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女人”
2017-03-28贾方舟
贾方舟
When probing into the inner world of Xiang Jings artworks, we can easily see the sense of insecurity implied in her masterpieces as well as her distinguishing sculpture language by using the material of tempered glass. As a well-known artist of China, Xiang Jing has made unremitting endeavors to establish an artistic styl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realism and humans spiritual values.
人的身體是人的灵魂的最好的图画。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女人是身体性的动物,用身体思考是个基本方式。这是长期以来我逐渐发现的一个让人沮丧的结论,而所有的努力都是困扰着超越这个基本的习惯。
——向京
身体是一个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事实,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但当人类面对自身的身体加以审视时,身体又变得复杂而神秘。在西方,有关身体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文献可以参照,特别是女性主义引起的知识革命和女性主义艺术运用身体语言的实践,都使我们对身体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身体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由社会和文化构成的。因此,身体有一部自己的历史,米歇尔·费尔主编的三卷本《身体史话》中就谈到,人类的身体形象、身体经验和身体知识,都受制于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形态。社会学家约翰·奥尼尔甚至将身体区分为五种:世界身体、社会身体、政治身体、消费身体和医学身体。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运用身体的叙事功能做作品的艺术家不是很多,而向京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向京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成长起来的当代艺术家,她的杰出使她无须借助于她所属的女性群体的整体性力量,相反,她作为个体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给她所属的群体带来了荣誉。在中国,“女性艺术”无论是作为一个概念、一个话题,还是一个事实,真正的始发点是90年代,特别是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女性艺术逐步展开并形成第一个热潮。正是这一年,向京从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她和三个女同学结盟举办的“三月四人展”成为她艺术征程的始发点。
向京在“三月四人展”的第一批作品,就具有鲜明的性别视角。首先是艺术家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女孩”的弱势,意识到她的艺术是从自己身体感受进入到自己的经验领域,并由此构成了自己艺术的基本指向,从而在对世界的感知方式、经验方式与思维方式上凸显出一种 “女性视角”。如她所说:“在大学教室里做《澡堂子》,我就是那个女孩,在掩护着自己的同时敌意地审视着成年人的世界。”向京在作品中揭示出来的那种作为一个弱者(未成年+女性)的身心体验,正是她来自自身身体的一种经验叙事,从而凸显出一种女性艺术特有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虽然那时向京的作品尚显稚嫩,但从自身经验出发的艺术思考已昭示出她未来艺术的发展路向。
进入新世纪以后,向京在艺术上已经不再停留在自我经验的陈述,不再停留在一种私密的、个人化的心理层面。一个明显变化,是从自身经验中走出来,进入对自身所属的那个群体的观照,以致超越性别进入一种普世化的人性叙事的层面,从关注女性群体的生存进而关注整个人类生存和人性的思考。
