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 课堂- 生活板块教学策略的运用
——以《长城》教学为例
2017-03-28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小学校
□文/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小学校 殷 艳
谈生活- 课堂- 生活板块教学策略的运用
——以《长城》教学为例
□文/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小学校 殷 艳
板块化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一课一得,形成真正的能力。板块化教学犹如给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增长搭起一级一级台阶,引导着学生由学习起点走向学习终点、由未知走向已知、从生活走向课堂学习,再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去指导生活。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向前推动学习进程,最终能实现学生能力提升。
沙坪坝区语文卓越课堂倡导的是板块化教学,让学生在一课一得中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同时,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提升他们相应的学习能力。“生活—课堂—生活”是板块化教学中的一个有效策略,包括“板块化备课构想”、“板块化教学目标”、“板块化具体操作”、“板块化教学思考”这几个部分。下面以本人设计并执教的《长城》一课为例,谈谈“生活—课堂—生活”板块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一、板块化备课构想
《长城》一课是四年级上册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由远及近观察长城,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而单元作文要求也是介绍一处“世界遗产”,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等。从本人曾经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能写出看到的和听到的景象,但观察顺序比较乱。因此,本人考虑到孩子们对本地磁器口古镇比较熟悉,便设计了从熟悉的事物入手,从生活入手,进行读写结合的板块化设计。上课伊始,用谈话的方式将同学们带向对磁器口的美好回忆中,定能立刻抓住孩子们好玩的天性,将其顺利引向课文的学习,最后迁移学习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读写结合的板块化设计,可以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经历从学会到会用的过程,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一课一得。
二、板块化教学目标
要进行板块化教学设计,首先要在文章中发现能力训练点,这个点为教学的终点,也就是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备课构想,本人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想办法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写见闻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此方法进行写作。
目标一是对字词的理解和把握,达成后可以为下一步阅读扫除障碍,这是为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搭的第一个梯子。目标二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不但揭示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而且还提出了本节课能力培养的目标,即尝试运用此方法进行写作。具体操作时可以为学生搭两个梯子。一是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二是深入理解长城气魄雄伟的特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板块化具体操作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老师在网上找了几张图片,看看图片上照的是什么地方?(磁器口古镇)
学生观看,老师指出观察地点。
老师上次去磁器口玩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又想去了,不过这次想带几个小导游去。你们愿意做我的小导游吗?
这么多孩子想去,那这样吧,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介绍磁器口,看哪个学习小组介绍得好,我就带哪个组去。不过,你们的介绍想要吸引老师啊,得先学习介绍景点的方法,我们就以《长城》这课为例进行学习吧。
板书课题:长城 齐读课题。
谈话:从题目中,你能看出长城的特点吗?关于长城,你们了解多少?学生能力的起点是对长城了解甚微,所以,学生可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长城的资料。课文是怎样介绍长城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吧。看看我们第一个学习任务。
导学单一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游览长城后的感受?
2、你能根据这句话,用“‖”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二)学习生字词
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同伴互助,抽读生字词。
3.(课件:生字词),让学生选择读的方式。
(课件:凝 嘉) 让学生说书写要点,并练习写字。
环节过渡:第一个学习任务完成了,我们来探究一下作者介绍长城采用了什么方法。
(三)感悟表达方法
1.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一(课件:温馨提示)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关于网络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呼声尤其高。1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据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介绍,当年的申报作品中,“现实类题材明显增多,反映人民群众主体生活和当下人们精神心理的作品量多质升”。在今年各种总结网络文学20年代表作品的榜单中,评选结果也明显向着现实题材侧重。如果说对于其他文学门类而言,是“重拾”现实主义精神,那么对20岁的网络文学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它必须从现实题材入手,逐渐去构建自己的现实主义表达。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游览长城后的感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能根据这句话,用“||”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学习交流。
师小结:这篇课文先写看到的,再写联想,最后发出感叹的方法来介绍长城的。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具体介绍看到的呢?让我们聚焦1、2自然段。
2.深入理解长城气魄雄伟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单二(课件:合作探索)
3.小组展学,要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也可以评价他们的合作学习效果。适时朗读。
(四)迁移表达方法
过渡:我们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这个周末你们去了磁器口,那你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由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老师介绍你们看到的吧。
(课件:我来表达)远看古镇,只见 。走进古镇, 。
展示交流。
四、板块化教学思考
(一)从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有趣。生活处处用语文,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语文知识的匮乏,自然而然产生出学习语文的需要,如此设计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长城》一课的教学抓住了中心段即第4自然段,设计出两个自学问题:第一个是“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游览长城后的感受”;第二个是“你能根据这句话,用‘||’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课文学习的切入点比较精准,直接将学生带入到对文章结构的感悟学习,为后面观察方法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深入理解,领悟观察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直接指向核心教学目标。通过小组互学和朗读,让学生找出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语,发现作者的观察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固定观察点,有条理地描写”的方法,并感悟出这一方法的表达效果。
(四)回归生活,迁移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即学习语文要为生活服务。本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但如果不加以运用,就会形如浮云。反之,只有及时用于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学会。所以,本堂课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一是照应开头,让整堂课结构完整;二是让学生通过拓展运用,促使能力的真正形成。
总之,“生活—课堂—生活”板块化教学策略对本人的语文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但让教师教学思路变得清晰、教得更轻松,还让学生将他人经验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当然,板块化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一个,我们应该加强研究,不断探索,让板块化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中焕发出更加神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