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阳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7-03-27

创意城市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冈田编校阳明

◎ 吴 光

浙江省的阳明学研究,可以说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的。在此之前,谈不上是客观的、真正的研究。在大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中涉及王阳明时,都根据侯外庐主编的 《中国思想通史》和任继愈主编的 《中国哲学史》的论述,给王阳明扣上三顶大帽子,一曰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二曰 “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三曰 “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的刽子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当然是全盘否定王阳明的。

“文化大革命”以后,思想文化界开始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也开始了对王阳明与阳明学研究的拨乱反正,重新评价王阳明的历史功绩和阳明学的思想价值。对于这种重新评价与开展阳明学研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起了开风气之先的引领作用。兹对浙江省阳明学研究团队的阳明学文献整理情况与思想研究成绩做一简要回顾,并对未来工作方向做一展望。

一 撰写 《王阳明哲学研究》等论著,举办 “全国宋明理学讨论会”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了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建制,从事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的沈善洪、王凤贤先生分别担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副所长。他们二人于1980年合作撰写并出版了约8万字的 《王阳明哲学研究》小册子,并以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名义,于同年秋天在杭州召开 “华东地区宋明理学讨论会”,在会上散发了这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虽然篇幅不大,却是新时期中国王阳明研究的开端。

1981年11月,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哲学史学会合作,在杭州举办“全国宋明理学讨论会”,邀请中国内地冯友兰、邓艾民、任继愈、石峻、方立天、冯契、潘富恩、孙叔平、周继旨等近百名学者,以及中国香港刘述先、美国狄百瑞、加拿大秦家懿、德国余蓓荷等10多名境外学者参加会议,这实际上是国内首次举办的 “国际宋明理学讨论会”。会上多名学者提交了论王阳明的专题学术论文,会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论宋明理学——全国宋明理学讨论会论文集》,这对国内外阳明学研究是很有力的推动。

沈善洪、王凤贤后来陆续发表 《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意义》《论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积极意义》《王阳明哲学的内在矛盾》等论文,其中 《王阳明哲学的内在矛盾》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文章和著作,对于全国阳明学研究具有解放思想、开新风气的带头作用。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于2009年11月在杭州举办的国际阳明学会议上所做的学术报告 《阳明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中,将沈善洪、王凤贤的著作誉为 “新时期王阳明研究的开始”。他认为阳明学研究的 “始条理者”在浙江。应该说,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二 编校 《王阳明全集》《黄宗羲全集》《刘宗周全集》,为学术界提供重要文献资料 (1986~1996年)

1983年,成立了由沈善洪任会长、吴光任常务副会长的浙江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策划编校 《黄宗羲全集》。这个项目最早由吴光与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方福仁协商确定,邀请会长沈善洪任主编,吴光任执行主编,并负责编目、辑佚、考辨、统稿等工作。中哲史研究会骨干李明友、方祖猷、洪波、夏瑰琦、钱明等人参与点校,也吸收了会外学者魏得良、姚延福、桂心仪、张良权等人参加。工程费时11年(1983~1994年),全套12册,共550万字,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各册附录了《黄宗羲遗著考》(吴光撰著),第12册附录了 《黄宗羲传》(吴光著)和 《黄宗羲全集人名索引》(陆京安等编)。2005年又出了增订版,获得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认可。温家宝总理有关于黄宗羲思想的3封亲笔书函,肯定黄宗羲思想 “具有朴素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并充满 “以万民之忧乐为天下头等大事”的民本情怀。

1986年10月,在宁波举行 “黄宗羲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笔者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沈善洪、副院长王凤贤建言编校整理 《王阳明全集》,并获得两位院领导的支持。自1987年开始,由吴光主持编校,钱明协助编目、收集佚文佚著,董平、姚延福参与点校的 《王阳明全集》于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对此,陈来先生所做的学术报告 《阳明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中这样写道:“浙江学者的阳明学文献的整理工程很值得一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吴光先生的主持下,先作了 《黄宗羲全集》的校点,很有价值;后来又作了 《刘宗周全集》也很有价值。1992年春,吴光先生等编校的 《王阳明全集》上下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全集对推动王阳明及其思想的研究起了不小的作用。文献的校点出版,使研究有资料可据,使得原本有资料困难的研究得以开展。明代哲学文献的建设是浙江学者的一大贡献。文献的标点新印,对今人作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便利,也促进了研究的更广泛发展。同时,文献的标点整理本身也是一项学术工作。”[1]

