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与前瞻:近三年高校研究生群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述论

2017-03-28邓心强游春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研究生价值观核心

邓心强 游春霞



反思与前瞻:近三年高校研究生群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述论

邓心强1游春霞2

(1.中国矿业大学公管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2.江苏师范大学物电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党和政府倡导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以来,对“研究生”群体主要从探讨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生常见价值观分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关联、新媒体条件下的教育思考等七个方面展开。研究中普遍存在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学校管理部门之间及导师联动施教不够、汇聚案例推广不够、结合办学特色和本土资源形成“校本化”特色不太鲜明等问题。这些将成为今后继续研究的原动力与立足点。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反思;学术展望

自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处于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①以来,学界对包含“研究生”群体在内的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和途径等进行了各项研究,成果与日俱增。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并要求“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导向和学界呼吁下,“高校”如何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日趋成为近年来学界一个热点话题。必要的反思是对已有实践及其成效的一次审视,独特的前瞻是对未来更好地进行此项教育的一种构想。

一、回顾与盘点:当前关于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式、成就与特点

研究生作为知识精英群体,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加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思想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共中央提出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程以来,各高校对青年学子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也如火如荼展开。学界对研究生群体展开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也与日俱增。截止到2016年8月1日,通过“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查询,有1部专著和约6篇期刊文章(见文末参考文献),大体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

一是探讨开展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喻嘉乐在《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2015)的“绪论”中,以习近平“扣扣子”的论述为起点,论述了当前践行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与重要意义。作者指出:“一所大学,仅仅做到知识上的传承已不足以肩负起时代和社会所期望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成长和成才必须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示范、价值理想的选择和确立、价值行为的规制和整合。”[1]2对研究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内化为心、外化于行”[1]3的长远工程。作者依次从提升国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推进社会文明的有效途径、促进个人成长的必要环节三个方面,论述在新时期开展此项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活动。

二是对当前研究生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朱春艳从“爱国为核、创新为基、信念为魂、品行为本”四个方面,提炼出既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又表现出当代研究生群体特征的核心价值观[2]47-48。喻嘉乐则对比了研究生和本科生价值观的差异后,详细分析了当前研究生价值观的四个变迁:抹平个性国家至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盲目性和功利化的利益至上的价值倾向、理性回归后的平衡统一价值观、自由开放和宽容多元的价值观[1]121-127。

三是探讨“传统文化资源”与展开“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如胡晓风着重论述了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领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她从涵养情志、立足传统、吸收现代文明以及加强监督和奖惩机制等角度,论述了让当前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体研究生自身的价值认同体系,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指出这是当前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根本举措[3]75-78。喻嘉乐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与血脉,他简略剖析了传统文化和当前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的价值契合,分析了传统儒道等流派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化机制,指出了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局限性、面临的外部质疑及其转换和再造[1]45-90。

四是从新媒体、微时代角度论析研究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存在的挑战,就其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朱千波从海量信息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的个体化带来话语权的消减、传播技术的快速更新带来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三个方面分析了“挑战”,也从资源的丰富、工作的效率、渠道的拓宽方面分析了“机遇”[4]。韩文乾则从社会大环境的渗透、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等方面,分析网络对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的成因[5]。他们所论立足于“高校”,自然对“研究生群体”同样有效,只是没有提的那么响亮和明确。

五是从各种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角度,论析开展研究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喻嘉乐指出当前研究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课程教育亟需提升、信仰教育需要加强、网络阵地急需占领、社会影响尚待扩大[1]137-143。

六是具体探讨在微时代和信息化语境下开展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就此项教育的培育和践行做了思索。这主要体现在标题中包含“高校”或“青年”的数篇论文中。如许灿荣指出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从新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平台活动设计、传播契机的把握等方面着手,有效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6]。朱千波则认为积极应用“微视”“微课”等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韩文乾指出,应利用新媒体推动高校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快高校网络平台建设[5]。毛俊指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唯有因势利导,以“微时代”为契机,将教育与时代主动对接,以科学、合理的路径与举措加强与改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突出人本化、生活化;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媒介素养,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全面占领舆论阵地,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优化教育环境[6]。喻嘉乐主编的著作中,用两章分析了新时代研究价值观的“外部境遇”和“现状扫描”,指出“信息化增强了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意识”,对研究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后依次从“信仰教育”“德育课程”“社会实践”“网络育人”四个方面,对新时代研究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进行了探索。著述后面附录了“研究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坐标”,精选古代格言,从立志、修德、明辨和谦恭等方面做了梳理,给读者很大的启迪[1]。

七是个案探讨和经验示范。这主要集中在从研究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走在前列或富有经验的高校,集中总结实施此项教育的步骤流程与成败得失。如浙江大学对研究生开展的西部行、硕士挂职锻炼、推动创业实践活动、建设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等[1]213-228,都极具示范效应。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著的《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案例》(2015)在广泛调研、征集的基础上,以全国不同省份30余家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案例为重点,展示了各地、各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探索、新实践、新成果。每一节在对相应高校“案例描述”后,进行“案例典型特征与推广价值”界定后,设置“讨论与建议”板块,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7]。

