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
2017-03-28南在南方
翻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看到一则温酒的,引如下:
宋季,参政相公铉翁,于杭将求一容貌才艺兼全之妾。经旬余,未能惬意。忽有以奚奴者至,姿色固美。问其艺,则曰能温酒。左右皆失笑。公漫尔留试之,及执事,初甚热。次略寒,三次,微温。公方饮。既而每日并如初之第三次。公喜,遂纳焉。终公之身,未尝有过不及时,归附后,公携入京。公死,囊橐皆为所有,因而巨富,人称曰奚娘子者是也。吁!彼女流贱隶耳,一事精至,便能动人……
一个当官的想在杭州找个色艺俱佳的小老婆,海选十来天,没看上。于是奚奴出场了,问她会干啥呀,答曰,会温酒。左右大笑,温酒这事谁不会咧?可铉翁还是留下来,头一回温,太热了啦,再温,又有点冷啦,三温,不热不寒,正好。这不算绝,绝的自此之后,那酒温的如同第三回的那个温度,陪铉然到死,家产都是她的,成了富婆。陶先生生了一些议论,有一句“一事精至,便能动人”,应是喻世明言。
那时的酒差不多都是米酒,温着喝,想来口感好些。
在我老家陕南,大多数酒不是酿出来的,是木甑蒸馏出来的。做酒的东西多,小麦,苞谷,红薯能做酒,甘蔗能做酒,果木里头的柿子,甚至山上的简子果(学名胡颓子)也能做酒。酒精度一般在四五十度。喝时,也是要温的。
温酒的壶,有铜的,有陶的,最多能装二斤,小的只装二两。温酒不能性子急,尽量让酒壶离明火远点,不然烧着,冒蓝焰。一冒蓝焰,酒精挥发了,酒味就淡了,飲者常常皱眉。有个饮者酒席上忽然哭了,人问他咋了嘛,他说酒死了,伤心得很。别人奇怪,这刚端盅子,还没喝呢,怎么就说起酒话来了?主人来问,他还是说,酒死了。主人说,好我个瓢把子呀,这酒咋会死咧?他一抽鼻子说,酒没死,咋没一点酒气?主人家一尝,嘿,酒是温过了头……
乡间温酒是个技术活儿,特别是红白喜事,一般十席连开,要出执事单,从总管支客,到劈柴挑水,都到人头,马虎不得。温酒者自然也开执事单里。
温酒者找个地方,生一堆火,酒坛子,酒提子,他用烧水的大铁壶温酒,一次十来斤,他如同坐禅样的坐在那儿。凉席上桌,他提了大壶,给桌上的铜酒壶满上。
复又重温,席间喊一声,上酒。他答,来了。酒壶过处,酒香袭人。
摘自南在南方微信公众号 nanzainan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