《王阳明全集》重印12次,印数达3万册,先后获得省政府二等奖。2013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公布了从1949年至2012年出版的2.5万种古籍整理图书中评出的91种精品,由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的 《王阳明全集》入选其中。

1996~1997年,署名戴琏璋、吴光主编的 《刘宗周全集》出版 (全5册,250万字,台湾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年版)。 《刘宗周全集》由时任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光与时任台湾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所长戴琏璋共同主编,由吴光组织大陆学者陈剩勇、丁晓强、何俊、黄宣民等点校,文哲所钟彩钧、蒋秋华负责编审。这是该中心首次与台湾学者合作整理出版文献古籍。

2005年6月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邀请笔者为其讲授中国哲学与浙学的前沿问题,其中包括王阳明、黄宗羲和浙学的基本精神。

三 组建国内首个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组织阳明遗迹实地考察

(一)首个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建立的回顾

1992年6月,由吴光建言起草、王凤贤修改定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批准组建的国内第一家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 (院内名称是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由时任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任名誉主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凤贤任主任,吴光、滕复任副主任,钱明任秘书长,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冈田武彦、冯契、任继愈、张岱年、韦政通等被聘为顾问。

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阳明学、阳明学派以及中国儒学的研究,并积极开展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及国际合作与交流,该中心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的儒学与阳明学研究学者联系密切,与浙江省内杭州、余姚、绍兴等地及北京、上海、江西、贵州、武汉有关中国哲学、儒学与阳明学研究团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先后策划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有 “黄宗羲国际学术研讨会”(1986年,宁波市)、“国际阳明学研讨会”(1989年,余姚市)、“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9年,绍兴市)、“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余姚市)、“王阳明故居开馆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余姚市)、“纪念王阳明逝世480周年暨阳明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杭州市)、“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4年,绍兴市)。

(二)参与中日关系史上行程最长的学术考察——“王阳明遗迹考察之旅”

在中日阳明学交往史上,由日本冈田武彦先生发愿启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积极配合的 “王阳明遗迹考察之旅”是值得一书的。

20世纪80~90年代 (1986~1995年),由国际著名阳明学家、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先生 (1908~2004年)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先后组织了7次 (其中6次为组团考察)王阳明遗迹考察活动[2],对浙江、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及上海 “七省一区一市”的王阳明遗迹进行了系统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是当代中日文化学术交流的一个创举[3]。笔者和钱明、王凤贤及浙江大学的日文翻译参加了这些考察活动,其中笔者参加了浙江、安徽、江苏、广东、江西的4次考察,钱明参加了浙江、贵州、广东、广西、安徽、江西、上海的5次考察,兹追记如下。

1985年夏,冈田武彦先生致函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当时我任主持工作的副所长,自1986年10月至1991年底任所长),说他计划组织以九州大学学者为主的 “王阳明遗迹探访团”来浙江等地考察,希望中方协助。随后,由我起草复函,代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同意接待。1986年8月下旬,由冈田武彦、菰田正郎、福田殖先生率领的 “王阳明·东林儒学遗迹探访友好访华团”正式来访中国。由我陪同访问了浙江的余姚、绍兴和杭州等地。这是冈田一行的首次 “王阳明遗迹考察之旅”。

访华团在杭州逗留期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沈善洪院长和王凤贤副院长宴请了冈田武彦先生一行,提出进行中日两国学者交流的建议与设想,冈田武彦先生深表赞同,并表示回国后即尽快制订具体的交流计划与合作项目。1986年底,由福田殖先生来函,代表冈田先生和菰田先生邀请我访问日本。我回信建议与本所秘书钱明一起前往访问,福田先生回函同意,遂由冈田先生出面正式邀请我和钱明访问福冈等地。我们于1987年3月底至4月中旬首次访问日本,参访了九州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筑波大学等名校,拜访了荒木见悟、岛田虔次、山下龙二、高桥进等一批日本著名学者。回国后,我撰写了题为 《樱花时节访扶桑》的访问散记,发表于浙江省社联主办的期刊 《探索》(1987年第3/4期)上。

1987年12月初,我代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先生,专程到厦门邀请、迎接出席朱子学国际会议的冈田武彦先生和日本大分大学副教授牛尾弘孝先生二人再次访问杭州与绍兴。考察了解绍兴县筹建修复王阳明墓的详细情况,并确定由日方募捐资助修复王阳明墓。这是冈田一行的第二次 “王阳明遗迹考察之旅”。

