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时尚变革的领导者都经历了什么?
2017-03-28
上世纪90年代时尚变革的领导者都经历了什么?
“长期以来,关于时尚与美的定义,以及人们创造与消费这些的手段,都在1992年被永远地改变了。”《Champagne Supernovas》一书开篇第一句就这样写道。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被称为时尚界的变革年代,时尚界不再被传统上流社会所占据,而是能够被大众所分享,但领导时尚界变革的三位领导者的经历却很少有人知晓。
Alexander McQueen作品
1992年,英国设计
师Alexander McQuueeeenn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毕业展示上,推出了惹恼一众人以臭名昭著的杀人犯“Jack the Ripper”为灵感的时装作品;大洋的另一边,正供职于Perry Ellis品牌的Maarrcc Jacobs,则是接到了一位经纪人打来的电话,寻求安排设计师与旗下的音乐家们合作,激发Jacobs设计出了事业生涯中的代表作“grunge chic”系列;而来自英国乡下,一个名叫Kate Moss,发育不甚完全的瘦弱小姑娘,则签约成为了时装品牌Calvin Klein的新任代言模特。她嶙峋的体魄和冷漠的眼神,预示着上世纪8800年代那些如同亚马逊女神一般高大的超模,将很快走向事业的下坡路。
Kate Moss(右)
这几位当事人恰巧都有着相似的背景:三位都来自中下等阶级家庭,却是在传统为上流社会掌控的时尚界站住了脚;他们的童年都不算完美,一路上在孤独与迷茫中摸索着成长;后期的成绩,以传统的价值取向来看,也都显得格格不入。但就是这样一群另类人士,在上世纪90年代的空气中播洒出了令人不安的分子,以至于大家都能感觉到,一场新的时尚界革命即将到来了。但又没有人能讲得清,这场革命将以怎样的形式来彻底清洗整个行业。
与此同时,不同于之前几十年时装史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时尚界,不再仅被几个裙长裙短的关键词概括,而是发展出了更深层次的面貌:一方面时装品牌集体被大范围地收购重组,构成了诸个富可敌国的大型奢侈品集团;另一方面,演员、名流大举进攻时尚界,模特、设计师等频繁出现在聚光灯前主动成为明星,这些反常的发展吸引着传统媒体开始对这个早前被自己一直忽略的行业不断关注。时尚界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的派对。就像是Callahan在书中写到的那样:“似乎是一夜之间,就连美国的中产阶级主妇们都知道Prada是什么意思了。”
grunge chic系列
Alexander、Marc和Kate就是在这样喧闹的时代里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时尚界既有权利阶级的认同和肯定,另一方面又不想显得像是被迫妥协,丧失了自我人格一般。Alexander McQueen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甚。他那些充满暴躁、情欲等禁忌主题的时装系列,不光是因为设计师天生对生活阴暗面有所迷恋,更有故意向公众挑衅的成分在里面。当他接到Givenchy时装屋的聘书时,却故意为自己编造了一套“是为了别人,不得已才为大公司工作”的谎话,以便遮掩自己渴望被认可的野心。Marc Jacobs和Kate Moss的情况也不好过。当LVMH集团决心发展旗下Louis Vuitton的时装产品线时,Marc Jacobs被最终选中帮助这个百年的箱包品牌,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装生产脉络。在外人看来,这是Marc Jacobs天大的幸运,而在设计师自己的眼中,这却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首先,在当时,Marc本身的精神状态不算饱满——“grunge chic”系列惨淡的市场表现害他被Perry Ellis品牌炒了鱿鱼;而其个人品牌的经营也是游走在破产边缘。Kate Moss更是自己都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莫名地被捧为了时代最美面孔。外界越发地赞美和关注,越加剧了这个小女孩内心的惴惴不安:在T台上,自己明显要比Linda Evangelista、Naomi Campbell等人矮上半个头,气势弱了不少;在拍片现场,还要忍受着摄影师、艺术指导们“再性感点,把衣服全都脱掉”的大声命令。更别提,自己明明是天生身材瘦削,却被公众们当成了靶子,批评在倡导“以吸毒、厌食生活方式为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
