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医生蒋励:阿富汗战火中的天使
2017-03-28
近日,一段视频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视频中介绍,在北京工作的产科医生蒋励,3年前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成了一名无国界医生。她前往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在当地的一所产科医院照顾缺少医疗救助的产妇。
从蒋励到达阿富汗的第一分钟起,她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蒋励说:“当地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一些医院连最基本的设施都无法保障,而且所谓的医院还是当地曾经一个军队废弃的医院。当地的产妇数量非常庞大,经常地上、车上都是产妇,而往往一位产妇还没有生完,下一位产妇就要生了,一个月里估计就有1200位产妇要生产。”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的缺乏与落后,医生们休息的地方是一个集装箱,集装箱外面是用砖头砌起来的墙——为了防止被子弹打穿,即便如此,医生们也经常会听到炮火的声音。
环境很危险,但是医生们一旦进入工作,环境问题往往就无心顾及了。在蒋励的医院,产妇们一个月大概会分娩1200个婴儿,每天大约40个。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国内大部分医院每月的分娩量只有200到300个婴儿。阿富汗这边的医院24小时开放,蒋励经常会被半夜叫醒,去救助危重产妇。
医生缺口巨大,医院只有2个来援助的妇产科医生、2个麻醉师、4个助产士和在当地招募来的十几个助产士。“当时的感觉是,接生就像流水线,一个接生完了就是另一个,产科的手术时间一般不长,但我进手术室的时候外面是一拨人,等我出来时看见的已经都是不同的面孔了。”蒋励说。
此外,医院虽然配置了基本的產科设备和药物,但和北京的工作环境相比差距仍然极大,“比如医院没有麻醉机,一般的产妇可以只进行腰部麻醉,但对于一些需要全身麻醉的产妇,麻醉师就需要一刻不停地按压气囊,手术做多久他们就要按压多久,本来机器做的事情在这里必须由人来完成”。
蒋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个孩子,接生出来时已经严重窒息,大家一起抢救了半个多小时,孩子仍没能救回来。助产士按照工作流程已经开始收拾手术台,蒋励却不愿意相信孩子已经死了。
“我一遍遍地捏复苏气囊,我觉得也许孩子只是有一口痰噎着,加把劲儿他就能哭出来,可是奇迹就是不出现。”
这时,一个可能是孩子奶奶的老人走了过来,拿走了蒋励手中的气囊,蒋励记得老人用手指着天,“老人说了些什么,我根本听不懂,能听懂的只有真主这个词。我看她的表情和手势,大概理解了她的意思,她是想跟我说:‘你做了你能做的一切,但孩子被真主带走了,没关系,谢谢你。”
如今,蒋励回到了北京。她说自己也想生一个孩子,等孩子长大以后,她希望能和自己的老公一起,再去世界上那些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夫妻俩一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医疗服务的人。
【热用立意】 爱的无私/热血/奉献
【素材现背】语言有国界之分,但爱无地域之别。纵使战火纷飞,蒋励依然勇往直前。她用自己的双手让成千上万的新生命平安降临于世;她用一腔热血和崇高的医德告诉人们,爱的传递和奉献不受任何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