1989年4月,冈田武彦先生亲率由33人组成的 “王阳明遗迹探访团”第三次来华访问。在考察完贵州的王阳明遗迹之后,便专程赶往绍兴出席 “王阳明墓修复揭碑仪式”,后又参加在余姚举办的 “首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这一年主要是由王凤贤、钱明陪同考察,笔者因在新加坡访学,未能参与。

1992年4月9日至5月19日,由日本斯人会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的第四次“日中联合王阳明遗迹学术考察团”对广西、广东、江西三省区的王阳明遗迹以及宋明理学遗址做了实地考察。冈田武彦先生是考察团的顾问,日方团长是东北振兴研修所理事长地主正范,成员共15人;中方团长是时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凤贤,成员有吴光、钱明等4人。因在江西考察途中冈田先生身体不适,王凤贤院长陪同他提前返回杭州,后半程的中方团长由我代理。考察团从杭州出发,赴两广、江西30余县市,做了为期40天、行程7000多公里的实地学术考察。当年4月30日上午,天空阴沉,考察团一行伫立在江西大余县青龙铺的漳水岸边, “洒酒问苍天,吊慰阳明灵”,两国学者共同举行了一次深情的祭奠活动。当时,笔者与冈田先生互赠感怀诗以纪此行。

1993年4月18日至25日,第五次 “日中联合王阳明遗迹学术考察”活动举办。日方团长为地主正范,中方团长是笔者,共有16名成员。这次考察了江苏镇江的金山寺、六朝古城墙,南京的明皇宫、夫子庙、阅江楼遗址;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乌衣江,芜湖的赭山,枞阳的浮山,青阳的九华山;浙江桐庐的严子陵钓台等。

1994年4月28日至5月8日,第六次 “日中联合王阳明遗迹考察”活动举行,共有团员24人。考察团中方成员主要是王凤贤、钱明,日方成员主要是冈田武彦、地主正范,主要考察了江西的南昌、分宜、吉安、赣州、大余和湖南的岳阳、汨罗、长沙等与王阳明有关的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年5月2日,在江西大余县举行 “阳明先生落星处”纪念碑亭的落成仪式。这次及第七次考察,笔者均未参与。

1995年4月27日至5月9日,第七次 “日中联合王阳明遗迹考察”活动举行,共有团员8人,中方代表是钱明。大家重走江西萍乡至贵州龙场这条当年王阳明受谪赴任之路。

总之,从1986年至1995年,在冈田武彦先生的亲自组织、指导和感召下,中日两国学者和民间人士共同组织了7次王阳明遗迹考察活动。笔者将这持续10年、横跨中国8个省份80余个市县、行程2万余里、100多人次参与的大规模学术考察活动,称为 “当代中日文化学术交流的壮举”绝不为过,它对中日两国学者的阳明学研究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推动修复王阳明墓

如上文所述,1986年8月,由冈田武彦、菰田正郎、福田殖先生率领的 “王阳明·东林儒学遗迹探访友好访华团”来访。笔者陪同该团成员访问了余姚 (王阳明出生地瑞云楼)、绍兴 (王阳明故居、兰亭洪溪山墓地)和杭州 (净慈寺、灵隐寺、虎跑泉、六和塔)等地。

在绍兴探访王阳明墓地期间,连我在内,代表团所有成员都不知道洪溪山墓地和王阳明墓地在哪里,于是便联系绍兴县文管会,最后在一个老农的指引下,才找到王阳明墓地所在的大体位置。但眼前杂草丛生,不知墓在何处。访问团只好面对荒山野草遥祭王阳明先生。冈田先生心情沉重,潸然泪下。在返回的路上,冈田先生表示有意募捐资助修复王阳明墓。我表示愿意牵线搭桥,推动重建。事后,我与绍兴县政府、县文管会领导协商修墓事宜,得到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于是成立“绍兴县王阳明墓修建委员会”,由副县长章榴先任主任,聘我为首席顾问,并邀请南京工学院教授根据 《山阴县志》等历史资料拿出王阳明墓的修复设计图,我还在《浙江日报》发了一条题为 《绍兴王阳明墓开始修复》的新闻。我将修建委员会文件、修复方案和 《浙江日报》刊登的新闻寄给冈田先生,他便在福冈市发起募捐。从市长到市民均踊跃出资,共募集资金345万日元 (约合9万元人民币),并通过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转给了绍兴县政府。于是,绍兴县开辟草莱,正式开始了王阳明墓的修复工作。

