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醴陵瓷器

2017-03-28陈红波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醴陵彩瓷五彩

醴陵瓷器

作者 :陈红波

图片提供 :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

编辑 :青云

“天下名瓷出醴陵”,醴陵为世界釉下五彩的发祥地、盛产地,釉下五彩瓷在行业内独领风骚。釉下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因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而备受世人青睐。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胎质、绘画与装饰技艺、烧制工艺勇立行业潮头,引领行业发展。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令人爱不释手,钟爱有加。

【地理环境】

醴陵地处湖南东部,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湘江支流渌水环城。醴陵市境内有浙赣铁路横贯东西,醴茶铁路连通南北,距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株洲北站仅40千米,在建中的沪昆高速铁路在境内设有醴陵北站。醴陵市境内的重要公路干线有上瑞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公路、醴韶高速公路、106国道、320国道等。醴陵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90千米,交通十分便利。亚热带气候,雨水充足、日照时间年平均近2000小时。地理位置独特,地理气候宜人。

沩山风情 揭示陶瓷起源

醴陵素称陶瓷城,具有几千年的制瓷历史,至今保持古窑址较完整可以代表醴陵窑的要属“沩山”冲,距离市区10千米。醴陵窑总面积129平方千米,核心面积20.3平方千米。现存古窑址60处、古瓷泥矿井5处、炼泥作坊5处、瓷片堆积处65处,充分揭示了陶瓷制作流程和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个,其中传统特色工艺2个、民俗风情3个、重要历史人物5个。醴陵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沩山村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目前部分窑址的维修工作已完成,遗址的窑床、制瓷车间、制泥车间、成品仓库已修复。沩山月形湾古窑址于2006年才被发现,当年6月就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接成为省保单位这种情形并不多见。据记载,醴陵自清雍正年间开始烧制瓷器,至光绪年间为盛。县域有瓷厂480多个,形成了以沩山为中心的瓷器产区。由釉下青花碗开始,中国釉下五彩瓷在这里诞生。

醴陵窑遗址融山水与人文于一体,融文物与民俗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地处国家级的“两型”社会实验区——长株潭实验区的三市交界处,极具文化旅游、自然观光旅游开发价值。其醴陵窑遗址所在的沩山村本身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优势。如果进行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必将产生较高的旅游经济价值。

醴陵蕴藏着丰富的陶瓷原料

醴陵的陶瓷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尤以黏土居多。按照矿藏成因,各地的高岭土矿和瓷石矿分为四种类型:由石英斑岩风化的,由花岗岩或花岗斑岩风化的,由伟晶岩风化的,以及由变质岩或混合岩风化的。分布地域主要在湘东北、湘东南、湘中和湘西南。醴陵市东北两乡,由石英斑岩风化的瓷石和瓷土矿脉十分发育,共有矿脉20余条。其中以马颈坳矿规模最大,还有墨然塘和干冲等矿区,均系露天开采。所有瓷土(石)成分稳定,均可制造细瓷。此外,还有炉佛岭、大林、老鸦山、黄獭嘴、七里山、青泥湾、板杉铺、长坡、仙霞等地盛产土,栗山坝、潘家冲、东堡、八步桥、枫林市等地还出产脉石英、硅土、石英砂岩、方解石和莹石等陶瓷原料。属于沉积黏土的铝质土和镁质土矿藏在醴陵也有分布,如醴陵马恋塅的铝质粘土比较丰富。

瓷石是一种由石英和绢云母组成并含有高岭石、长石等的岩石矿物,含有构成瓷的各种成分,并有制瓷的工艺性质,在我国南方很多产区,很早就用来生产瓷器。醴陵的马颈坳、大林瓷石经X-射线衍射鉴定,主要由石英、高岭石、绢云母和长石等矿物组成。干冲的瓷土也是由石英斑岩风化的黏土矿物,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鳞片状绢云母,经淘洗后的瓷土,可塑性改善,Al2O3含量显著提高。这些瓷石和瓷土均具有成分稳定的特点,工艺性质也符合制瓷的技术要求。

