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传统庭园的审美思想分析

2017-03-28张倩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庭园岭南园林

张倩

【摘 要】:岭南传统庭园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截然不同的园林形态,也体现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审美观。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对岭南传统庭园形式和审美产生影响的主要文化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岭南传统庭园的审美思想,将岭南庭园的审美观总结为“以实用为根本,以自然趣味为审美核心,以适度装饰为审美追求”。

【关键字】:岭南传统庭园,地域文化,实用,自然趣味,适度装饰

地域性文化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园林的形态。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迥异,岭南原生文化也与江南及北方地区截然不同,独特的地域文化对岭南传统庭园特色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岭南历史上多次的人口迁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也带来多种文化类型,对岭南地域文化形成有重要意义,岭南传统庭园审美思想的本质就是岭南人对不同源头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再创造[1]。

1 影响岭南传统庭园形成和发展的文化类型

1.1 岭南本土原生文化

山水景观格局模式是中国人“源于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图式”[2],岭南地区丘陵、山地丰富,水源充足植被多样,形成了山水相间的宜人自然风光,岭南人喜爱户外生活,住所选择生活便利且景色优美的地方,山水格局也是岭南人对生活空间的期望[3],这种期望在岭南传统庭园的景观布置中多有表达。

此外,岭南传统庭园追求实用。适宜造园的土地稀缺,名人筑园也遭逢“寻觅地段,数载弗获”[4]的窘境;自然环境潮湿多雨、日照强烈、夏季炎热、台风频繁,多方面条件决定了庭园用地狭小,且需要对气候有良好的适应性,岭南人在长期的营造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传统来应对与自然的矛盾,构筑宜人的生活环境。小而精的岭南庭园是对地域环境适应的产物,务实的岭南人不会以小为耻,吴炳南评价梁园石舫称“舫之小,仅容五六人,观石外,弹琴品茗,谈诗读书皆宜,岂以大为贵哉!”[5]。小空间容纳景物少,造园便将视野放之园外,“稻香吹过水声来,野树无行远近栽;不费一钱风景足,万金何苦筑楼台。惜世人不足与语”[6],足见岭南人的造园理念。

1.2 道家文化及易学思想

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多强调个人修养、社会伦理,儒家思想色彩浓厚。岭南地区社会自由开放、民风质朴,政治色彩较淡,人们务实性、享乐性和世俗化的趋向与儒家思想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道家文化、易学文化对岭南传统庭园影响更深远。

道家思想中对空间、对文化都有深刻的解析,其理论已成为空间研究中的经典。《道德经》中强调了空虚的“无”对于空间的深刻意义,道家思想中的空间,富有流动性,通过冥想得来,难以表达但易于感知[7];在岭南造园实践中便是强调通过虚实有无的灵活转变实现空间的连通与扩大。以清晖园为例,多个庭园空间被墙体所分隔,墙上开窗、大而通透,各园虽分隔却彼此联系紧密,可穿行、可互相观赏,形成有机整体,每个有限的空间都得到了扩展。

易学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根本精神在于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这与岭南地区人积极开拓、勇于尝试、灵活变通的性格不谋而合[8]。岭南造园基本理论、手法受江南园林影响较大,但都根据地方文化和自然条件进行了灵活的变化和改进,如建筑布局改松散自由为连房广厦以满足遮阳,造景改大型堆叠假山为写意的壁泉、水石小景以协调空间尺度的限制,这些转变都体现了灵活变通的易学思想。

1.3 传统风水堪舆理论

岭南庭园的构建从选址到整体布局、细节装饰、色彩选择,受到传统风水论、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之大,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岭南人以水为财,因此庭园中水景应用广泛、变化多样;庭园装饰多见蝙蝠、钱币等造型图案,体现出世俗中人康财旺的祈求;植物、小品陈设的选择,更是多取吉祥含义,在颜色、方位和象征意义等方面都与传统风水理论有所结合[9]。如岭南庭园门前忌山、庭中忌大树,即是出于藏风聚气的考虑;余荫山房中八角亭及周边的几何图案式布局,即是出于风水理论设计中“借形”的手法[10]、借用了五行八卦的形态;光孝寺门前对植龙眼树(Dimocarpus longan)和苹婆(凤眼果)(Sterculia nobilis),龙凤相对,表达了富贵吉祥的愿望,意蕴深长[11]。

1.4 海洋文化

岭南背山面海,海上交流的条件优越,先民向海洋寻求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就始于粤中地区;宋朝以后岭南作为开放的港口,通过海洋与外界进行的广泛交流带来经济的持续繁荣,也带来了多元的思想文化,这些都为岭南庭园的发展打下基础。