1987年12月上旬,当我再次陪同冈田先生来到绍兴鲜虾山南麓的王阳明墓地时,周围的荒草已经芟除,露出墓基。据当地老农说,王阳明墓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飞机炸毁的。之后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重建。我便到处搜寻残碑,果然在墓地一隅看到一角石碑,挖出来一看,正是刻着 “王阳明”字样的残碑。冈田先生如见至宝,异常激动,后来在他的 《王阳明纪行——探访王阳明遗迹》一书里做了详细记载。

1989年3月,王阳明墓顺利竣工。墓前设石祭桌,供桌后即为墓碑和墓冢。墓碑上镌隶书 “明王阳明先生之墓”,由绍兴籍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题写。同年4月,冈田先生亲率33人的 “王阳明遗迹探访团”再次来华访问。在考察完王阳明在贵州的遗迹后,便专程赶往绍兴出席 “王阳明墓修复揭碑仪式”,后又参加在余姚举办的 “首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

四 策划 《阳明学研究丛书》与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

2000年初,笔者向时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董平提议:为深入推动阳明学的研究,哲学所可以以阳明学研究为中心策划两个系列性研究项目,一个是资料型的 (“阳明学研究资料丛书”),另一个是思想研究型的 (“阳明学研究丛书”)。笔者的提议得到哲学所同仁的一致同意。于是共同策划、分工合作,由董平(后期由钱明负责)策划、设计 “阳明学研究资料丛刊”课题,笔者负责策划并主持 “阳明学系列研究丛书”课题[4]。前者在2000年被列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年度重大课题项目,立项资助;后者得到浙江省2001年度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立项资助,并以 “王阳明与阳明学派系列研究”为名申请国家课题,得到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度规划课题立项资助[5]。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光主编的 《阳明学研究丛书》,包括9部专著、1部译著、1部论文集。这是由吴光主持并以浙江学者为主体的10多位学者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王阳明与阳明学派系列研究”的最终成果。这套丛书在学术界反响很大,《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哲学研究》《孔子研究》《浙江社会科学》等报刊均有书评。这套丛书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二等奖。

由董平、钱明主持策划的 “阳明学研究资料丛刊”项目,分为10个子课题,即 《徐爱·钱德洪·董萝石集》 《王畿集》 《黄绾集》[6]《邹守益集》 《欧阳德集》《聂豹集》《罗洪先集》《罗汝芳集》《薛侃集》[7]《王艮·王栋·王襞合集》。

2002年12月,董平研究员调离浙江大学哲学系,“阳明学研究资料丛刊”的编校整理工作由钱明研究员继续主持,正式出版时定名为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阳明学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成员历经7年 (2000~2007年)的努力,最终完成7种10册600万字的古籍整理工程——《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于2007年3月出版发行。《阳明后学文献丛书》还被列入国家古籍整理 “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重点资助项目、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凤凰版的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由时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万斌任主编,钱明任常务副主编,董平任副主编。其各分册分别是 《徐爱·钱德洪·董集》 (1册,40万字,钱明编校整理)、《王畿集》(1册,65万字,吴震编校整理)、《邹守益集》(2册,110万字,董平编校整理)、《聂豹集》(1册,50万字,吴可为编校整理)、《欧阳德集》(1册,65万字,陈永革编校整理)、《罗洪先集》(2册,110万字,徐儒宗编校整理)、《罗汝芳集》(2册,75万字,方祖猷等编校整理)。如上所言,该丛书的策划、组织工作,前期由董平负责,后期由钱明负责。该丛书出版后,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大陆的 《光明日报》以及台湾的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国文天地》等多家报刊发表了书评。

五 策划与实施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续编、第三编、第四编

(一)《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续编得到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重大课题立项资助,入选 《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2009年4月,在凤凰版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基础上,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在钱明研究员的主持下,策划、设计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续编的课题项目,选择薛侃、黄绾、刘元卿、张元忭、许孚远、王时槐、胡直等阳明后学的著述作为文献整理之对象。2010年9月,这一课题得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重大课题立项资助。

2012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负责申报钱明主编的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续编项目,入选 《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子项目共8个。这样,《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续编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支持。

2013~2015年,陈椰编校整理的 《薛侃集》 (1册,38万字)、彭树欣编校整理的 《刘元卿集》 (2册,105万字)、张宏敏编校整理的 《黄绾集》 (1册,50万字)、张昭炜编校整理的 《胡直集》(2册,67万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明编校整理的 《张元忭集》、钱明和程海霞编校整理的 《王时槐集》、邹建锋等编校整理的 《北方王门集》亦将陆续出版。

