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6.2%的人认为圈子对个人发展影响大

2017-03-28周易白紫微

公务员文萃 2017年3期
关键词:圈子里李林圈子

周易++白紫微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圈子里,从中获得个人发展所必需的要素。人们如何看待圈子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认为所处圈子对个人发展影响大。

74.4%受访者最看重圈子里的人脉资源

就读于四川大学的李林很看重圈子对个人的影响。“不同的人趋向于加入不同的圈子,某一个社交圈里人的总体学历、人品、个人修养、职业都具有相似性。”他介绍,成都有一个体育运动圈子,入会最低学历为硕士,圈内人员的职业大多为教师、工程师等。在他看来,学历、工作、爱好相当的人在一起交流更有共同语言。

谭立军是山东淄博某县基层公务员,他说,周围晋升快、消息灵通的同事,都是经常参加聚会、善于交际的人。“有时候大家吃饭聚会,虽然不明说,但主要都是为了扩展一下人脉。而人脉多、路子广的人往往被大家认为是‘有用的,圈子也会更大”。

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认为所处圈子对个人发展影响大,认为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受访者分别占18.6%和57.6%。19.0%的受访者认为圈子对个人发展影响力一般,仅3.6%的受访者认为圈子对个人发展影响小。

对于圈子带给个人的东西,受访者最看重的是人脉(74.4%),接下来是知识(60.4%)和视野(59.6%)。

“我看重圈子里成员的学历、职业,组织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李林认为,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周围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积极向上的圈子能带给人正能量,促使人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调查中,4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最看重圈子中朋友之间的感情,38.2%的受访者看重圈子带来的资金,15.0%的受访者看重圈子带给个人的优越感。

51.5%受访者认为混圈子只是正常社交

调查显示,对于年轻人混圈子,24.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12.0%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务正业;51.5%的受访者认为混圈子属于正常社交,无可厚非。

在上海工作的朱先生认为,圈子文化有好有坏,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圈子。“资源的互享使得圈内共同价值提升,圈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智囊团”。

西南大学本科生郑思琪认为,关键是混什么圈子。“混圈子其实是一种社交活动,一个人的发展必定离不开社会,年轻人应该多结交三观正确、积极向上的朋友,有选择性地参与圈子里的活动”。

所处圈子与所拥有的才华哪个对个人发展影响更大?郑思琪认为,圈子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更大些。李林则认为,才华对个人的发展意义更大。“社交圈是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而个人素质才是决定因素。想要被伯乐发现,自己首先得是千里马”。

关于才华和圈子哪个对个人影响大的问题,40.7%的受访者选择了才华,18.7%的受访者选择了圈子,28.0%的受访者认为一样大,12.6%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进入更厉害的圈子,受访者认为

要靠交际能力和实力

谭立军因为国画画得不错,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协会。书画圈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也各有所长,其中不乏一些博学多闻、谈吐不凡的人,让他感觉自己的视野拓展不少,也对更厉害的圈子有了向往。

如何进入更厉害的圈子?在受访者看来,增强交际能力( 67.5%)和提升个人实力(60.9%)最重要。50.6%的受访者认为要靠身份背景,47.4%的受访者认为要靠圈内人介绍或邀请。还有受访者认为,进入更厉害的圈子需要靠运气(25.5%)、金钱(20.1%)等。

“圈子的质量和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匹配的,个人的水平有限,很难真正进入更高层次的圈子。”李林认为,进入更厉害的圈子,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圈里的人打交道,需要一定的契机。调查显示,64.0%的受访者赞同,与其硬挤入某个圈子,不如提升个人能力,学会与人沟通,自然就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

“一旦自己的能力、才華、影响力到一定的高度,个人魅力就能吸引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能形成一个圈子,而那时自己便是那个圈子的领导人。”郑思琪表示。

朱先生认为,能力第一,圈子也要有,“年轻人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优化自己的圈子,多交益友,远离损友。”(摘自《时代邮刊》)

猜你喜欢

圈子里李林圈子
你在哪个圈子里生活
拆[外二首]
我走进人群
李林栽芋
朋友无圈
为国家选人才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
你啥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