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上的光线
——蔡司推出可调色阶的白光测头

2017-03-27蔡司供稿

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17年1期
关键词:色阶蔡司白光

蔡司供稿

产品上的光线
——蔡司推出可调色阶的白光测头

蔡司供稿

色阶白光测头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捕捉工件形状。色阶白光测头一般用于测量表面敏感、反光、对比度差且很难用其他光学测头测量的工件。现在蔡司推出拥有DotScan色阶白光测头的ZEISS ACCURA 多测头测量机,这是市场上首次推出的装在旋转测座上的白光测头。进行测量时,可换成其他的接触测头或光学测头。

“蔡司DotScan是世界首创的新产品,使用这款产品可以使企业对自己的工件做全面的扫描。”蔡司工业测量部桥式机系统产品经理Andreas Bucher 先生说道。这一产品的推出将带来极大的便利,因为到目前为止,只能从一个侧面对工件进行白光扫描。以前,为了测量工件的不同侧面,测量工程师不得不一次次旋转工件,之后必须在测量机上重新对齐每一个侧面。 整个测量过程要求非常复杂且精细,产品经理表示:“ 现在可以彻底省去这些繁琐的步骤,再也不必这么麻烦了。”当然,DotScan的优势不仅仅只是节省了时间而已。通过可旋转的测头,现在能一次测量更多的工件。以前,由于测头无法旋转,经常会出现工件超出测头测量范围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用白光测头来扫描工件的。

无限扫描

首次给ACCURA机型配备白光测头,除可旋转功能所带来的种种好之外,Bucher先生发现了另一个对客户有利的优势。举个例子:利用DotScan,无需注射对比剂就能对强烈反光的表面进行扫描,例如膝关节植入物里的金属件。注射对比剂是使用激光扫描器的标准规定。然而,这个步骤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医疗科技行业很少使用此类方法。Bucher 先生也相信,汽车制造商也将得益于DotScan的应用:“使用DotScan,可以分开检测表面和内层金属微粒,互不干扰。因此不用接触就能扫描金属涂漆层的表面了。”

开辟新领域在Bucher先生看来,把紧凑的色阶型白光测头嵌入到旋转测座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将这个想法转换成现实,耗费了近一年多的时间。为了保证扫描的质量,不管测头在任何方位,光线照射必需始终如一,因此在攻克任务期间主要的挑战在于要让光线无损偏斜。ZEISS DotScan是通过位于罩子外部的导光缆发送发光信号,标准适配器确保能毫无困难地改变测头。此外,蔡司已经将这一测头整合到了整个蔡司测量系统。Bucher先生 解释说:“这让操作人员把DotScan像其他任何测头一样并入软件,然后利用熟悉的ZEISS CALYPSO用户界面捕捉所测量工件上的测量点。这一切因此变得非常简单。”

色阶白光测头的好处

ZEISS DotScan的操作模式与其他色阶白光测头的操作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说,利用透镜把白光分成不同的光波,这就把光分成了不同的光谱色,光照到工件上,然后在表面发生反射,光谱上各个波长相应的测头距离也各有不同,这是由工厂校准确定的。特定的、点状的波长,精确地聚焦在所测量物件的表面,传到光谱测头上,产生最大的信号强度。利用确定好的色谱,可测定测头与表面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组件的形貌测定,这使ZEISS DotScan成为捕捉不规则表面,乃至微细结构的出众之选。色阶白光测头——ZEISS DotScan——宜为测量的首选之法,尤其是在探针或图像测头不能胜任测量敏感的、柔软的、反光或对比度低的表面时。由于测头的操作模式简便,所以可毫不费力地对不同的材料进行。

全方位扫描聚焦ZEISS DotScan

蔡司已上市的DotScan有三种不同的规格,适用于三种不同的测量范围:10mm、3mm和1mm。目前,测头可用在模块化设计的多测头测量机ZEISS ACCURA上,其预先接入了接触及光学测头。和用在多测头测量机上的套装一样,ZEISS DotScan可在CNC运行期间自动转换。A轴上的倾斜-旋转范围是±180º;B轴上倾斜-旋转范围是+105º~-90º。在2.5º的步宽上,关节轴可以对准ZEISS DotScan,这样就能与所扫描的组件表面垂直。由于 1mm规格的DotScan最大测量角度是±30º,那么即便是弯曲度更大的组件,也能进行扫描。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以把白光测头与旋转台结合起来。通过延伸第四个轴,可以对旋转对称的工件进行360º全方位扫描。□

猜你喜欢

色阶蔡司白光
尼康与ASML、蔡司达成12亿元赔偿协议 以解决专利诉讼
封面故事
巧用Photoshop CC2014反蒙版特效神速制作梦幻大片
数码摄影课程中曝光技术环节教学体会
安全驾驶进行到底 蔡司×奔驰大事件
化解视觉挑战 提升驾驶体验 蔡司驾驶型镜片
——划时而至的驾车新伴侣
白光LED无线通信的研究进展
白光(选页)
从白光的花鸟画中感悟写意精神
基于数字存档技术中缩微胶片密度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