(二)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参与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三编的编纂工作

2013年1月,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合作,启动了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三编的编纂工作,由杜维明先生牵头,张昭炜、钱明任项目负责人。

(三)省委宣传部领导批示,《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四编得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项课题经费支持

2014年1月,绍兴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合作召开 “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间隙,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刘海滨联合召集与会青年学者张昭炜、程海霞、邹建锋、李会富、陈椰、张宏敏等,商议启动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四编的课题计划,得到大家的响应。

2014年2月,绍兴阳明学会议结束后,为 “系统性地完成从王阳明到黄宗羲的文献集成工程”,“大大提高浙江省阳明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奠定在阳明学文献和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浙江省较具竞争优势并最具持久力的一大品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即向浙江省委宣传部正式提出有计划、分批次编校整理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申请,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常务副部长胡坚有肯定性批示。

2014年12月,《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四编课题项目得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项课题经费的支持,钱明负责的 《泰州王门集》、陈永革负责的 《许孚远集》、王宇和陈畅负责的 《管志道集》、张宏敏负责的 《王宗沐集》、李旭负责的 《杨东明集》、陈椰负责的 《杨起元集》六个子课题得以启动。

(四)《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15年7月6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第二批)招标公告》公布,“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入围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第二批)招标选题研究方向”[8]。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作为 “选题推荐”单位,于2015年7月7日成立以钱明研究员为 “首席专家”的课题投标书写作组。9月2日,正式完成标书制作,通过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转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5年10月26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第二批)立项名单公示》,显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标 “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一课题[9]。2015年11月5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正式入围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第二批)立项名单。

“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由5个子课题组成,计划出版阳明后学文献17种、阳明后学专题研究著作10种,合计27种,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预计完成时间为2020年9月。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研究员任课题组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哲学系董平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院 “中国哲学”特色学科首席专家陈永革研究员,哲学所副所长、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宇研究员以及杭州师范大学朱晓鹏教授、宁波大学何静教授分任子课题负责人,院内外共有40余位科研人员在该项重大课题中承担科研任务。

这次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竞标的成功,是对浙江省阳明学研究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王阳明及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的认同和鼓励。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谦虚谨慎,勤奋工作,为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除了上述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学者从事王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课题研究、举办会议、出版丛书、进行考察之外,诸如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以及宁波市、余姚市、绍兴市等地的学者,也对浙江阳明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现任职于浙江大学的董平教授在这方面可谓成果丰硕,影响很大。他不仅撰著 《阳明学研究丛书》中的 《王阳明的生活世界》,参与编校 《王阳明全集》,主持点校 《邹守益集》,而且在央视 《百家讲坛》主讲 《传奇王阳明》,对于使王阳明的事迹与思想家喻户晓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其他如浙江大学束景南、屠承先,杭州师范大学何俊、朱晓鹏,宁波大学方同义、何静,以及余姚的华建新、诸焕灿、叶树望等,都对阳明学研究有所贡献,恕不一一列举。

六 浙江省阳明学研究的展望

著名学者陈来教授于2009年11月在杭州国际阳明学会议上所做的题为 “阳明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的发言,对吴光主编的 《阳明学研究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 ‘终条理’者,这套 《阳明学研究丛书》可以说吸收了阳明学研究30年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的发掘、更广的开拓,成为我国王阳明与阳明学研究的一次代表性的全面的展示,在我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所谓 “终条理”,只是截至当时而言,对于此后,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展望浙江乃至黔浙两省和整个中国的阳明学研究的未来呢?笔者在这里提出五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批评。

第一点,浙江的阳明学研究团队要集思广益,汇聚团队力量,全心全意、团结一致地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任务。重大课题竞标成功,并非多了一个争取各种利益的筹码,而是多了一份治学弘道的责任。过去,我们这个团队在艰苦条件下取得了王阳明与阳明后学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的重大成果,在学术界树立了一面兢兢业业、尽心为学、尽力奉献的旗帜,赢得了学者们的尊敬与认同。希望现在承担课题的所有同仁,继承老一辈学者开拓的事业,发扬老一辈学者尽心尽力、始终如一、知难而进的学术奉献精神,为圆满完成这个重大课题做出贡献,千万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钱明先生说,课题组 “计划从2000年到2016年,用16年时间完成包括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一编到第四编的全部整理出版工作。整个项目计划完成40册书,约2000万字,将分期分批出版,力求集阳明后学文献之大成”[10]。壮哉斯言!这是一项大工程,任重而道远,笔者预祝课题组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点,要深入开拓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的主题,在文献整理方面,要认真细致,拿出精品;在思想研究方面,要继往开来,发人未发。例如,在阳明后学的分门别派方面,如何突破前人的认识与时代局限,建立一种求真务实的新论述?如何认识自明末至今近400年历史发展中衍生的阳明后学新学派 (如蕺山学派、梨洲学派、熊牟新心学派)?如何用简洁明快的学术语言来概括阳明后学各学派的理论宗旨、思想结构与学术精神?在课题开拓方面,希望有人牵头,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阳明学原始文献与研究文献的综合梳理,编制完备齐全的 “阳明学文库”,编纂 “阳明学大辞典”。这既需要政府、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也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合作攻关。我建议由浙江、贵州两省文史馆与两省儒学会来承担这样的整合任务。

