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7-03-27范婷婷
范婷婷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研究
范婷婷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背后的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因为我国的国情特殊,存在众多的少数民族,因此,这些民族的舞蹈种类十分丰富,风格也不尽相同。通过文献资料、田野实证等研究方法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并对它们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研究。如此可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播国内外,推动其繁荣和发展。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起源研究
所谓舞蹈,就是指以人的形体动作创造形象、进而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最早是与人类原始的劳动生活挂钩的,舞蹈里的动作和节奏同劳动也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哪种劳动,都是需要依靠人的手和脚进行动作的。手是用来的拍打的,脚是用来踩踏的,连续重复这种运动,就会产生某种节奏,形成舞蹈动作。因此,在大范围上讲,凡是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节奏的运动来表达情感的动作的组合都可以称为舞蹈。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凭借着其厚重而又不失朴实的民族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舞蹈文化便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种。中华少数民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便是说明了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可以说是人人都能歌善舞。无论是各种出土的文物还是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我们都可以从中寻找出舞蹈文化的影子。并且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舞蹈文化是与劳动生活密切联系的,这也是表明舞蹈是作为我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存在的,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方面,传递民族感情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少数民族舞蹈之所以有着数千种之多,还是和地理环境、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经济文化条件等因素有关的。中国地大物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便因为这些外在的因素发展了众多类型的民族舞蹈。比如云南的民族舞蹈,因为云南地理环境特殊,有着复杂的地势,此外还高山林立、峡谷纵横,一切生态环境跨度极大,既有丽江香格里拉皑皑白雪,也有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除了这些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对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方,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交通不是特别便利。云南相当多的地区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阻隔的状态,比如怒江州怒族、独龙族居住的滇西北贡山一带,沿江两岸的部分地区,至今有的地方还须借助古老的溜索作为交通工具。正是因为这些客观因素,促使每个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且得以在历史的长流中得以保存和发展。此外因为地域这些自然环境的影响,即使是同一民族,也存在不同的特点。比如瑶族的长鼓舞,就分为广西长鼓舞,湖南长鼓舞和广东长鼓舞等,这些舞蹈看似出自一派,实际上则不相同。后人也可以根据这些舞蹈的不同进而辨别出这些舞蹈是归属于哪一族的,因此,各民族的舞蹈也就是本族的传统舞蹈,是有着其独特的韵味的。
总之,少数民族舞蹈的起源是源于多方面的,归根到底还是劳动人民的功劳,此外还有着自然环境这些客观因素的原因,我们通过研究这些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也是可以从中窥探出当地民族的基本特征和风俗习惯的。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特征
(一)地域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广阔国土的国家,受着这些地域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的舞蹈也据此表现出了其地域性的特点。比如维吾尔族的舞蹈,因为维吾尔族地处于中国北方地区,而北方的草原文化是我国十分有特色的游牧文化类型,那个地区的人们主要世世代代居住在草原上,从事着畜牧业,以放牧为生,号称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因为这种所处地域环境带来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追崇自由,喜欢像骏马那样无拘无束的奔跑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像雄鹰翱翔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上,因此在他们的舞蹈中,很多的动作都体现了这些特征。因为对骏马和雄鹰的热爱,他们很多的动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这些动作的姿态,而是将骏马和雄鹰的特征相结合,把对它们的这种炽热的情感融于肩部腿部以及舞姿的造型中。因此,观看维吾尔族的舞蹈我们可以看出当地人民对草原以及那些朝夕相处的动物的真挚的感情。除了维吾尔族,其他的少数民族也是如此,因为地域环境的因素,他们会将这些朝夕相处的事物融进他们的舞蹈,通过舞蹈表达出自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多样性
不同的少数民族舞蹈表现的特征是不相同的,是带着强烈的民族特色的。比如北方的舞蹈刚健豪放,有着力量之美;南方的舞蹈则婀娜秀丽,有着柔性之美:高山舞蹈奇异潇洒,有着侠客的风流韵味;平原的舞蹈柔美细腻,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平和。这些有着自己独特韵味的民族舞蹈共同构造了中华少数民族舞蹈体系,使得少数民族舞蹈有着如烟花一般绚烂多姿的美丽,呈现出其多样性的特征。中国有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可能对舞蹈的追求都不相同,最后都会显示出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那么将这些舞蹈融合起来观看,可想而知这些舞蹈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中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何其的多样化。
(三)民俗性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根据其所处地域环境、时间阶段等种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也受着中国悠久历史的影响,再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示出不同的民俗特点。如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白族霸王鞭舞、黎族打柴舞、藏族锅庄舞等是民族祭祀、礼仪性的舞蹈;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模拟鸟兽舞、羌族的铠甲舞等是祭祀舞蹈;而藏族的羌姆、蒙古族的查玛则是一种同源异流的寺庙宗教舞蹈。此外还有一些民族的舞蹈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示不同的民俗特征,比如彝族的打歌,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可以被用来祭祀祖先,也可以用来庆祝节日,亦或者是用来喜庆丰收、婚丧嫁娶,总之它是可以根据这些表现形式看出这些舞蹈背后的意义。这些不同民族的舞蹈有着不同的民俗特征,深刻的展示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民俗性的特点。
