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鸟朝凤,时代的哀歌

2017-03-28既禾

求学·素材版 2017年3期

既禾

礼崩乐坏之时,仪式感被废弃,唢呐的地位自然会被动摇。人文遗产的诞生和消亡,每个时代都无法避免。电影《百鸟朝凤》是一首哀歌,哀叹文化的衰亡……

[电影概况]

《百鸟朝凤》是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它讲述的是在当下民心浮躁的时代里匠人精神的传承。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是个外冷内热的老人,他看起来严肃古板,其实心怀热血。全片以天鸣的成长为主线,天鸣从拜师学艺,到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终于得到师傅的认可,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唢呐艺人。影片表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

[導演·吴天明]

对比当下正在热映的一些国产商业片,《百鸟朝凤》来得更为纯粹,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是一部具有时代烙印的作品。导演吴天明借助焦三爷、天鸣等唢呐艺人解读电影的真正意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和对信念的坚守。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说:“如今,中国导演不关心现实已经成为风气了。”但是,他依然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拍摄《百鸟朝凤》这部不见得受市场欢迎的影片。

【微评】电影虽然是商品,但也是文艺作品,是文化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吴天明导演长久以来对艺术的深情,对电影梦想的坚持,对文化的坚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匠人匠心/坚守/不随波逐流)

[出品人·方励]

电影《百鸟朝凤》自上映以来,口碑很好,但每天只有1%左右的低排片量。该片63岁的出品人方励不遗余力地为电影进行宣传,他称其实没指望影片赚钱,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看到吴天明导演的杰作。方励对影院经理说:“只要你能够在这个周末给我们排一场黄金场,我老方愿意给你下跪。”说到动情处,方励竟真的双膝跪地。方励下跪后,各大院线纷纷表示支持,影片排片量由原来的1%飞跃至7.4%,上座率一度高达36%。

【微评】在文艺片普遍遭受市场经济规律碾压的现实困境下,“跪”也许是以方励为代表的电影人为拯救他们心中的高水平电影所能采取的唯一方式。这一跪,跪出了一代电影人的不屈与微弱的反抗。(文化人的姿态/情怀与商业)

影片片段

//关乎传承//

传承是一种坚守

徒弟天鸣从师父手中接过唢呐那日要发一个誓,即唢呐离口不离手。后来西洋乐队“入侵”,唢呐变得无人问津,但面对旁人另谋生计的劝说时,天鸣重复说着:“我给师父发过誓的。”他对誓言的坚守,便是传承。

【关键词】坚守/传承/信仰

【素材速写】面临所谓濒临灭绝的危机,天鸣仍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当传承的责任落到他的身上,他像卫道士一样选择坚守,这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觉悟和信仰。

//关乎能力与人品//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蓝玉吹唢呐的天赋比天鸣更高,但师父焦三爷选择天赋不高的天鸣入门的理由,是他看到了天鸣眼中的善良和孝道,尽管天鸣拜师学艺是迫于父亲所逼;师父选择让天鸣作为接班人,也是源自天鸣身上勤奋踏实、信守誓言、勇于担责的品德。此间的传承,早已超越了唢呐作为一种技的贮量,上升至对学艺人品行的考量。

【关键词】能力与人品/弘扬美德

【素材速写】俗话说:“做事先做人。”无论何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能力并非第一,更不是唯一,因为高尚的人品比卓越的能力更可贵。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勤奋踏实、信守誓言的天鸣依靠出色的人品击败了天赋极高的蓝玉成为焦三爷的接班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关乎师徒之情//

严苛的背后是爱

为练气力,天鸣拿着师父割来的芦苇秆儿,要从河湾里吸上一口水。第一日吸水不成,脸蛋被汗水和泥浆糊花的天鸣悻悻返家,师父立马责罚他不许吃饭,师娘劝师父“娃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呢”,师父激动地说:“我哪个徒弟不是从娃开始的?”师父严厉的形象油然而生,但当天鸣冒雨练习未回家时,师父急切地在雨中寻找他,此时师父的形象与父亲的形象重合了,严厉背后是深沉的爱。

【关键词】师徒情/严厉/深沉的爱

【素材速写】每次练习,天鸣只要有一点没做到位的地方,就会招致师父严厉的责罚。但当天鸣冒雨练习未回家时,师父急切地在雨中寻找他,此时师父的形象与父亲的形象重合了,这或许就是师父 严厉的背后那深沉的爱。

