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创新
2017-03-28陆亦琦
创业与创新
千万别痴迷于明天的科技创新成果,因为基于现有科技水平的商业成功比比皆是。
我
们所熟悉的创业园区往往都有个高科技前缀,
当你进入这些以产业经济为导向的园区时,你不难发现这些园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申请的专利数,并且针对不同的专利,有各种不同奖励,而真正的产业化、市场化商业成功似乎并没有被太当回事。创业,这种本来与创新不一定相关的行为,却似乎在下意识中已经与科技,或者更确切地说科技创新绑定。
创业是否一定需要(科技)创新?真实答案否定的要比肯定的多。创业的方式很多,去年儿子在上海银行的小额贷款部实习,回来告诉我从来没有这么开眼过,他一个暑期所见识的人间百态几乎可以写一本书,从要开馄饨店的外地小夫妻,到业余开淘宝服饰小店的小白领,到库房堆满过时灯泡的经销商,还有来借钱要开文身店的……这些都是创业,不过基本上与科技创新的关联就相当有限了(除了被创新淘汰了的灯具经销商)。或许这些创业没那么高大上,但它们确实创造了真实的就业机会。
在这个鼓励万众创业的时代,或许我们首先要搞明白的究竟什么是有市场潜力或前景的创业。以上这些接地气的例子都是经过市场检验,哪怕是已经失败的真实创业与商业。在我既往辅导过的几个创业企业,我一直鼓励创始人将创业与科技创新脱钩,因为绝大多数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很难在小企业的“有生之年”转变为真实的商业成功,你或许有研发能力,但你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事实上你也很难找到人才,目前的人才引进政策也是科技导向的,你有发明创造吗?你有专利吗?你有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过文章吗?引进管理型人才将是个多维度考量,很难像发明、专利、文章这样单维度地具体化。
从另一个角度,即使在今天这样的数字化时代,大多数取得商业成功的创业也并非依靠科技创新,而是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这种能力或结果很难用专利来衡量。分众传媒很成功地利用了人们眼睛的闲暇时间,发展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帝国。没有一点科技创新在里面,虽然平板电视机是数字化产品,但这是之前就存在的技术,并非创新科技;手机打车应用革命了人们的用车体验,提升了出租车司机的劳动生产率,当然也引入了竞争机制,让私家车以既成事实进入了这个市场。由GPS全球定位系统武装到牙齿的打车应用难道不是科技创新吗?我很负责任地说:不是。在打车应用出现前,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至少已经存在了20年。打车应用的出现不是依靠新出现的技术,而是以商业创新的思维利用了老技术。
可以冠名为2016年中国最成功创业的摩拜单车及其模仿者,其实核心技术也是20年老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它确实部分解决了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其实最早想利用自行车解决这个问题的并非摩拜单车,其中经历过有固定停车点的租赁单车,但这种方便企业管理,却让使用者麻烦的商业模式设计显然是欠思考的。虽然目前摩拜单车们的随意摆放还有点乱,但它们的出现也减少了游走于城市公交站点的短途黑车。
真正20年前出现的另一种轮子上的交通工具——Segway(赛格威),在当时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吗?也不是,它的核心科技其实是之前早已存在的电子陀螺仪,通过微电脑的不断平衡矫正,达成人站在上面能不倒的状态;再看看近年风靡全球的无人机品牌大疆,算科技创新吗?也不是,航空器运用空气动力学已经上百年,而模型飞机遥控器至少已经存在五六十年了。大疆只是把既往航模小组业余玩的个性化搭建变成了批量工业化生产与市场化商业。
从以上这些例子的另一面,我们也不难观察到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创新科技出现的时间节点到真正能充分发挥这种成果的商业应用,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很可能并非渐进式的,有时是突发的商业创新又一次启动了沉睡中的科技成果。即使看似简单的遥控飞机,也能换个无人机马甲而就此重新流行起来,而之前它一直处于一个小众环境,连市场都算不上。
若创业者的目标是市场化的商业成功,那么或许他们的创新聚焦点应该在商业模式上,而不是赌在科技的突破上(若你在学术象牙塔里,那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因为创新科技多数不能马上兑现,或至少会有个“醒悟期”,比如移动打车应用也是在智能手机出现数年后才冒出来的,但多数创业企业等不了那么久,很多会在技术没有兑现前就已经倒在了沙滩上。当然,我并非在鼓吹进行没有科技含量的创业,相对而言,类似摩拜单车、滴滴打车这样有科技含金量的创业要比传统烹饪业的馄饨店(虽然大娘水饺也可以很成功)更具有市场,乃至社会影响力,但千万别因此而痴迷于明天的科技创新成果,因为基于现有科技水平的商业成功比比皆是。
编辑:
周春燕(微信号:zhouchunyan57)
陆亦琦
《营销时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