(四)民族性
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中户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稳定的精神特质文化特征,它是有着民族的特征的。比如维吾尔族的舞蹈,因为他们居住的草原的自然条件并不是特别的如意,有时候还比较恶劣,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野兽的侵扰。但是当地人民并没有屈服于这种不利的情况,相反他们反而拿起了自己手中的武器,凭借自己的努力战胜了这些挫折,形成了自己民族中勤劳、勇敢、顽强的民族特征,而这些特征也被当地舞蹈文化所吸收,再加上天生的性格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族的舞蹈形式自由活泼,舞风热情奔放,在舞蹈中,基本上时刻处于昂头挺胸立腰的状态,表情也是扬眉动目,还有时不时的移颈、响指等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维吾尔人乐观坚强的性格。当然维吾尔族只是我们少数民族舞蹈的一个典例,其他少数民族同样将民族的特征融合在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中,很好的表现出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民族性的特点。
三、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很多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得以保留下来,这些遗留的舞蹈文化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瑰宝。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其舞蹈形式自然也是体现其跨民族、跨地区的特点的,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也是表现出其深远意义的,也是对历史的如实反映。民间民俗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提供了内容和支持环境,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则是民俗文化继承性的表现的重要载体。致力于民俗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后人了解历史的发展,而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研究就更可以从中发现历史的变革,对着时代的发展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尽管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对当今时代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重视,亦或者是这种重视被放错了位置。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重视经济利益的时代,人们都是在致力于对经济的追求而忽略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此外,因为人们也不单单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开始追求旅游过程的愉悦,在这种种因素的交织下,人们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有了较为扭曲的对待。因为这种旅游产业化的大背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进而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变异的民族舞蹈,完全是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而忽视了传统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对传统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伤害,是极大程度上限制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令人担心的,需要采取措施制止的。
另外除了那些追求经济利益而胡乱改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现象,还有其他令人担忧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那种传统的舞蹈文化,人们表示对此已经失去了兴趣,并且也认为这些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逐渐遗忘了这些,比如民间的祭祀舞蹈,因为受到时代和人们兴趣的限制,已经退出表演的舞台,再也不复当年的风光了。我们也可以从历年来的综艺晚会也可以发现,现在少数民族舞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舞台的主角沦落到舞台的配角,有些甚至永远的离开了舞台,而观众对此也表示认同,因为在他们严重,这些舞蹈甚是鼓噪无味,难以提起欣赏的兴趣了。
虽然当前民族舞蹈的处境很是岌岌可危,但是也并不代表没有人为之可以继续生存发展付出巨大的努力。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承办的“闪闪的红星——红色经典舞蹈专场”,在群舞《繁花似锦》表演中,蒙古族舞蹈家贾作光,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新疆的阿依吐拉,朝鲜族舞蹈家崔善玉以及第一代“白天鹅”白淑湘等老艺术家登上舞台,他们以灵动的舞姿,热情的表演,展示了革命艺术家永远年轻的风采与豪迈。此外,为了响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口号的号召,有了更多的舞蹈艺术家致力于发展民族舞蹈事业,比如说孔雀舞这种表演艺术,因为杨丽萍老师的精彩表现,她大胆而成功地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此外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更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在央视龙年春晚的舞台上,孔雀公主杨丽萍和她的舞伴王迪表演的《雀之恋》,被誉为“春晚最震撼的节目”。有了杨丽萍老师的精彩表现和领导作用,相信孔雀舞的发展前途会更为的光明和充满希望。
除了凭借名人的效应,也有些民族的舞蹈依靠自身实现生存发展和延续。巍山彝族的打歌经过悠久历史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累。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地的居民就将这种舞蹈文化带到了北京,呈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后期,他们更是走出了国门,将这项表演传到了海外,获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喝彩。等到了21世纪,这门舞蹈艺术成功的获取了政府的承认,其发源地巍山县更是被云南省政府明文确定为“彝族打歌之乡”。为了更好的传承这一民族瑰宝,当地政府提出了将彝族打歌正式收进中小学的课本中去,让当地的中小学生开始尝试对打歌的学习。此外,打歌更是被广泛的用在了日常生活中,一些经典的习俗甚至在每个家庭都得到学习和发展,在当地的一些场合中,是可以清楚看到这些舞蹈文化的。比如农忙时节,比如婚丧嫁娶,当地人民都是可以清楚听到这种打歌的声音的,这也是当地的一大不会变更的习俗了。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因为其所处的地域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有些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展,而有些则被遗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对此,我们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的,毕竟少数民族舞蹈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精神和弘扬爱国主义等方面是发挥重要的作用的。
