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姓期盼健康与小康

2017-03-28宗禾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疗

宗禾

健康是老百姓的共同夙愿。建设健康中国,需要回答百姓之关切,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那么,老百姓对“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都有哪些期盼?专家又有哪些建言献策?

“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少得病”

庞女士(教师):高三那年,爸爸走了。他生前很爱喝酒,一次喝到胃穿孔,才发现是肝癌晚期。妈妈为了扛起这个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幸患上乳腺癌。大三那年,妈妈也离我而去。我对健康中国的最大期盼是,亲友少得病、不得病,尤其是重大疾病。希望政府能为老百姓多做些科学实用的科普。

专家建言献策:疾病预防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关注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他还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说,目前我国疾病防控重点仍是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应从娃娃抓起,从备孕到生一个健康宝宝,再到中青年健康体检,老年无疾而终,“预防”尤为重要。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79%。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指出,国人健康素养不高,因此易受虚假信息误导,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健康技能的掌握较差。曾强认为,除了政府对预防阶段的投入不够,也有医生对健康科普参与热情不高,科普宣传不够规范等原因。

解决上述问题,曾强认为政府应加大医保对预防阶段的投入,把健康管理服务收费纳入到医疗收费中;将健康教育贯穿义务教育过程,纳入公民健康考评体系。另外,加大主流健康传播渠道的监管,防止不科学信息的传播。想方设法促使老百姓将健康意识转化为行为,可采取一些强制性制度,如日本公司辞退腰围超标者,虽可能不近人情,却能获得实在的健康效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建议老百姓可通过早期健康查体和接种疫苗,降低患病患癌几率。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夜剩饭,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查体,可预防胃癌;接种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

“看病不费劲,在家门口就能瞧上好大夫”

郭先生(通信工程施工队队长):因为女儿的眼疾,我们一路从县里折腾到北京。排了3天队,还是挂不上号,一家人在北京衣食住行都要钱啊!我希望,政府能早点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大夫,不用再跑那么远。异地就医时,希望医保对转能更方便!

专家建言献策:看病难、看病贵是医改难题的一个缩影,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也是我国一直努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推动这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国家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医疗事业的发展中来。除了制度和政策层面,落实分级诊疗的前提是解决医疗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待遇,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学医、从医,这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要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减少“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减少群众“跑腿”“垫资”,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蔡江南认为,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主要障碍在于,各地医疗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平衡区域发展才是推动医疗异地结算的根本动力。虽然,近年来移动医疗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但医疗的核心是治病救人,线上问诊虽能解决部分问题,倘若线下互动做不好,移动医疗就是虚火,最终会熄灭。因此,落实好线上线下互动,让百姓受益,才能避免移动医疗虚火。

“每一口食物,都吃得放心”

陈女士(证券从业人员):瘦肉精、毒豆角、病死猪肉等,让我特别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有了孩子后。我現在每顿饭都自己做,尽量为家人选购散养的、天然的、绿色的食物。我特别期盼,有一天,我不用生活得这么紧张,我在哪买到的食品都是安全、合格的。餐桌安全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

专家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这种提法非常全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系教授何计国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已相对完善。从国家层面上看,食品安全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规范生产体系、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方法体系、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再加上农田这一环,就是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但他也指出,目前,食品安全体系主要有两个薄弱环节,这也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是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多为一家一户模式,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无法规范统一;二是我国小企业数量庞大,某些逐利的企业使用伪劣原料,无视安全环节。

“要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关键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这亟需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带动。”何计国说,可以采用公司加农户、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模式解决。政府要加强小企业监管,百姓也要积极举报黑作坊。大企业最关键的是要盯住原料别出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研究员刘秀梅和何计国呼吁,大家别盲目轻信无添加剂、自制、散养等食品。其实,适量的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的保证,网售自制食品不少是三无产品,而散养动物到底吃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刘秀梅说,我们自己也是食品安全的把关人,平时应多学点辨别食品真伪、安全与否的知识。从正规市场购买新鲜食材,并做到生熟分开,剩菜煮熟煮透再吃。

“期待雾霾少点,蓝天多点”