2006年,向京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你的身体”个人展览,正是以身体叙事的方式,令人惊叹地展示了一个可谓宏大的关于女人的生命景观。一个女人从小到老遇到的一系列与性别相关的生命疑团与生存困境,女人在生命意义上发生的一系列与生俱来的难题:对童年的留恋、初潮、青春期、怀孕、堕胎、生育、衰老,进入社会后的被歧视、被窥视、被骚扰、被侵袭,以及由此带来无尽的困惑、无奈、纠结、禁闭、挣扎、敌意与对抗,贯穿着女人的一生。而向京以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不同阶段的女性个体生命的形象长廊 。
向京在近20年的不间断劳作中,也经历着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譬如她对女性自身的“身体性”的认识,用身体思考成为她的一种“基本方式”。她说她注定“跑不出作为女性的身体性,一切都是在被身体感受之后进入我的艺术”。但她又深深被这个“让人沮丧的结论”所困扰,试图努力“超越这个基本的习惯”。这种被困扰和试图超越困扰的自觉意识,已经是一种思想境界的升华。当她清醒地认识到那个想摆脱却又难以摆脱的存在时,这种“纠结”本身已经是一种超越。因为正是“存在的艰难,人类的智慧必须把艺术带得更远”。这个“更远”的地方在哪儿?就在我们经验的世界之外,就在需要用我们的精神之手才能触摸到的那个地方。这是一种不断从内心向外拓展的精神视野,它使向京的艺术不断晋级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和人性高度。
在向京的创作生涯中,连续三件巨制将她的身体叙事推进到高峰,堪称她创作生涯的里程碑。
在“身体”系列中,她先后作了《你的身体》《你呢?》和《敞开者》三件超大体量的女性裸体作品以展开她的身体叙事。作为室内的架上雕塑却以纪念碑式的巨大规模来作,说明艺术家对其一贯的主题“女人”要换一种“大写”的方式来进行。向京似乎要以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女人”是一个独立自在的存在,她具有不可冒犯的尊严。在这些作品中,她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彻底颠覆了既往美术史中以男性视觉为中心的对女人体的观看方式。在《你的身体》和《敞开者》中,向京以超大的体量、丰富的细节呈现了作为一个女人的生存处境,传达出作为一个女人的生存的无奈、无助、无力、无望,虽然身躯巨大,但在精神上却遍体鳞伤,痛感无处不在,悲情溢言于表。而在《你呢?》这件作品中,我们又看到作为一个女人的另一面:自信、自在、自为、自嘲,轻松中不乏轻佻和轻蔑。她在向你发出诘问和挑逗的同时,也阻断了你窥视的欲望。因此,这些被大写的“女人”,不再是被观看、被凝视的对象,不再是一个可以赏心悦目的“他者”,而是在强迫你放弃偷窥的心态恭敬地聆听她的身体叙事。
在访谈中向京有过一段非常重要的表述:“做这批作品之前,我反省自己一向回避女性主义的立场,但真的面对性别角色,我本能的基本立场究竟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就知道了自己的立场,就像我本来就是个女人,当然我是用一个女人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的,这还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性别政治的问题。在这个不必怀疑的前提下,我一定是用女性身份说话。我用女性身体首先是要提醒大家我是个女的。”这完全符合西蒙·波伏娃在她被奉为女性主义圣經的《第二性》中所说的话:“男人永远不会以性别为起点去表现自身,他不用声明他是一个男人。”“但是如果我想给自己下个定义,就必须首先确认:‘我是一个女人。这是进一步讨论所有问题的基点。”不难看出,向京所持的俨然是一种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
但很快,向京意识到这里不是她的久留之地,她是想对女性问题做个终结性的回应才做了“全裸”那个系列,她“真是想把这些个大山搬走,虽然是不可能的”。但她还是决然做出一个哪怕是暂时的了断,进入到“异境”和“凡人”两个系列的创作中。
以《这个世界会好吗?》为标题的“异境”和“凡人”系列,是她决然走出女性主义藩篱、为自己开辟出的另一道风景。向京曾对这两个系列有过自己的解释:“杂技”有一种很明确的扮演意味,而“动物”则更多地和“被围观”的感觉联系在一起。从表面上看这两个主题似乎跟我以前做的那种“很人性化的,很有痛感”的作品没什么关系,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对人的自然属性部分关注得更多一些吧,而这次想讨论的“处境”问题则是跟人的“身份感”有直接关系的。我觉得“角色”“扮演”和“被围观”等概念能够让身份感表现得更加鲜明和强烈,同时也通过这些不同方式的“观看”提醒人们自身的“处境”。“角色”“扮演”“被围观”“身份感”这些关键词反映出向京在这两个系列作品中一些新的思考。而这些新的思考重心,不在作品所表现的那个“对象世界”,而在“提醒人们自身的‘处境”!
