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福建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策略研究

2017-03-28陈永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福建省福建一带

文/陈永

一、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是国家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

(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结果显示,2010-2020年亚洲各国预计投入约7.94万亿美元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和跨境能源项目建设。[1]这些基层设施项目的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铁路、管道、电力、公路、港口与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保障、管理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而教育是输送人才的重要源头。

(二)“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在当前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热心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建设,这必然造成对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加大。他们需要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尤其是通晓中亚、东北亚、西亚、东南亚、南亚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方面的人才将受到极大欢迎。

(三)“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对经济类专门人才的需要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7-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贸易额年均增长比例高出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长4%。我国与50个国家建立的118个合作区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占77个,占比65.25%。随着国家与沿线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贸易、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将不断上升。

二、福建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前景广阔

(一)中外合作办学方面

全省共有46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3所国际学校,在校生总人数近1.02万人。[2]但与东部沿海省市比,福建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整体规模偏小,本科以上的机构还是空白,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项目尚未突破,目前仅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通过教育部备案;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主要集中在厦门和福州两地,且规模较小。

(二)国际智力资源引进方面

截止2016年,全省具备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学校共204家,聘请长期外国文教专家1895人次、短期外国文教专家2407人次,分别来自欧美等地的43个国家;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设立国际合作科研平台52个,高校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277场。[3]但引进的语言类专家所占比重偏高,教授、专家数量较少;省属高校设立的国际科研平台和承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数量还较少。

(三)境外教育服务方面

厦门大学首开我国“走出去”办学先河,在马来西亚设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目前中国在境外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办学机构;全省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举办21所孔子学院、共建46个孔子课堂,建设6所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校。[4]但“走出去”办学的高校数量少,合作办学机构在经费、招生等方面存在困难;汉语国际推广发展分布不平衡。

(四)双向留学服务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达到1.10万人,有2105名教师赴海外培训,累计13867名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5]外国留学生总量偏小,非学历生和短期生所占比例偏高,且集中在以中国语言文学为主的文学专业;公派出国研修的教师参训人数偏少,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教师出国培训专项经费;国家奖学金申报和被录取的学生集中在少数高校。

三、福建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具备独特优势

(一)华商华侨优势

福建是世界华侨的集聚地,闽籍华侨在世界各地辛勤耕耘、崭露头角。目前,闽籍华侨华人有约1580万人,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华侨华人占比约80%左右。[6]广大海外侨胞情系祖国,是提升中华文化、福建文化影响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国内外教育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二)政策优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如何充分调动国内国际优质资源,优化教育国际化布局,争夺世界发展的话语权,已成为各国、各地区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力。福建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福建省九届十次会议精神,制定了《福建省“十三五” 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指出推动福建教育开放化、多样化、信息化发展,培育教育改革发展新增长点,明确提出了全省教育事业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7]。

(三)教育资源优势

近年来,福建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15年,义务教育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国较高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2%;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毛入学率达94.1%,普职比例总体相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达42.8%。[8]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福建省的教育资源优势日趋明显。

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思路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为福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挑战,福建应充分发挥优势,避开劣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携手,增进理解、互学互鉴、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双赢。

(一)要服务大局、兼容并蓄,更加注重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区域布局

一要主动适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形势融入世界,以“互利共赢”为纽带,不断提升福建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主动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稳步推进福建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努力实现福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二要提质增效,坚持“引进”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对教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应以“请进来”和深化交流合作为主,对教育发展处于比较劣势的,应以“走出去”和扩大交流合作为主,着力提升福建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三要融合创新,坚持“吸收转化”和“文化扩张”相结合,聚力精选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中外联合培养人才、联合科研的深度和广度。

(二)要强化交流、主动出击,更加注重打造国际交流良性平台

福建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聚焦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关心热点和焦点问题,邀请国际专家学者来闽,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研讨或学术论坛等交流平台进行全面、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寻求双方合作机会。如“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校长论坛”或“海上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等。

(三)要先行先试、打造品牌,更加注重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

闽港澳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应更加注重拓展交流的实质性内容,更加注重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两岸三地教育事业共同发展。要坚决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局,特别是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要继续发挥福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内涵,同时打造若干个在全国“叫得响、排得上”的知名品牌。

[1]数据来源:2009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报告

[2]数据来源: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解读之八(福建日报,2016年8月22日第5版)

[3]数据来源:2015-2016福建教育年鉴

[4]数据来源: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解读之八(福建日报,2016年8月22日第5版)

[5]数据来源: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解读之八(福建日报,2016年8月22日第5版)

[6]中国青年网 《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司法保障》(2017年9月1日)

[7]《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办[2016]67号)

[8]数据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政办[2016]67号)

猜你喜欢

福建省福建一带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