到案发前仍畅通无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失与完善建议》,车宣臣,会计之友,2015年]。
四是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不够充分。作为国际公认的银行内控标本的巴塞尔协议,在国内银行的使用,局限在国有大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和个别城商行,而绝大多数银行仍然是依赖业务人员的经验识别风险,对各类建模的应用缺乏实际行动。虽然“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数据整合能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限制,但部分银行没有跟上技术革新步伐,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不足和陈旧,使得风险防范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弱化了预警管理的能力。
三、银行风险与内控管理水准提升的路径
尽管银行风险是基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但是风险可以在出现之前进行有效识别、预测和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风险控制》,刘先,博士论文,2016年]。要提升银行风险与内控管理水准,需要突出抓好五个基本点,对接银行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一)防住“新”的隐患,关注创新层
基于对利润增速的追求和对股东投资的回报,银行在经营中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新业务可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隐患。其一,压力测试必须到位。对所有创新业务,要在推广前选择分支机构进行试点,按照穿透原则,对每类新业务和每个新产品进行全流程的梳理,查漏补缺。其二,业务培训必须到位。在产品全面推广前,有必要对银行业务人员进行新产品培训,除基本的营销指导外,要重点揭示风险点、传导风控要求。其三,回头检查必须到位。新业务落地后一段时间内,风险管理部门要联合业务部门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业务推进中出现的问题、流程漏洞、客户反馈等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对实际运作过程中因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要及时排查,暂缓业务推广进度。其四,案例分析必须到位。风险管理部门要承担案例收集和分析的职能,对同业和自己内部创新业务出现的风险要及时掌握,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蔓延的途径,及时向业务人员传导相关信息,避免类似事件卷土重来。
(二)盯住“高”的风险,把握关键面
这里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高级管理人员,容易出现授权集中的现象,存在操作风险隐患,对此要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强化总分支行联动,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出现一人独大的管理乱象,对于重要岗位,要增强牵制和约束;其次是专业度高的领域,比如金融市场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容易带来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有条件的银行可以在风险流程设计、计量模型和信息系统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覆盖所有业务的风险监测和评价预警系统,减少专业度高的业务领域的潜在风险;再次是集中度高的业务,客户、行业和区域过于集中,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该类现象在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中表现明显。
(三)管住“大”的金额,抓牢要害部位
主要是票据转卖、资产托管、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等领域,作为银行基础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信贷业务有所区别。近年来随着票据中介、信用债违约等事件的出现,这类单笔动辄几亿元到几十亿元的大额业务,正在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新课题。一是抓源头。强化银行前台部门业务办理的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对交易对手进行严格的KYC调查,筛除一些融资渠道过广、交易金额过大、风控水准不高的合作对象,避免其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对银行带来的法律纠纷;二是重监管。核心是中后台部门要进行独立的后续监督和账户监管,对异常活跃的账户、风险评估频繁变动的客户、短期反复与同一交易对手发生业务的账户,以及高额损失等异常信号要及时进行预警并妥善处置;三是建系统。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金融同业、债券投资和衍生品交易,银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建立和启动利率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预警和判断,有效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亏损缺口。
(四)完善“弱”的流程,补齐短板面
最近几年,不少银行在扁平化流程管理和垂直化条线管理上迈出了实质性改革步伐,为深化银行内控管理,完善流程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其一,审贷分离,改善授信审批流程,建立独立的授信审批制度,每块业务都配备专职审批官,所有业务均由总行统一审批,持之以恒落实这一制度,既保障了资产质量,也隔离了客户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利益输送,有效地实现了风险阻断;其二,360度视野,完善全流程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重视贷前、忽略贷后的现象,将风险管理与客户的生命周期相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从理论上讲有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成为银行客户之后,就变成了新进的客户、存量的客户、有风险的客户和结构调整的客户,分类关注;其三,集中作业,建立各级作业中心,将监控薄弱的抵押用印、出账等业务集中到作业中心,实行总行垂直与分行联动的管理模式,防止客户经理和中后台员工联手作案、掉包抵押物的可能。
(五)强化“力”的执行,打通阻塞点
风险管理的过程其实也是银行员工认识风险、遵守规矩、执行要求的过程,为保证银行风险措施落实到位,必须打通阻塞点。首先要提升风险意识。只有银行从业人员具备深刻的风险责任感和识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完善制度建设。根据业务发展和创新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各类内控管理文件,做到业务开展有清晰的流程、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潜在风险分析,真正从顶层设计规避风险隐患;再次要加大考核力度。将各类风险管理嵌入员工绩效考核,将内控与员工收入相挂钩,对授信业务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工作环节进行积分管理,如果没有落实相关规定,将实施扣分,并根据扣分情况对业务人员实施暂停业务办理资格、重新考试合格后上岗等处罚措施;最后,要加强风险信息的监测和收集。每一起风险事件在出现前有潜伏过程,发出风险线索,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就能在风险规避和化解中赢得主动性和主导性。
综上所述,在银行业的新常态下,银行要保证业务稳定发展、盈利持续增加,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具运用、强化管理抓手、提升风控意识等方式,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可行性和落地性。新常态下的银行经营唯有稳健,方能致远。
[1]黄志凌,.风险经营,商业银行的精髓[M].人民出版社,2017.
[2]龚志坚.商业银行大变革[M].中信出版社,2015.
[3]巴曙松.对话金融市场波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凌江怀.商业银行风险论[M].人民出版社,2006.
[5]詹姆斯·托宾,斯蒂芬·S·戈卢布著,张杰译.货币、信贷与资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莱茵哈特著,綦相,刘晓铎,刘丽娜译.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F832.2
A
1671-5136(2017)02-0075-03
2017-06-22
王勇杰(1972-),男,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