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胡适小名
2017-03-28邵建新朱永芳
邵建新 朱永芳
被误读的胡适小名
邵建新 朱永芳
1939年,胡适在书房
胡适与陈独秀、鲁迅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被称为“新文化革命的旗手”。
胡适散文《我的母亲》不仅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亦屡见于一些鉴赏文库、散文选本。胡适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与他的乳名“嗣穈”相关的一个绰号“穈先生”: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
笔者发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对“穈先生”是这样注解的:[穈(méi)先生]胡适小时候的名字叫“嗣穈”,昵称“穈儿”。解释得不错,却把注音弄错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则更荒唐——字音、字形全弄错,把“穈先生”错成“麇先生”。还煞有介事对“麇”字作了注解:[麇jūn]獐子。(这个注释使人对“麇先生”这个称谓更为疑惑)《新语文读本·必修四》(译林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同样把“穈”字错写成“麇”字。《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现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也是同样的错误。而散文选本《爱死那个人》(南方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则把“穈先生”错为“糜先生”。这样看来,说说胡适小名的写法与读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四十自述》。如曹伯言选编的《胡适自传》(黄山书社1986年版)就收录了包括《四十自述》在内的1949年前写的自传体作品四种(另三种为《先母行述》《我的信仰》《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笔者在该书《四十自述》第一部分“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找到了课文文本的出处,是“穈”字,而非“麇”“糜”。为了进一步证实,笔者查到了亚东图书馆1947年6月版的《四十自述》,上面赫然印着“穈先生”,至此胡适小名的字形问题水落石出,无须赘言了。
关于胡适小名,《四十自述》里也有交代:
我父亲在临死之前两个多月,写了几张遗嘱,我母亲和四个儿子每人各有一张,每张只有几句话。给我母亲的遗嘱上说穈儿(我的名字叫嗣穈,穈字音门)天资颇聪明,应该令他读书。
读这一段文字,不仅胡适小名的字形昭然,字音亦明了,读作“mén”。
人教版教科书把它读作“méi”,散文选本把“穈”写作“糜”,大约都是源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只列了“穈”的一个读音“méi”,而且是作为“糜”的异体字处理的缘故。其实查《辞海》可知,“穈”有两个读音:①读mén时,指谷的一种。列出《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句。并引用毛传解释“穈,赤苗也”②读“méi”时,解释是同“糜”,指穄子,即黍之不黏者。胡父替小胡适取的小名即出自《大雅·生民》,所以不读“méi”,只能读“mén”。
胡传手书《学为人诗》
胡适在兄弟四人中最小。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的小名分别为嗣稼(大哥字洪骏)、嗣秬(二哥字洪骓)、嗣秠(三哥字洪駓)。胡适的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是一位出身于农村的爱国知识分子,曾任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他为四个儿子取的小名,第一个字是“嗣”字,意在期望儿辈能够继承父辈的品行,传承父业,光宗耀祖。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曾对童年的胡适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这一段话,可以作为胡父为儿辈小名的第一个字取为“嗣”的最好注脚。
第二个字均从“禾”旁,禾者,谷类植物之统称也。大约是胡父期望儿子们不要忘记家乡故土;不要忘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古训。老大取名为“嗣稼”的寓意就很能说明这一点,“稼”的本义就是种植五谷。
四兄弟的小名应当是出自《诗经》,这种取名法与重读书、尊礼教的耕读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大雅·生民》有“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诞降嘉种,维秬(jù)维秠(pī),维穈(mén)维芑(qǐ)”句。这些诗句是赞扬周的始祖后稷有着与生俱来的种植才能,为后人培育出了“嘉种”。秬为黑黍,秠是“一稃(fú,米粒的外壳)二米”(《尔雅·释草》)的黑黍,它们都是黍中的优良品种。而穈是赤苗红米,芑是白苗白米,它们则是粟中的优良品种。很显然,胡传借用这些“优良品种”的黍谷名用作儿子的取名,寄寓着父亲对子女的美好祝福与希望,是胡父“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人生观的体现。
因此,把与胡适小名相关的戏谑绰号“穈先生”写成“糜先生”“麇先生”都是错误的,应当纠正。至于“胡适”这个响当当的大名的由来,《四十自述》里有两处直接提及,这里不妨抄录,以便大家对其大、小名的由来有个全面的了解:
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骍。有一天的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一面洗脸,一面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二哥字绍之,三哥字振之)。后来我发表文字,偶然用“胡适”作笔名,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一九一〇)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
……这回北上应考, 我怕老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 ,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