随着教育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日益重视,研究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和教育方式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也将日益受到研究生教育和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通观当前相关成果,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非常密集地在2015年产生,说明此项研究才刚刚起步,一些思考并不十分深入和成熟。今后数年这将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二是绝大多数成果以“大学生”(本科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聚焦研究生群体的则少之又少,还有极大的研究空间;三是当前关于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果中,从“自媒体”“微信”角度论述的,重复度极大,对其教育方式的多元思考和创新力度还不够。在如何落脚到通过此项教育来切实“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其整体素养”方面,笔者认为还大有文章可做。这也昭示着今后此类课题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前瞻与审视:对新时期开展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举措及其思考

为使今后高校对研究生群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富有成效,在培育方式和践行途径上不断寻求革新和突破,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更进一步以适应时代需要,这里略陈十二点如下,希望对来者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1.高校对研究生群体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和协同作战,表现为各个部门单打独斗,零散而不成气候,缺乏整盘棋的通盘考虑。据笔者了解,学校的研究生院和宣传部通气不够,开展的活动较少从学校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和活动策划整体局面出发去考虑。再者,负责本科教育的团委和学生处和研究生院协同配合以形成从本到研的梯队实施方案,目前实施不大够。自然,其成效将大打折扣。这应引起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

2.当前各级官方媒体在对研究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僵硬有过,活泼不足。比如学校各部门以及研究生常用的学术或社交网站,如果提升新媒体界面的友好度,通过优化用户界面、提高用户体验来满足研究生(多数为24~29岁)青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将能更长久地吸引研究生经常登陆,不自觉地受到其影响。

3.当前高校尤其是人文社科研究生的课程和教材缺乏照应和互动,响应国家倡导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号召显得有些迟缓。一方面鉴于高校项目主宰导师的体制,很多导师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填表、申报项目和研究结题,少数编写专业课教材的老师,在渗透核心价值观进入具体章节方面,意识还不强,执行力弱。另一方面,现有课程设置或调整多从是否国际化、是否能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实践技能及学生创业等展开,少有从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层面来分步骤、分计划、分学科、分年级的调整学科方案,进行课程设置。

4.当前高校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在校和入职的紧密衔接。当前对研究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和入职必备的能力、素养、经验准备的衔接,表现为研究生日常管理中未结合职场常见的自由、平等、真诚、和谐等价值观展开,似乎单纯停留在“校园”和书本来开展日常活动与教育管理,缺乏必要而适度的“社会”转换,视野不够开阔。当前高校可在研究生的实习环节、就业签约后的反馈、创业课程、基地培训、邀请校友回校做经验交流等方面,结合“经验分析”“案例讲解”“实践动手”等来加大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弘扬,避免“校园”和“社会”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5.当前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缺乏对“学生最关心什么”的全面了解。据调查显示,当前研究生对政府倡导和国家主流媒体反复宣扬的核心价值观,选择很清楚的仅占10.1%,33.65%的选择“模糊”和“不清楚”[6]。在社会转型和新媒体崛起的当下,很多高校教育者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力度不够,普遍对当前90后占据主体的研究生的特征及需求了解不够。而高校研究生院(处)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智囊团”提供专门信息②,致使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很难到位。

6.研究生群体以“治学”和“研究”为主旋律,目前高校未紧扣此特征展开诸如“敬业”“诚信”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顾名思义是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来提高治学能力、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群体代名词。他们在课程学习、聆听报告、论文发表、毕业选题等各个环节所进行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取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和素养,熟悉研究的规范、步骤和流程,以在基础领域推进学术创新,在应用领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在每个学科,都有开创性的知名前辈做出过耕耘,有正在兢兢业业从事治学的学者就在身边,这些都是科研“敬业”和学术“诚信”的化身,高校可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资源,通过设置“治学楷模”“科研历程”“研究探索”等方式来示范,对青年学子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7.当前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于“校本特色”来展开,做得很不够。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反映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定位,也是是否具有个性的重要指标。然而在高校普遍扩大规模综合性发展的趋势下,很多高校的办学特色并不显著甚至渐趋泯灭,更遑论其依托校本特色来对研究生在内的青年学子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了。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就应紧扣“煤矿开采”资源来做文章,就中国百年煤矿史所产生的大批学人为建设富强文明的新中国而彰显出的爱国、敬业精神,就大批毕业生奔赴山西、河南等煤矿基地和地下矿井为求得和谐环境而体现处的友善态度和追求自由的姿态面貌等,就区别于“中国传媒大学”依托网络、电视、报刊而践行民主、法制的校本特色。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所有高校都可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和校风形成上作出自己的品牌,打响这种品牌,使数届毕业生的成长成才与核心价值观形成良性循环。