海洋文化对岭南庭园的影响,体现在物质上是图案装饰及材料选择时对船、对鱼贝、对龙等海洋相关事物形象的广泛使用。岭南地区对龙的崇拜远高于凤,其原因即是龙形象中鱼和蛇的特征以及龙的“海神”意象都与岭南地区海洋文化紧密联系。岭南庭园中富有特色的蚝壳墙、蚝壳窗及湛江徐闻珊瑚屋等,都是海洋文化影响下岭南人因地制宜选择材料创造的独特形式。海洋文化体现在精神上则是对待造园观念的开放性、开拓性和兼容性态度。

海洋文化影响下的岭南庭园空间多开朗、平整,在空间意向、景观意境上也有独特之处。粤中庭园偏爱营造船厅,几乎每座园林都建有船厅且多为庭园主体建筑。以清晖园小姐楼为例,作为抽象主义的写意画舫,整个建筑空间犹如客船,细部构件及相邻建筑对应了“船舷”、“船舱”、“踏板”、“码头”[13]。与江南园林中趋向写实的船式建筑“舫”相比,小姐楼对空间情境的设计精细完备,可谓用尽心思,可见海洋文化影响之下人们对船的深厚情结。

1.5 重商轻儒的世俗化思想

岭南在古代与中原地区疏于交流,受政治变化的影响较小,经济发展平稳。《汉书·地理志》曾记载西汉时期中国官船已从岭南港口前往南海诸国开展海上贸易,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3]。明代以后,粤商崛起,广东地区“儒从商者为数众多”“民之贾十三,而官之贾十七[14]”,商业社会之下重商轻儒的思想浓厚,商人敢想敢做、灵活善变、淡泊政治等特点[15]逐渐成為岭南人普遍的性格特征。

嶺南地区园林主人虽以文人出身为主,但都是“士商合流”的社会成员[16],这种特征使得岭南地区的园林立意处处体现世俗化的思想,毫不掩饰对财富、名利的追求;与此相应,园林营造不拘礼制,实用性、交际性成为庭园空间的重要特征[3]。明代到清代中期古岭南最为繁荣,广州作为唯一的外贸港口,在朝廷扶持下商业愈加繁荣,“商贾辐辏,海船云集”[17]。地域经济发达,园林修筑也特别兴盛,入世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并逐渐成为岭南庭园的明显特征。

1.6 外来文化的影响

秦朝以后南迁的中原移民和贬谪的官员、文人带来了中原文化,并与岭南当地越人文化不断融合,促进了岭南地区技术及文化的进步。以明清时期为例,全国文人园林发展,岭南庭园也进入鼎盛,其时从许多庭园主人的履历中都能看到中原文化带来的影响。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岭南与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开始的非常早也非常频繁,南北朝时就有宗教交流的记载,中国最早的油画也是在广东地区被发现;侨居海外的岭南人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和思想,为岭南文化带来新的内容。如清代后期岭南庭园中彩色玻璃等景观元素普及,都能看出西方教堂式建筑带来的影响。

近代岭南园林开风气之先,广泛引入西式园林并进行西式园林与中国庭园融合的尝试,并尝试建造近代公园,这都是受到了西方园林文化的影响。道光三十二年出洋考察归来的戴鸿慈等曾上表朝廷曰“图书馆、博物院、动物园和公园乃西方导民的善法”[18],其弘扬的公园思想最先传入佛山对园林营造产生影响,其时七月会堂公园为佛山第一近代意义上的公园。

2岭南传统庭园审美思想分析

岭南传统文化思想意识有非正统的特征,其远儒性、忤逆性、非规范性都是非正统意识的体现[12]。岭南传统庭园营造的审美观在长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可以概括为“以实用为根本,以自然趣味为审美核心,以适度装饰为审美追求”。

2.1 以实用为根本

受经世致用的美学思想影响,岭南庭园体现出明显的务实性特征。岭南庭园是生活化的园林,庭园布局、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园景美观而实在、布局清晰而实用。岭南人乐于将公共交往空间做园林化布置,庭园作为活动及交流的场所,也广泛存在于公共区域,清后期的海山仙馆便带有公共园林的性质,名流雅士、外国富贾在此聚集,外使同清政府官宦之间的会晤也会假座于此[19];近代广州酒家园林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广泛交往活动需求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岭南地域审美观中对庭园空间实用性的要求。

2.2 以自然趣味为审美核心

岭南园林选址多为郊野或山林地带,表现出明显的自然取向,体现出传统审美观中以天然自然为美的思想,与老子、庄子思想中的审美观存在共通之处[3]。自然环境中的岭南庭园其结构似一块泡在水中的海绵,将水充分吸收至自身的每个节点,建筑与自然结合十分紧密,也表达出人亲近自然的强烈愿望。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所表达的自然美有所不同,岭南园林的特点在于是自然环境中的人环境,追求自然形态,淡化人为的艺术痕迹。

