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27张红利
张红利
摘 要:遥感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能快速并且准确地收集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收集和分析研究,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强。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运用,主要应用在农业资源调查、灾情监测与预报、农业环境保护以及农作物估产等方面,其能使农业决策更加科学化,并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文主要就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概况展开相应分许,并探讨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业生产;应用研究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人口数量多,粮食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抗灾能力教差,对气象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其次,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冰雹、高温等灾害频繁发生,造成各地气温、降水等气象环境条件的年际变化很大,进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的供应安全问题,是保证我国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业生产者及时、准确获取并利用土壤、气候、作物、灾情等农业生产基础信息以及农业经济信息。
一、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引入,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很多领域,如农作物产量估算,农作物种植面积检测,农作物生态环境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农作物长势检测等。
1.农业资源遥感调查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遥感调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遥感卫星携带的多波段传感器,扫描地球表面,获取各种地物的特有信息。在卫星图像上,不同地物表现出不同的纹理、色调以及几何形状等信息,再与相关的地理位置等特征相结合。作物种植面积调查、耕地变化监测、低产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土地的利用现状调查、草场资源动态监测、湿地资源调查是目前农业资源环境的调查和变化监测的主要内容。
2.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
根据植被的光谱特性,遥感图像可以区分出对应的植被类型与种植面积,并与多时相和不同波谱的图像相结合,即可对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生长情况及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借助信息系统支持,即可实现对农作物的估产。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分别对平原地区的玉米和南方的水稻的种植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预报。1999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对冬小麦的估产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并且在玉米、水稻等大宗农作物的遥感估产领域也开展了全国性的业务化运行工作。小麦和水稻,是我國应用农业遥感进行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的最先研究对象。
3.农业物灾害监测
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农业病虫害监测是农业灾害的监测主要对象。其中,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业的受灾情况,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监测受灾的费时、费力、低效等缺点,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的干旱、洪涝、冷冻、雪灾、风雹等监测。每一种地表作物都具有其独特的波谱特征,即便是同一种作物,在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不同的状况下,它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利用遥感对地物进行识别和灾害监测的理论基础。目前,遥感监测已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1.农作物的长势与产量的遥感监测与估算
农作物长势监测,主要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情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就目前我国广大农业区作物生产状况来看,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做估测作物产量提供的监测与预测结果,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信息起到指导和决策的作用,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物长势是作物生育状况总体评价的综合参数。不同作物的发育期不同、长势不同,它们的光谱反率不同,叶面积和生物产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测定叶面积指数,从而监测作物长势,比值愈大说明作物生长愈好,反之生长不良。
2.农作物生态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应用,可以起到对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面积、主要分布区域与土地盐碱化变化趋势的监测作用。通过对土壤水份和其他作物生态环境的监测,可谓田间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意见,早期辨别农作物病虫害,及时采取对策,进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成都,提高经济效益。
3.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的遥感监测与估算
遥感信息,具有信息量丰富、覆盖面大、实时性和现实性强、获取速度快、周期短和可靠准确性以及省时、省力、费用低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测定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变化。由于我国耕地的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耕地保护己经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遥感卫星监测的应用,能记录下农作物覆盖面积数据,实现对农作物的分类,估算出侮种作物的播种面积遥感估产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运用光谱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
4.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的技术,对信息获取、处理技术具有极高的要求。数字农业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机电一体化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是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集中体现。数字农业,作为一项环境友好的技术,其早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中得以应用,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农业耕作过度也将导致诸如水土流失等环境的破坏。由此可见,发展数字农业技术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遥感技术的出现于应用,可最多范围内获取地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信息,是一种科学的技术方式。与人工方式相比,利用遥感器在地面上收集农业资源信息是相当廉价。随着农业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遥感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付碧玉,马友华,吴靓,王雪蕾,王强,张笑宇,张维维,殷寒旭. 遥感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05):182-188.
[2]杨红卫,童小华. 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4):138-149.
[3]陈强,胡勇,巩彩兰.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2011,(04):1-5.
[4]刘歆.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