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诗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2017-03-28何勇海

求学·素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耕祖先

何勇海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经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成功有利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走向国外。申遗并非单纯追求一个“非遗”的名号,申遗成功,表明世界对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予以了认同,能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增强海外华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申遗成功有利于我们的农耕文化得到保护。一些附着在土地上的农耕文化正在消亡,谁愿记或记得“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之类的农事谚语?不少网友表示,二十四节气其实是很实用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祖先的智慧湮灭在历史长河里。此番申遗成功,更能促进相关部门重视二十四节气等文化遗产,并予以切实的保护与传承。

当然,申遗成功并不是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的终点。任何一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申遗,终点在于保护与传承,这才是申遗之后最该发力的地方。拿二十四节气来说,它不仅是我们祖先的“農事历”,也是现在不少种植户进行农业生产、安排农村生活的依据。相关部门应在农村年轻人中科普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让年轻农民成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人、使用人和受益人。

【热用立意】农耕文化/传承与延续/保护文化遗产

【素材现背】越来越多的中国项目“入遗”,表明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但“入遗”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加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人们从传统智慧中汲取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耕祖先
祖先与吹牛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鱼儿是人类的祖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