林先生(退休法律人员):近几年,我的慢性咽炎反复发作。一到雾霾天,更严重。每当3岁的孙女戴着厚厚的口罩出门,回家时告诉我“空气难闻”时,我的心都揪起来,害怕她也患上呼吸疾病。我希望政府能把空气污染快一点治理好,让她们这一代在蓝天白云下健康成长。

专家建言献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陆续出台后,生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受经济下行影响,供给侧改革难度极大,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转型难以按目标实现,又开始出现“环保让路于经济发展”的苗头。

在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研究员张金良看来,“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地不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但根治大气污染并非一蹴而就,仍有诸多困难。一是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区域联防联控;二是对一些工业化城市而言,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发展经济之间关系复杂,难以找到平衡点。三是当前我国对于煤炭业的依赖仍旧很重,实际煤炭消耗量依然较大。更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和机动车管理方面仍有欠缺,在提升油品质量、严控轿车排放标准后,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量仍较大。

彭应登强调,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在于,首先,环保部门应与卫生部门协作,建立基于人群健康的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其次,要建立环保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监测、调查与风险评估的合作工作机制。最后,政府应加大监管与投入,做好污染信息的发布,修订环境质量标准等。张金良倡议,我们每一个人应成为节能减排的一分子,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拼车或搭乘顺风车;不抽烟,少吃露天烧烤;在家做饭时,少煎炸,炒菜油温不要太高;空气污染严重时戴口罩,减少室外活动;安装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等。

“后半辈子老有所依,是我最大的心愿”

张阿姨(机关干部):儿子在外地成家立业,一年最多回来两次,别人都说我们老两口是指望不上儿子养老送终了。其实要是我们都健健康康的,也不想给儿子添麻烦,但是我们这些空巢老人一旦有病就难说了,没人陪护可咋办呢?我最大的期盼是,跟我情况类似的老人晚年都能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医、老有所依”。

专家建言献策:让老人安享健康晚年,一直是政府所关心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合分析说,随着老龄社会的加快到来,“421”型家庭难以满足养老需求,失能、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当前,为老人提供持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康复护理对老年人来说是个大难题。江合建议,可以把老人居家生活和社区老年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區提供养老服务和助老设施,让有行动能力的老人走出家门,享受社区服务;不能自理的老人,社区派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护理、做饭、洗浴等上门服务。同时,建议多开设“全托”和“日间照料”养老助残服务机构,利用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此外,一些率先步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其经验也值得借鉴。比如,法国对年满60岁老人推出养老服务券,可申请家政服务;荷兰对购买医疗保险者,根据支付保险金额,享受不同等级的服务。德国甚至有“亲属照料、政府结算”的政策,鼓励女性辞职回家照顾老人。此外,老年人也应学会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菜单”:日常勤锻炼,做好慢性病管理;子女若不在身边,可通过网络、视频多沟通,缓解思念之情;尽量发挥余热,参加志愿者活动。

“孩子的身心健康,政府也要出把力”

陈女士(公务员):我儿子是个小胖墩儿,嘴总是不闲着。但最近体检发现,他得了脂肪肝,可把我吓坏了。我看到我国儿童肥胖发生率挺高的,但没想到肝病会发生在儿子身上。我很后悔、自责,通过这件事情,希望学校能更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像日本那样普及食育教育。

专家建言献策: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建设健康中国,不能忘了孩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处于全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是保证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关键时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李榴柏副教授指出,当前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视力不良检出率都在持续走高,并呈低龄化趋势。长时间看手机、视频,学生族久坐不动,都对健康危害极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强调,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忽视。过多过早地把学业压力施加给孩子,易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网络成瘾、焦虑抑郁、人际矛盾等问题。

专家建议,国家和政府应注意义务教育阶段的“食育”教育,进一步重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学校健康相关政策制定和支持性环境建设;开展婴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和健康监测及营养干预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此外,家长也应通过言行直接影响孩子饮食行为,自己不暴饮暴食、少吃垃圾食品,鼓励孩子参加健康饮食制作;每周保证一定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聊天、做家务、运动、旅游等都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医疗
医疗UDI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医疗合同中医方违约责任的判定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精准医疗蓄势待发
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当立法
让法治拥抱医疗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