8.当前高校在对研究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联系社会时政“热点”方面做得还不够。价值观属于人文社科领域催生的关于交际、处世、做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可以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的数十个环节中去贯彻实行。研究生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性和好奇心远远超过常人的想象,伴随着微博、微信的崛起,低头族能在瞬间知晓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新闻事件,而社会是瞬息万变的,各类新奇人物、事件层出不穷,学校宣传部门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如紧扣热点展开价值观教育,必将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同时在关注、讨论、争鸣中获得熏染,在校方必要的引导与提炼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9.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对汇聚各自学校近三年开展的关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总结和案例收集工作,还做得很不够。在学校领导重视,主要部门做出顶层设计来实施系列相关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以后,学校不能做重复性的工作,而要做好经验交流和案例汇聚工作,便于此项教育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普及和推广。当前一些不接地气的活动不少,千校一面,但对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成效缺乏必要的评估与总结。如活动富有特色,甚至将一些高质量案例作为学校的教育品牌,不断延续和传承下去,必将对很多届研究生乃至本科生形成持续性的教育效果。在主管单位教育厅甚至教育部调研和搜集地方践行案例时,便可水到渠成地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并有机会经过媒体宣传成为其他省份借鉴和参照的经典例子[8]。

10.当前开展研究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其“主体性”的发挥与弘扬还很不够。研究生是“三观”趋于形成,并有自己独特思考和判断能力的青年群体,也存在浮躁和功利的习气,被转型期的多元价值观给浸染,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表现得懒散或过激,如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充分激发其“主体性”,难以达到初衷。王功敏曾从强化信息交互机制、优化选择引导机制、改进接受反馈机制、完善管理干预机制等方面[9],对新媒体环境下本科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讨,能给我们很多启发。笔者以为,高校管理方可从建立研究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身心机制与关键点、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形成榜样进行宣传与奖励、关注案例及时分析与共享、培育教师和课程交叉进行、对研究生此项教育进行后期跟踪、记录和反馈等,都不失为加大此项教育成效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发动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师资共同参与和完成。

11.当前高校对研究生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采用交往和互动的方式还不够。据我们观察和了解,核心价值观之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教育如采用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的方式,会枯燥乏味,对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研究生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高校已呼吁了十余年的教学改革,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已成一大趋势。有人指出,加强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偏狭于硬性灌输,强调“交往”“互动”“改变”,更尊重学生。“微时代”,追求自由、平等,求新、求变,青年学生更不愿接受“一言堂”的教育[7]。

12.在对研究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目前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增强教育方式的体验性和情感化方面,还很不够。目前高校从事此项教育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是研究生或本科生教育管理者,如推出的征文、竞赛、茶座、活动月等活动;二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两课”教师,将其结合“两课”来讲解。他们基本上缺乏运用中国传统文论诸如“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不真不诚,不能动人”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使此项教育陷入机械化而难以对研究生形成开阔胸怀、提升境界的震撼效果,很难使研究生在离开课堂和校园后依然以身作则地去践行核心价值观。这与高校在开展此项教育时没结合研究生密切关注的生活学习内容来展开,没有采取引导研究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方式去培育和践行有关。无论哪个年级的研究生,他们都身在校园,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都有不足处,时空之限使他们对国家倡导自由的价值、友善的重要性、和谐的社会意义和民主的艰难性等,都缺乏一定的情感体验,只要千方百计地通过社会事件、中外人物、案例征集、现象讲解等等,来精心设置具体场景和一定的问题,将其带入到某种语境和氛围中去,他们才能对核心就价值观中的每个词有更深切的理解和体悟。

随着近年来全国硕、博士生的扩招,横跨研一到博三共六个年级的研究生群体在高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和不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今天,对这批祖国接班人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迫在眉睫,应当受到学界和管理方的高度重视。因篇幅之限,这里主要“把脉诊断”,在梳理成就和现状后大量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具体“开药”待另外行文。所论不尽全面深入,权当抛砖引玉,以期后来者不断探索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使此项教育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1] 喻嘉乐.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 朱春艳.当前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

[3] 胡晓风等.优秀传统文化与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吉首大学学报.2015(S2).

[4] 朱千波.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9).

[5] 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6] 许灿荣.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青年探索,2015(1).

[7] 毛俊.“微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2015(4).

[8]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案例[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9] 王功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

[10] 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十二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11] 黄德珍,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张新玲)

①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载《人民日报》2014-05-05(01)。

②据笔者了解,一些研究生院的教改课题多从案例库建设、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化教育等方面展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开的目前并不多,且没有受到应用的重视。

Rethinking and Prospecting: A Review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in Postgraduates in Recent Three Years

DENG Xinqiang LI Xiang

Since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advocate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core values, the discussions on the “postgraduate” group mainly concern seven aspects, such a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values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connection with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ducation thinking under the new media conditions, etc.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und in the study,including the lack of combination with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the lack of teaching linkage between the school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tutor, the lack of convergence cases, ambiguous combin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local resources and the “school-oriented” features. All these problems will become the motive force and foothold of further research.

postgraduate; core values; research and rethink; prospect

G641

A

1009-8135(2017)06-0107-06

2017-10-08

邓心强(1979-),男,湖北大悟人,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大学教育与教学。游春霞(1979-),女,江苏泰州人,工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物电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等。

江苏省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7SJB0926);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古代文学批评文选》立项建设;2017年度学校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代文论》立项建设(2017KCPY10)前期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研究生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