1956年,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将醴陵瓷泥厂和王仙、沩山等地204个泥、釉联销社(组),改组合并为湖南省醴陵瓷泥矿。分别在马颈坳、沩山、大林、老鸦山、长坡、长冲和冷水坑等地设立工区,实行统一管理,计划开采和供应。1964年,根据湖南省地质局402、415队地质勘探报告,选定马颈和干冲两矿区为开采基地,实行机械开采,平均每人每年采矿石300余吨。

醴陵自然陶瓷资源奠定了醴陵瓷业的物质基础,使得产业能够顺利成长,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因此,可以说,醴陵境内丰富的陶瓷原料是发展陶瓷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数千年陶瓷生产历史的基石,在陶瓷产业成长与发展史中,醴陵瓷器——釉下五彩享誉境内外。

【文化背景】

醴陵陶瓷溯源

醴陵陶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醴陵陶瓷志”记载,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县城近郊(今新阳楠竹山、王坪、荷塘等村)就有较大规模的陶器作坊。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考察醴陵瓷业,提出“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四项办法,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并筹建“湖南瓷业公司”,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地引导瓷业生产。光绪三十二年开始生产细瓷,光绪三十三年和三十四年,湖南瓷业学堂创制五种高火性釉下颜料,为醴陵生产陶瓷装饰材料之始,也是国内外釉下装饰颜料首创。在传统青花装饰的基础上,生产出釉下五彩瓷,成为醴陵特色。

历史回眸

“醴陵窑”为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座官窑,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烧制出闻名世界的釉下五彩瓷器,突破了中国陶瓷史上单色的釉下彩瓷的局面。醴陵釉下五彩瓷成功创烧后,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各项金奖。1907—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先后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四项金奖,从此,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名扬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将醴陵釉下五彩瓷定为“国瓷”,被选为国家专用瓷,有些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及领导人,后被世人称之为“红色官窑”,受世人称赞。如今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已经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收藏关注的热点,醴陵釉下五彩从晚清创烧到成功烧制,由于当时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所决定,像宋代汝官窑一样前后仅有一二十年的辉煌时期,制作的精品非常少,经过近百年的洗礼,现今存世的釉下五彩作品十分稀少,且极为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工艺特点

醴陵釉下五彩采用多种金属氧化物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它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技法彩绘于坯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历史悠久,早在8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他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耿飚将军情牵“五彩瓷”

新中国成立初期,醴陵瓷业在挖掘釉下五彩陶瓷技艺过程中,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地处醴陵市姜湾寨子岭)和主要陶瓷生产大厂的技术研发机构付出了许多艰辛。为丰富“五彩瓷”的色彩,不断摸索各种颜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发色效果,创新开发釉下海蓝、釉下桃红等颜料。但釉下黑色颜料的试制一直未取得满意效果,无法表现国画的水墨意境,亦不能成功实施五彩绘画中的线条勾勒。当时的科研开发人员查阅到相关资料记载,氧化釉在高温下还原由黄转黑,最后呈现出明亮的黑色,极具装饰效果,于是科研人员四处寻找这种颜料。耿飚将军听说家乡的“五彩瓷”制作遇到了困难,于是限量提供了一批氧化釉。这批釉相当宝贵,被严格控制,分配给群力、陶瓷研究所、星火三家瓷厂使用。这是一段瓷业界记忆深刻的历史。

耿飚将军特别钟爱家乡的瓷器,有一段时期,耿飚将军的家里和办公室用的都是醴陵瓷器,一只喝水的杯子不知谁不小心弄断了把,已是老年的将军自己找来胶水,戴着眼镜,小心翼翼把这个杯子的把粘好,继续使用,这个杯子一直用到耿飚将军谢世那一刻。

【文化积淀】

醴陵釉下五彩瓷注重的是人们心灵轨迹的自然情感流露的表达,在一种完全释怀内心情绪世界和偶尔性思维情感宣泄的轻松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审美视觉意识逐步确立了现代陶艺设计追求形式美。运用不确定多变的现代绘画艺术处理手段,制作时恰到好处地体现不同素材本身的语言特色,把陶艺造型装饰的整体美与当代人的审美喜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起现代陶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和设计理念。制品鲜活,堪为陶瓷精灵。