四、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发展的途径
(一)政府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支持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做为我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需要政府的出面支持的。政府做为国家发展的领头人,应该明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性,应该带头继承、发展和保护这些文化。因此政府相关人员需要在相关大型会议上提出针对当前民族舞蹈文化所处于不利局面的解决措施,并且通过相关会议具体确定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并形成政府文件下发到各级地级政府中去,同时还要督促这些措施的实施,定期进行检查和反馈,大范围内有效促进舞蹈文化的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发展旅游的途径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当前社会的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享受,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将舞蹈中的审美功能和社交功能融合在旅游过程中,使得人们在进行了一场愉悦的旅行中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自身的亲身参与来感受到舞蹈的审美愉悦,感受到因为舞蹈带来的不一样的肢体和情感体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传统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韵味,帮着政府政策的推行,促进舞蹈文化的发展。
(二)加大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前提是要让现代社会和民众能够正确认识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也是构建我国先进民族文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舞蹈文化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将其理念和重要地位告知于广大群众,促使他们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可以将之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去。
在这里,尤其是要强调教育的作用,因为舞蹈是历史文化的汇集,因此它也是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的。比如顶水舞,是朝鲜族顶水罐赛跑游戏艺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舞蹈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和运动能力,因此有必要将其付诸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们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舞蹈文化的优越性,帮助促进文化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将一些民族舞蹈进行改编从而纳入学校的课堂,这样既可以锻炼了身体,还可以了解这些民族舞蹈背后的传统文化。舞蹈文化对营造高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也是推动高校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因此,加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有着多重积极的意义的。
(三)取其精华,多种方式促进发展
中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舞蹈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然而也尽不是指这些文化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对于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舞蹈文化,我们应该是予以抛弃的,所以,对待传统舞蹈文化,我们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深层次的推动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
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其发展的。比如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节俗中去。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有着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的,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将舞蹈融入到其中,可以大范围的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民族舞蹈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总之不要忘了我们的初衷是为了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就行。
五、结语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未来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是可以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稳定的。因为,我们不能忽略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当前的局势表明舞蹈文化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来我们可能要失去一些极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舞蹈文化。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考量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那些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不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反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价值。
[1]张憬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方向[J].大众文艺.2016.
[2]刘萌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15.
[3]尹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2014.
[4]卢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艺术科技.2014.
[5]吴红叶.试论大众传媒语境下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6]刘荔.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才智.2014.
[7]许漓.浅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8]宋秀平,李杨,李明达.四川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研究——以民间传统舞蹈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