2.3 以适度装饰为审美追求

岭南传统文化中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和屈原“楚骚”美学的影响[20],追求对物的美饰以及艺术的人工制作性,体现在传统艺术中就是广泛而细致的装饰表现。岭南建筑和园林艺术中表达出的装饰性远远超过江南私家庭园,许多在精致和丰富程度上甚至超过北方园林。岭南庭园中带有雕刻图案的地砖、面砖随处可见,几何纹、花卉纹、云纹、菱形纹等样式丰富;庭园喜用各种雕、塑进行装饰,传统的三雕三塑、彩绘、嵌瓷艺术应用很多,不惜堆砌;山石水体盆景等元素的组合都是对自然的高度写意和提炼,带有浓厚的装饰韵味;花池、柱础等构件雕刻的纹理和层次也十分精细,体现了对细节装饰的重视。

以灰塑为例,灰塑最早的实例是明代正德六年的“郡马梁祠”牌坊,到清代光绪年间灰塑装饰达到顶峰,工艺完善,题材广泛,造型丰富而生动,色彩斑斓,体现了浓郁的岭南特色[21]。陈家祠中灰塑分布在屋脊、屋檐、山墙等多处,总长达2500多米,将陈家祠装点得艳丽而细腻。灰塑并未脱离岭南庭园实用性的根本,由石灰致密、不透水的性质可推测,早期屋脊上的灰塑很可能是为了掩饰屋瓦接驳缺陷,防止雨水渗入而涂抹的一层灰浆,后逐渐赋形塑彩;灰塑材料质地轻盈,不会给屋顶承重带来负担,一方面保护建筑,另一方面也极大的丰富了空间,给建筑带来活力。陶瓷也是岭南地区富有特色的建筑装饰,多出现于公共空间中[22],以陶塑瓦脊公仔的形式直接成为建筑的装饰构件,并出现在庭园空间诸多装饰性细节中。石湾公仔造型多样、色彩丰富,在陈家祠、佛山祖庙等处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岭南传统庭园的营造,从未脱离自然环境;在自然的背景下又加入丰富而细致的装饰来表达生活情趣和审美理念,装饰形式广泛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影响,并依据地域材料特色和装饰位置不同而不断调整手法;而对自然的选择和装饰的运用,都始终以实用性为最根本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文英, 邓碧芳, 肖大威. 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 古建园林技术, 2009(02):19-23.

[2]俞孔坚.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 北京市: 科学出版社, 1998:67.

[3]陆琦. 岭南造园与审美[M]. 北京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159.

[4]冼宝干纂修.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八祠祀二[M]. 1926:27.

[5]冼宝干纂修.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十风土二[M]. 1926:26.

[6]梁九图. 十二石山斋诗话卷二[M].

[7]张俊玲, 徐巍. 谈道家思想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J]. 山西建筑, 2012(26):220-221.

[8]朱培坤. 岭南建筑民俗中的易学思想[J]. 民俗研究, 2007(03):117-124.

[9]陈俊飞. 浅谈岭南园林与风水[J]. 经营管理者, 2008(11):235.

[10]高天文. 基于传统风水学理论的园林景观地域性特征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11]曾觉安. 岭南植物文化内涵与特征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01):124-127.

[12]韩强. 广府民系文化心理述要[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47-54.

[13]曹林娣. 中国园林舫舟的美学意义[J]. 艺苑, 2005(04):45-50.

[14]屈大均撰. 广东新语[M]. 北京市: 中华书局, 1985:275.

[15]欧人. 粤商人格特征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58-61.

[16]叶蔚标. 佛山梁园[M]. 广州市: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1-20.

[17]韩强. 岭南区域文化构成及特色[J]. 岭南文史, 2007(04):17-22.

[18]彭雷霆. 娱乐与教化:近代公园的中国变迁[J]. 江淮论坛, 2007(04):184-188.

[19]周琳洁. 广东近代园林史[M]. 北京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25-50.

[20]陆琦. 岭南建筑园林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59-63.

[21]叶小帆. 广州文史第76辑广州文博史料专辑[M]. 广州市: 广州出版社, 2011:291-300.

[22]魏华. 公仔精神——石湾公仔的再创造[J]. 雕塑, 2009(04):34-37.

猜你喜欢

庭园岭南园林
《园林》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幸福,就是人与人的联系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幸福,就是人与人的联系
吃荔枝
中国园林“缀玉集”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