釉下五彩瓷具有色彩鲜艳、永不退色、耐磨、耐腐蚀、无铅镉溶出毒害等特质,属于百分之百的绿色产品,对人的身体和生活不会带来丝毫的危害。

醴陵的釉下五彩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蜚声海内外。瓷器犹如罩上一层透亮的玻璃纱,色彩显得格外清新、柔和、明亮。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分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其表现效果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朴深沉;既瑰丽,又淡雅;淡妆浓抹,无不相宜。

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特别是近代和当代的作品,通常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地理文化、人文文化、民族文化、民间传奇、民间风俗、民间风情、环境特写等方面的内容。

“书如画时是上品,画如书时是极致”,釉下五彩瓷的品位不单是高超的彩绘技艺和耐人寻味的画面欣赏,贵在一个“话”字,画中有话,作品如书,浓缩丰富的社会和人文环境内涵,缩写绚丽缤纷的世界。

诗人讲究“诗言志”,陶瓷绘画则寓意万物,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一件釉下五彩瓷作品是一首歌、一个故事,许多件作品便组成一部交响曲或构成一部史书。

【品牌建设】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磨、耐酸碱、无铅镉溶出毒害、永不退色的优点,属于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据《醴陵陶瓷志》记载,从1978年到1986年,有49种产品获省级以上优质产品奖。群力瓷厂生产的釉下彩餐、茶具和64头兰海棠中餐具,获国家金质奖。国光瓷厂生产的45头“白玉”牌西餐具、中档厚胎餐具、浮雕厚胎餐具和永胜瓷厂生产的45头“醴陵牌”西餐具均获国家银质奖。群力瓷厂生产的西凤餐具和永胜瓷厂生产的6头釉下彩葫芦酒具获国家金龙奖。20 世纪60年代以来,醴陵生产的工艺美术瓷和高档日用瓷等釉下五彩瓷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醴陵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出口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质量优良,门类齐全的产品,为醴陵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出口陶瓷远销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仅在美国市场就有THC、米卡莎、天山、艾克逊等公司长期经销醴陵瓷器。

醴陵陶瓷在全世界声誉的提高与出口市场的扩大,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外国专家与学术团体来醴陵参观。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醴陵瓷业共接待了32个国家计477人次的国外考察人员。醴陵瓷业发展到今天,陶瓷技术、技艺的创新成就与日俱增,与国外的专家和科研机构建立的友好往来关系更加密切。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链接】

釉下五彩瓷的收藏

釉下五彩瓷的收藏须注意以下文件和标识的正确和完整。

1产品合格证书;

2注册商标标识;

3作者情况简介;

4收藏证书;

5证书红色印章和钢印印记;

6制品底款清晰;

7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保护标识。

收藏注意事项

釉下五彩瓷经1400℃左右高温烧成,耐磨,但经不住碰撞,因此在收藏过程中务必小心,轻拿轻放。包装彩盒须防潮,防霉变、虫蛀。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 醴陵瓷器

国家公告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第141号

保护范围:湖南省醴陵市行政区域内陶瓷科技工业和南桥镇、富里镇、白兔潭镇、浦口镇、王仙镇、王坊镇、东堡乡、东富镇、孙家湾乡、泗汾镇、船湾镇、沈潭镇、清水江乡、大障镇、贺家桥镇、嘉树乡、栗山坝镇、均楚镇、神福港镇、板杉乡、新阳乡、仙霞镇、黄獭嘴镇、枫林市乡、官庄乡、来龙门街道办事处、黄泥坳街道办事处、西山街道办事处、阳三石街道办事处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猜你喜欢

醴陵彩瓷五彩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快编五彩绳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2018·醴陵收藏名瓷春节展在醴陵瓷谷隆重开幕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醴陵尚方窑制“世界和瓶”闪耀巴西里约奥运会
漏痕彩瓷作品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醴陵友立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