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2017-03-28黑龙江省大庆市四十四中学肖寒凝

中学政史地 2017年9期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十四中学 肖寒凝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十四中学 肖寒凝

1.《史记·货殖列传》载:“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唐朝张守节道:“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其利比于封君,故曰‘素封’也。”“素封”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

( )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抑商政策出现上下背离的情况

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宗法观念与分封制的残存

2.秦汉时期,御史大夫既辅佐丞相处理政务又负责监察百官,经历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到隋唐时期,御史台发展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唐开元年间,重大案件由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联合审理。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这种变迁本质上反映了

( )

A.御史台监察范围的不断扩展

B.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D.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

3.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夫天下之民物众矣,若必欲其皆如吾之条理,则天地亦且不能……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该观点

( )

A.主张对人性加以束缚

B.质疑了封建君主制

C.继承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D.挑战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4.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 )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5.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 )

A.顺应世界潮流

B.拯救民族命运

C.启蒙国民思想

D.走向民主共和

6.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近代以来,国学的含义发生变化,指的是“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立者也”。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国学的兴起与大盛从侧面反映了

( )

A.传统华夷观念的固化

B.“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

C.近代化道路受到质疑

D.对向西方学习的反思

7.毛泽东曾批评“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然后来一个全国暴动,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形势的大革命”的观点,他认为必须有“政权建设”才能推动全国革命的波浪式前进。由此可见,毛泽东

( )

A.主张以暴力革命的形式夺取政权

B.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推动中国革命由幼稚走向成熟

D.受到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

8.有人认为邓小平重新回到了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演变而来的,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回归和发展。得出这一认识是基于两者

( )

A.都是多种所有制并存

B.都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C.都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D.都将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相结合

9.下面是1991年出版的由厉以宁主编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 )

目 录

●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

●第五章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

●第七章 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

●后记 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10.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

( )

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11.某一时期,苏俄(联)颁布了《关于谷物、马铃薯、油料种子的实物税》《关于羊毛实物税》《关于肉类实物税》等,后又颁布《关于实行统一的实物税》《关于实行统一的农业税》,改实物地租为货币地租。该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苏俄(联)

( )

A.集体农庄发展迅速

B.经济立法不断完善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斯大林模式形成

12.1971年夏,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等西欧货币的浪潮。在国际金融市场极度混乱的情况下,西方“十国集团”达成“史密森协议”,其主要内容是美元对黄金贬值;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扩大汇率波动界限等。材料反映出

( )

A.西欧实力增强,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B.经济危机下,各国大打贸易战

C.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

D.美国实力严重衰退,失去话语权

13.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对徽州这样描述道“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这反映出徽州地区

( )

A.小农经济促进村落文化的繁荣

B.宗族结构传统严密

C.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D.政治制度亘古亘今

14.下面是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示意图。对其相应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以掠夺土地为主要目的的争霸战争频繁

B.随着势力的增长,诸侯对中央集权产生严重威胁

C.郡作为行政区划由此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D.“以藩屏周”确保了统治,同时拓展了疆土

15.“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这一规定

( )

A.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16.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的第二条规定:凡依照本法而即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在加冕时,按照当今国王和已故玛丽女王统治第一年所制定的国会法令(称为加冕宣誓法),举行宣誓仪式,并且应当依照该项法令所定的手续和方式,签署并朗诵其中所规定的誓词。这一规定

( )

A.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B.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

D.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

17.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关于这份文件的出处众说纷纭。《文史春秋》将其归到杨虎城秘书宋绮云的名下;张学良的部下应德田则在回忆录中认为“稿子最后由黎天才拟出”;《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则表示,没有黎天才的事……那个宣言是吴家象写的。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张学良是直接参与者,他的回忆准确无误

B.口述史料前后矛盾较多,史料价值不大

C.口述史料要在多方印证,谨慎考证后方能使用

D.口述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引用时需加以考证

18.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指示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等。该指示

( )

A.对扭转当时农村的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B.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根基

C.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D.确立了“八字方针”的指导思想

19.历史学家胡绳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讲对外开放,就要区别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身份上的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同样,讲现代化,也不能不区别帝国主义所允许范围内的现代化和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这说明他认识到

( )

A.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对外开放

B.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可以实现现代化

C.对外开放、现代化与独立自主的辩证关系

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列关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其表现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C.为日后战胜德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21.尼克松在1969年1月20日就任总统,当时《人民日报》发表了尼克松就职演说的全文,而且全国所有报纸统统转载……尼克松在就职演讲中表示:“让一切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时,我们的对话线路是敞开的……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这说明

( )

A.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B.中美谋求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基本消失

D.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22.“巨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产。如果政府用借债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的税收来融通资金,那么,只不过是把可支配收入的使用,从购买债券的人转到那些由于支出计划或减税而收益的人,而总支出和总收入却一点没有增加。同样,如果政府简单地用印钞票的办法来使债券的增加部分货币化,那只会使物价上涨,但总生产却不会增加。”据此可知,这一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B.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

