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清明』这门必修课
2017-03-27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贾宪章
□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贾宪章
上好『清明』这门必修课
□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贾宪章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是一年清明到,缅怀先烈,祭奠亲人,感恩的情愫分外涌动。毋庸置疑,“清明”是一个感恩节日,更是一门必修课。或墓前祭扫寄托哀思,或走进自然寻趣嬉戏陶冶情操,或读诗诵词鉴赏清明文化……在清明节特有的节日气氛里,一起分享回忆,一同交流感情,一起接受中国式感恩教育,一起领略“清明课程”的魅力。
可现实中,许多学校要么选择一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举行一个祭扫仪式,选取“献花圈、读献词、写感想”等一些习惯动作,换了情境的“感恩选修课”可能会让学生泪眼朦胧;要么选择一个班级,学生们在无名烈士墓前静静地聆听一位老军人追忆先烈事迹后,集体宣读行动誓词,换了形式的“思品选修课”可能会让学生倍感激愤;要么从放风筝、丢手绢、踏青等活动中选择一项,选择好合适的郊外地点,一起徒步往返,一起开展野外活动,换了环境的“体育选修课”可能会让学生们一时难忘……
如此尴尬的选修身份,让其难以给师生们留下完整的“课程形象”,习惯止步于“感恩节日”的各种家校活动,也让其“必修课程”的地位大打折扣。
上好“清明”这门必修课,既可以鉴赏清明文化,又可以实施感恩教育。因清明而起的风俗、典故、诗词为这门特殊的“鉴赏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因为其中不乏感恩题材,更可以在欣赏经典文化的同时有效实施浸透师生心灵的感恩教育。一是携手雕琢“备课环节”。学校及时以座谈会、恳谈会等方式和家委会一起沟通、探讨清明感恩教育活动,集思广益;以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将讲述“扫墓”“寒食禁火”等风俗推荐给他们。联手备好这门既有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的特别课程。二是合力营造“鉴赏情境”,精心整理一些与清明有关的经典作品,通过校园媒体进行传播,让师生领略清明文化的魅力,凸显感恩主题,发挥图书室、校园网的作用,以读后感、佳句摘抄、感恩故事等形式,引导自主品味。三是自主策划“互动交流”,向师生征集活动主题和方案,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亲近清明文化,或书画,或诵读,或网络,引导师生尽情感受清明特有的感恩文化。
上好“清明”这门必修课,既可以根植爱国情怀,又可以激活生命课程。只要精心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追思先烈、追忆忠魂的同时,师生的爱国情怀自然会无痕根植,也会相机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程。一是巧用“爱国教材”,将清明主题活动与《詹天佑》、《圆明园》等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师生认识生命价值,激发爱国热情。二是活用“红色作品”,在观看经典影片、阅读经典读物后,及时举行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延伸活动,缅怀先烈,感恩其牺牲精神。三是催生“生命课程”。发挥校园网络、雏鹰电视台等媒体优势,根据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生命教育视频,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历程,了解生命是怎么来的,根植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上好“清明”这门必修课,既可以唤醒春天课堂,又可以创新实践课程。清明节为“春天”这一开放的课堂提供了鲜活的素材,紧扣清明主题策划和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师生领略“春天课堂”魅力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实践课程水平。一是生成“春天微课堂”,将清明主题细化分解,让各种实践活动容易开展、方便参与,或分组参观,或小组考察,或集体踏青,让师生愉悦身心、亲近春天、感恩自然。定格师生一个笑脸,描述春天一处景致,写下亲子趣味瞬间……在细微的实践中引导师生感恩春天、拥抱春天、文明言行。二是绘成“清明E画卷”,创新“网上清明行”、“诗意清明”等专题活动的同时,在校园网上开辟“印象清明”板块,或写或画,或拍或摄,让师生交流各自在春天实践里的思想、观点和做法,在交流中感悟,在互动中升华。
上好“清明”这门必修课,才会在展现“清明风采”的过程中促其化身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呈现“清明魅力”的过程中催其转化成养成教育的有效资源,走出“感恩课程”的束缚,还原其最富活力、最富生机的必修课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