第三点,不要仅仅局限于阳明后学的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还要从整个阳明学的范围去开拓研究主题,如将东亚阳明学和国际阳明学研究作为一个主题。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我认为目前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了解上,缺少系统全面的了解,对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得很不够。因此,很有必要将东亚阳明学和国际阳明学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讨。

第四点,建立经常性研讨、交流阳明学的活动机制。现在,全国有20多个阳明学研究中心或研究会、研究院,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缺乏经常性的交流互学机制。建议效法 “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的活动机制,将浙江、贵州、江西、江苏、两湖、两广、京沪等地的阳明学机构联合起来,定期、轮流举行联席会议,以共同推动阳明学的研究与普及推广。

第五点,进一步提升对阳明学现代意义和当代价值的认识,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践行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明德亲民的核心理念。普及阳明学,首先应从 “论述”开始,力求 “明辨之”,弄明白阳明学的精神所在,进而到 “传习之” “笃行之”,做到知行合一,见诸行动,践行阳明学。对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我们还仅有些肤浅的了解,很有必要做深入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并不只是向政府提供实用对策,还应为政府提供战略性思维和战略性对策。例如,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如何践行阳明学?从团体 (如企业、社区和政府)的角度来讲,如何践行阳明学?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讲,如何践行阳明学?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说 “王阳明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抓住了阳明学的核心价值,揭示了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有人说,“阳明学是鲜活的文化,它就存在于百姓日用之中”,这是至理名言。但愿这鲜活的文化生生不息,永葆其生命的活力。

注 释

[1]陈来:《阳明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兼评 〈阳明学研究丛书〉》,《光明日报》2010年2月1日。

[2]冈田先生率队考察王阳明遗迹共7次,但组团考察实为6次。第二次是在1987年12月上旬,由笔者专程到厦门迎接并陪同冈田、牛尾二先生到杭州、绍兴、余姚考察访问。详见 〔日〕冈田武彦 《王阳明纪行——王阳明遗迹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86~95页。

[3]关于这7次考察的详情,可参阅 〔日〕冈田武彦 《王阳明纪行——王阳明遗迹访》,大阪登龙馆,1997;〔日〕地主正范、山口胜朗 《王阳明遗迹探访纪行》,福冈思远会,1992。

[4]吴光:《十年辛苦为学术:〈阳明后学文献丛书〉与 〈阳明学研究丛书〉简介》,载钱明主编 《阳明学派研究:阳明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出版社,2011,第484~485页。

[5]吴光:《阳明学研究丛书总序二》,载吴光主编 《阳明学研究丛书·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4页。

[6]《黄绾集》的出版历时14年之久:先是2000年董平策划 《黄绾集》的编校计划,因编校者一时难以物色,暂时搁置;2007年夏天,张宏敏硕士毕业之后,搜集黄绾存世文献著作——《石龙集》 《久庵先生文选》《知罪录》等;2010年加入钱明主持的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续编课题组并最终完成此项目,《黄绾集》于2014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7]《薛侃集》的编校与 《黄绾集》一样,历时14年,直到2014年1月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陈椰博士编校完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8]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第二批)招标公告》,www.npopss⁃cn.gov.cn /n /2015 /0706 /…321.html。

[9]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第二批)立项名单公示》,ht⁃tp: //www.npopss⁃cn.gov.cn /n /2015 /1026 /c219469 - 27741700.html。

[10]钱明:《〈阳明后学文献丛书〉出版缘起》,《古籍新书报》2014年4月24日。

猜你喜欢

冈田编校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阿纳其根醇提物对冈田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二次蜜月旅行
冈田酸对喉鳞癌细胞系PP2A活性及迁移的影响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编校手册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