C.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滞胀”现象

D.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新经济”的胜利

23.下图是发掘于上海青浦区白鹤镇唐宋时期“青龙镇遗址”的一件残次的唐代瓷圆盘。盘上4瓣花纹颇有异域风情,而类似花纹只在印尼考古发掘中见过。这说明唐代瓷器

( )

A.制造工艺深受外来技术的影响

B.在出口商品中占据最重要地位

C.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要销售市场

D.注重吸收异域不同的艺术风格

24.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绘画理论:“古有图而无画。图者,肖其物貌其人写其事。画则不必,然用良毫珍墨施于故楮之上,其物则云山烟树危石冷泉板桥野屋,人可有可无。若命题写事则俗甚。”该理论

( )

A.讲求法度规范

B.强调神韵意境

C.彰显写实风格

D.突出生活气息

25.“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可见,该观点认为新航路的开辟

( )

A.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为欧洲宗主国提供了资本输出的场地

C.可以视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6.独立之后,他们不再是英国人了,却还没有成为美国人……甚至被视为美国国家出生证的《独立宣言》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这个国家,它所涉及的是各个国家,独立没有造成一个国家,而是造成了十三个国家。这说明1787年宪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

A.取消各州的独立自主权利

B.开展工业革命,努力发展经济

C.建立统一军队,维护国家统一

D.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建立联邦

27.英国与晚清政府签署的一个部分减免子口税、增开温州口岸的新订条约遭到在华英商的反对,理由是本国政府当局没有足够重视其在湖南、四川的利益。他们还抱怨新约没有争取到在中国开设铁路、电报、开矿、内地建货栈、行船内河等权利。上述英商的要求是通过________得到满足的

(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8.郭道久指出,国家形态民主是以国家制度建设推进的民主政治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国家形态民主发展的集中体现,虽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着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之所以“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9.某年,北京市对11所高校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入学前,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学员占2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这种情况应该出现于

( )

A.三大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30.曾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政府本身即是人性的集大成者,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没有必要成立政府”“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和防范”。基于对“人性黑暗”的防范,1787年宪法

( )

A.积极推行两党制

B.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C.实行中央集权制

D.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1.“在20世纪,我们极其幸运地目睹了我们世界的物理图像的两次重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推翻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观……人们发现这种时空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弯曲着……第二次革命……给了我们一种实在的图像,其中粒子的行为像是波,而波的行为像是粒子……”下列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次革命”的成果是相对论

B.“第一次革命”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微观世界的不足

C.“第二次革命”的成果是量子论

D.“两次重大革命”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32.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无疑是一个较大的进步。这个“较大的进步”表明中国

( )

A.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B.改变了农业的经营方式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3.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有法与法律之分。法来自正义,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上述材料显示出古罗马法的特点是

( )

A.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在实践中自然形成

C.根据需要随时修订

D.只是表达政府意志

34.《点石斋画报》披露,19世纪末“皮匠阿田,江北人,携妻在(上海)新闸左近以船为家,每日挑担营生,妻女则至丝厂工作度日”。上述现象实质上揭示出近代中国

(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谋生手段的变化

C.生活观念的变化

D.社会风气的变化

35.徐铸成在1949年的日记中感叹道:“1928年北京改北平,余在,刚做记者不久,今日又改称北京,余参加决定,可谓有始有终。21年变迁,回顾有沧桑之感。”材料中北京名称的两次改变是

( )

A.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

B.反抗侵略的胜利成果

C.国共直接对峙的结果

D.近代政权变更的体现

36.“过去常说,让事实本身说话。当然,这话是不确切的。只有历史学家要事实说话的时候,事实才会说话。由哪些事实说话,按照什么顺序说话或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话,这一切都是由历史学家决定的。”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历史研究

( )

A.可以不依据历史事实

B.不以历史事实说话

C.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

D.要准确阐释历史事实

37.某位历史学家正在为其研究的课题查阅《诗经·国风》,据此可以推断,其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 )

A.西周时期王室贵族的饮食起居

B.西周时期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

C.春秋晚期中国文化教育状况新变化

D.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38. 1907年,督鄂18年的张之洞离任时写了如下一副对联: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下列与该对联所述社会状况有主要关联的是

( )

A.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B.武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C.中国近代铁路的诞生

D.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9.杨玉玲在《延安13年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历程与经验》中认为:延安13年和改革开放30年是党的历史上两个最为辉煌的时期。以下关于这两个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延安13年——中国革命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B.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C.都实现从错误指导路线到正确指导路线的转变

D.都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集体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B 6.D 7.B 8.A 9.D 10.B 11.C 12.C 13.B 14.B 15.D 16.A 17.C 18.A 19.C 20.D 21.D 22.C 23.D 24.B 25.C 26.D 27.C 28.B 29.C 30.D 31.B 32.C 33.A 34.A 35.D 36.C 37.B 38.B 3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