//关乎专注//

专注让精神更富足

天鸣用芦苇秆儿吸水练气力,一练就是一天;焦三爷喝得酩酊大醉时,仍把唢呐吹得如痴如醉。焦三爷病重时,仍坚持吹响那曲《百鸟朝凤》,哪怕他那融合着唢呐之魂的鲜血流出唢呐,他也无动于衷。以上皆是专注,与之相映衬的是现世的浮躁,让人难以安心专注于一事。你全身心地投入,反倒招致一句“别太认真了”。

【关键词】浮躁与专注/痴迷/精神富足

【素材速写】在电影《百鸟朝凤》中,焦三爷在喝得酩酊大醉时,仍把唢呐吹得如痴如醉;徒弟天鸣用芦苇秆儿吸水练气力,一练就是一天。他们的“痴”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在“痴”中容易获得精神之自由、精神之满足,反观今人之笑“痴”为“愚”,又何尝不是愚己呢?

//关乎礼节//

礼崩乐坏

礼乐文化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从祭祀、征战,到婚丧嫁娶,音乐伴随着中国人从生到死,而唢呐便是礼节中的一环。然而时世变迁,婚丧嫁娶皆着唢呐的礼节被小辈改进,西洋管弦乐队取而代之。甚至当游家班再度吹起唢呐时,有观众走过来“出两倍的价钱”让唢呐队消音。唢呐被嫌弃了,仪式感也随之消失了,儒家“慎终”的伦理不见踪影,关乎“礼”的观念已荡然无存。

【关键词】礼的缺失/儒家文化/传统礼仪观念

【素材速写】唢呐早已非一种传统乐器那么简单,其背后凝结的是儒家文化关于“礼”的观念,是融入华夏人骨子里的思想。一旦我们丢弃了传统礼仪观念,可谓撼动树之根基、截断水之源流。

//关乎传统的归宿//

前路漫漫 众人合力

2006年,唢呐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年过去了,唢呐的推广仍迫在眉睫。仅靠喟叹拯救不了传统文化,《百鸟朝凤》出品人一跪之下,已然让不少文化人感觉尊严尽失。那么,守住传统文化的尊严靠什么?如果传统藝人不仅有坚守,也有创新;如果资本家不仅追逐利润,也关注民族文化的根基与传承;如果我们的政府在推进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方向,更有方法,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便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的传承/发展前景/文化的尊严/传统的归宿

【素材速写】现实中,中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人才断层、外来文化冲击、本地保护意识淡薄濒临消失。“百鸟朝凤”或许只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片段,却在浮躁年代里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传统文化之根不可丢,民族传承之本不能忘。传承传统文化靠什么?靠政府的带领、传统艺人的创新、资本家的关注。

<电影沙发>

百鸟朝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电影《百鸟朝凤》之所以值得我们去看,绝不仅仅是因为“情怀”“文艺”“唢呐”“吴天明”等标签的缘故,我们应该看到它背后所探讨的时代问题——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流失与传承的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产”一词就成了一个流行的前缀,国产电影、国产汽车、国产动画……但是对于“国产”这个词,我们确实对它贬多于褒、恨铁不成钢。我们时常说我们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怎么在面对“年轻的外国货”的时候,一下子就自卑起来了呢?

华夏文明古国彻底败给了欧美,农业文明彻底败给了工业文明。中国在我们的历史课中,一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礼仪之邦”,可是自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我们便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之后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抛弃了文明的根基,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因“封建礼教毒害人民”的缘故完全背弃了东方文明,转而投入西方文明的怀抱。可是渐渐地西方文明也出现了危机,他们也开始从东方文明中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时我们才猛然回头,发现自己家的宝贝。我们才发现我们丢失了太多太多,我们的精神归属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已没有了生存之地。

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历史不是取而代之的简单重复的过程,而是一种螺旋上升和相互传承的过程。一个民族的根基就是它的文化与精神,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商业社会冲击着我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该何去何从?改革开放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可是我们的文化和道德体系却没有跟上来,这就导致我们的精神归属出现了空白,这也给西方文明的大势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看看如今的社会,小人横行,拜金主义盛行,这都是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体系崩溃后,没有自己的新的价值观体系来填补而任由西方价值观横行造成的。

即使时代如此,我们也无法力挽狂澜。但是,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我们应从电影《百鸟朝凤》中得到启发。传承传统文化,找寻精神家园,我们应立即行动。(江边滔滔一点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