事情发展至此,三人却都已成为了时尚界固有统治阶级的新成员。为大型奢侈品集团工作,或者持有百万美金模特合约,让Alexander、Marc和Kate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发言权。他们是新生代年轻人,是前辈们看不顺眼却又不得不让位的一代。而这几位对走下神坛昔日统治者们的态度,也正如他们的年纪一样青涩鲁莽。就像Alexander McQueen刚刚接手Givenchy时对媒体们讲的那样:“法国传统的高级定制根本吓不到我。我会直接告诉他们‘都给我滚一边去’。”
Alexander McQueen、Marc Jacobs和Kate Moss的影响力的确又是史无前例的巨大。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和传统演员、歌手们的效果相当,他们的风格作品更是布满了普罗大众市场:McQueen对骷髅图腾的偏好原本只是小众的暗黑趣味,却被不断放大当作日常的配饰印花受人追捧;Jacobs则是负责首屈一指的Louis Vuitton和多个个人品牌,受到的关注自然醒目,甚至连设计师的私下爱情生活也都成为了街头巷尾的八卦谈资;Kate Moss对潮流消费的推动作用更不用说,她甚至能带红复兴早已停产的昔日设计,与Johnny Depp等明星的恋情,也让她一跃成为小报们追逐的对象。如果说21世纪唯一的流行文化就是时尚,那么Alexander McQueen、Marc Jacobs和Kate Moss就是这个时代最最重要的文化先锋。
但身兼重职不仅没有让这几位在心理上加速成熟,反倒是使他们更加迷茫甚至堕落。年少成名带来的关注和财富像是默许了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工作上的压力和周围人要求不断带给大家惊喜的期待也只能逼着他们转向更加放肆随性的生活方式。再加上Alexander、Marc和Kate从小就是有名的玩咖,青年时期几乎完全是在夜店中度过。对他们而言,似乎很难再找到另一种排遣抑郁和苦闷的手段。
肆意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摧残了他们。终于某日,英国报纸爆出了Kate Moss吸食毒品的照片,一时间,各样的批评声扑面而来,所有的时尚品牌也都担心Kate Moss的行径会损害自身形象,直接与其解除了工作合约。Alexander McQueen虽然在时装秀上身穿一件写有“We love Kate!”字样的T恤声援好友,但他本人的精神状态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他在一次同友人的嗑药派对上甚至直接晕死了过去,吓坏了在场所有人。而大洋另一边的Marc Jacobs,同样是常年靠着毒品和酒精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和因为自身相貌所产生的自卑感,最终不得不被友人勒令进入戒毒所休养。
他们周围的人,也都因为这几位的成名、堕落而人生不断起伏。最早发掘了Kate Moss的摄影师Corinne Day,眼看着自己塑造的那个不沾粉饰的小姑娘成为了巨星,成为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造出专属图像的一类标志,而自己坚持的写实风格却难以得到时尚媒体的广泛认可,一直以来都是喜怒无常、悲观感伤;著名的造型师Isabella Blow自诩是Alexander McQueen的终极灵感来源,然而无论是设计师被Givenchy聘用,还是后期个人品牌被财团投资,自己却始终没有从中分得一分好处。加上天生无法生育的打击和不断加重的抑郁病症,Isabella Blow最终选择了自杀来摆脱这叫“自己失望的时尚界”。
Isabella Blow的离世使得很多人开始质疑时尚界对人们在精神上的剥削。Alexander McQueen这些当事人也仿佛大梦初醒般,突然察觉到无尽的困倦。甚至Maureen Callahan也透露道,由于极度的身心疲惫,McQueen在2009年,曾经想过将品牌的设计大权交给长期以来的助手Sarah Burton,自己离开时尚界去开设一家设计院校。这个计划还没有得以实现,McQueen挚爱的母亲却先离开了人世。亲人友人们的相继离去给了McQueen重重一击。终于在2010年2月10日,Alexander McQueen也选择了在自己的公寓上吊自尽。
Jack the Ripper
如今离Alexander McQueen离世已有7年。这段时间里,《Champagne Supernovas》一书另外两位主人公的生活则是逐渐回归到了正轨上:Marc Jacobs离开了Louis Vuitton,专心发展个人品牌;Kate Moss同乐队The Kills的贝斯手Jamie Hince成婚,也算是安定了下来。那些昔日的疯狂往事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但时尚真的需要靠这种不受控制的狂热来向前推动吗?毫无疑问,Alexander McQueen、Marc Jacobs和Kate Moss创造出了全新的时尚世界,在其中各类人等都可以汇聚在一起随意发表言论。而这三人起初的自由、狂野、不受控制,则是吸引人们走进这个世界的最初原因。可惜没有人警示过这可能会是条不归路,昼夜的欢腾终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