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蔬菜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7-03-27任博宇
□文/任博宇
豆类蔬菜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文/任博宇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8.013
1 美洲斑潜蝇
1.1 危害症状:成虫、幼虫均可危害,以幼虫为主。雌成虫刺伤叶片,产卵和取食。幼虫潜入叶片、叶柄蛀食,形成不规则的曲曲弯弯的白色隧道,终端明显变宽。严重受害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过早脱落或枯死,从而造成减产,降低商品价值。
1.2 发生规律:在北方露地条件下不能过冬,冬春季可在温室内繁殖危害。以老熟幼虫在叶片表皮或土壤表层化蛹,卵和幼虫在叶内生活,世代短,存活率高,种群增长速度快,成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
1.3 防治措施:种植前深翻菜地,活埋地面上的蛹。发生盛期,中耕松土使土壤表层蛹不能羽化。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株落叶、深埋或烧毁,消灭虫源;深翻土壤;与非寄主蔬菜如葱、蒜类套种或轮作;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增强田间通透性,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虫性。利用成虫趋黄性,用黄板诱杀成虫,只要在定植时及时用,效果很好。一般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为了提高药效,在配制药液时,需加入500倍液的消抗液增效剂,还可加入适量白酒。此外,还可选用20%好年冬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间隔4~6天1次,连续防治2~4次。防治成虫以上午8时施药最好。
2 豆野螟
豆野螟别名豇豆菜荚螟、豇豆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扁豆等豆科蔬菜。
2.1 危害症状:幼虫可蛀入花蕾及豆荚,致使花蕾或幼荚脱落或枯梢,少数还可卷叶取食叶肉。蛀食后期豆荚产生蛀孔,蛀孔内外堆积粪便,雨后引起腐烂,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
2.2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花瓣、花托、花蕾上产卵,卵散产,产卵期与寄主的开花期吻合时发生严重。
2.3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蛀豆荚或被害卷叶,集中烧毁。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架设黑光灯或其它杀虫灯,进行灯光诱杀,灯的位置稍高于豆架。药剂防治应以治花为主。始花期喷一次药,盛花期第二次用药,用药间隔期7~8天。喷药的最佳时间在早上6~9点花盛开时,重点喷植株花蕾与落地谢花。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1500~2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4%美满2500~3000倍液、5%抑太保1000~1500倍液等。
3 豆荚螟
又称豆荚斑螟、豇豆荚螟、豆蛀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豆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3.1 危害症状:主要以幼虫蛀食荚、花蕾和种子,造成瘪荚、空荚,三龄幼虫还可以转荚危害,入蛀孔大,有粪便堆积,里面有吐丝分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2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5~6厘米深的表土中结茧越冬。成虫夜出,有趋光性,在豆荚、叶柄、嫩芽上产卵,卵散产或几粒在一起。喜温怕湿,高温干旱环境下危害严重,低温多雨危害轻。另外,水浇地受害明显轻于旱地。幼荚期与成虫产卵期相吻合发生重。
3.3 防治措施: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1500~2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4%美满2500~3000倍液、5%抑太保1000~1500倍液等。
4 温室白粉虱
4.1 危害症状:温室白粉虱是棚室栽培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害虫,是豆类蔬菜的主要害虫。温室白粉虱成虫或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一般多集中栖息在豆秧上部嫩叶,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此外,还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白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
4.2 发生规律: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不能露地越冬。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至露地。
4.3 防治措施:提倡棚室第一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等较耐低温的蔬菜,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的白粉虱,清理杂草和残株。在发生较重的棚室,可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4%威力特微乳剂1500~2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可15%哒螨灵乳油2500~3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在清晨成虫停歇活动力不强时进行喷药,可提高杀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