所谓“异境”,指那些被迫离开自己的生存空间,为满足人的观赏而失去自由的动物园环境。向京所塑造的动物都让人感到它们的无辜、无奈和绝望,感到它们的孤独和屈辱。特别是以《这个世界会好吗?》命名的那匹白马的悲剧化表情,是对动物的描绘中最富感染力的表情。
在“凡人”系列中,通过一个特殊群体的“杂技”生涯来揭示人的扭曲和变形。事实上,杂技演员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生死临界的铤而走险,以极限的身体扭曲、极限的重量承受、极限的惊险动作来博得观众观看的满足。在他们身体的扭曲中,艺术家提示的实际上不只是这个“炫技”群体的身体的扭曲,而是整个“凡人”的人生和生命的扭曲。如前所述,向京正是以一种不断从内心向外拓展的精神视野,将她的艺术不断晋级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和人性高度。
在向京的创作生涯中,她实际上担当着两个角色:雕塑家和画家。她早期作品基本上是以传统的铸铜方式呈现,后来采用“玻璃钢着色”,借助色彩的感性特征,以强化雕塑的表现力。由于她的开创,“玻璃钢着色”在雕塑界蔚然成风。虽然在雕塑上着色古已有之,从中世纪的教堂圣像到寺庙中的佛像都曾运用这一技术,但在做法上有很大差异。前者只是给雕塑的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颜色,而向京的着色却是一种二度创造。她不只是在填色,而是以成型的雕塑为“画布”,继续她的形象塑造。雕塑仿佛是她的素描稿,而她让我们看到的最终效果是雕塑上的绘画作品,或者说是以雕塑为基础的绘画作品,或者干脆称之为“绘画雕塑”。但不管如何陈述这一事实,这一程序的添加,无疑使向京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雕塑作品的感性特征。向京说她在雕塑系学习期间始终没有找到雕塑的感觉。这种说法不免有些过分主观,但色彩和绘画最终成就和完善了她的雕塑却是无疑的。她所以这样做,或许出于这样一种信念的支撑:“艺术应该拥有超越任何阐释机制而成立的属性,就是它的可被感受性。它不必被解释,但可以被感受。”
Born in Beijing in 1968, Xiang Jing graduated from Central Academy of Fines Arts with the major of sculpture in 1995. She has ever worked i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from 1999 to 2007. Xiang Jing, who is an artist with unique female perspectives and consciousness, has held various exhibitions at home and board. Many of her artwork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famous museums and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oday Art Museum, Shanghai Art Museum and Chazen Museum of Art etc.
向京,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至2007年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与其说向京是个“女性主义”艺术家,不如说她是个带有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的艺术家,但这都不是重点,她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问题先行是向京的工作方法,但她在业已被边缘化的写实雕塑语言里,在个人化塑造、雕塑着色、玻璃钢材料的使用这些语言建构上,都做出非常独特而影响深远的当代性实验,开创出一种“外在看来是具象的现实主义,实则深度探讨人性内在的精神价值”的作品面貌,在当代艺术景观里构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在谈及“当代性与传统媒介”“女性身份与普遍人性”“观看与被看”“内在欲望”等学术命题时,向京及其创作是个不可回避的个案。
在“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以及“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S”(2012—2016)这五个阶段性的个展系列里,向京一直在身份、心理情境、身体这些线索上进行思考。一些重要的个人作品包括《砰!》(2002)、《你的身体》(2005)、《敞开者》(2006)和《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2007)、《凡人——无限柱》(2011)、《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2011)、《异境——白银时代》(2011)、《一江春水向东流》(2014—2016)、《行嗔》(2013—2016)、《S》(2013—2016)等。
在最新的“S”系列中,向京引出了“复杂的欲望”“权力机制下的关系”、抑郁症、记忆的反观与重组等命题;同时,在文学化结构中找到语言的营养,通过具象的自戕,从叙述性走向蕴含了对现代性下的人性危机的隐喻,在具象雕塑的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向京曾在众多机构举办个展,包括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台北当代艺术馆(2013)、北京今日美术馆(2012)、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08)及上海美术馆(2006)。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出,并被重要国际机构收藏,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香港M+博物馆、美国威斯康星州的Chazen美术馆 (Chazen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