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操作注意事项及结果纠错探讨
2017-03-27王少君
摘 要:水质监测是人们认可水质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实验室水质监测属于一项复杂性的工作,一旦某个环节错误,将会影响整个水质监测结果。本文对实验室水质监测操作注意事项及结果纠错进行探讨,以期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水质监测;注意事项;结果纠错;探讨
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其水质标准包括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对工业用水的监测则需要考虑否影响产品质量或是否对容器和管道造成损坏。水质监测是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及保护的重要的手段,在监测过程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还要注意相关细节,确保水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实验室水质监测的具体操作
1.取样操作。根据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要求,选取一定量的水样,同时还要对被用量进行充分考虑。在采样之前,应使用被检测样品至少三次清洗容器,之后在容器中量取足够多的水样,为了提升水质监测质量,需要在容器中添加一定量的保护剂,在容器外贴上标签,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密封保存。
2.监测方法。实验室水质监测需要用到的实验室技术主要包括有存储水样、提前处理、分析酸碱度、过滤和蒸发等;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有酸碱度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等;应监测水质指标包括总硬度、酸碱度、PH值、溶解性和总碱度等;水质监测的结果分析和计算内容主要包括水质硬度、稳定性和碱度等。
3.水样监测中标准溶液测试和空白试卷。水质监测过程中,利用溶液对取样水质检测,要将事先配置好的标准溶液作为检测溶液。但实际并不是所有试剂都可配置标准溶液,如人们熟知的碳酸钠标准溶液;还有一些标准溶液的配置要通过间接配置方法完成,如稀硫酸溶液配置。实验室人员在配置标准溶液时,应确保标准溶液稳定性,根据GB/T601-2002 和GB/T602-2002 中提出的有关方法和保存措施对标准溶液配置和储存。一些水样在监测前需使用蒸馏水稀释,之后才能进行水质监测,要进行空白实验,避免加入溶液中的其它试剂对水样产生影响。
二、实验室水质监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检测高猛酸盐指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对高锰酸盐指数检测时,首先应控制好水浴加热时间。由于化学反应时间和进度都是正比例形式,水浴加热应沸腾30min后,再将容器中采集到的水样加入锅中,之后计时,若水浴加热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其次应准确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实际监测过程中,滴定刚开始时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慢,真正发生反应后,催化剂催化作用才开始显现,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在监测过程中应始终控制好高锰酸钾溶液滴定速度。
2.检测氨氮时注意事项。水样中的氨氮含量监测时,通常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T7479-1987,在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控制好实验室用水质量,将试剂空白吸光度控制在0.040 左右。應根据GB/T7479-1987中提到的方法对纳氏试剂进行配置并静置一夜。对氨氮进行监测时需实验室保持无氨气环境,避免室内出现扬尘,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容器和试剂都要单独放置。其次应注意实验中的反应条件,结合氨氮显色反应看出,反应条件受显色溶液浓度影响较大,并且对最终显色效果还会产生影响。实验证明:水样PH值<7,吸光度随PH值减小而降低;水样PH值为7-9,吸光度会处于较高状态;水样PH值>9,会出现很多红棕色物体。因此,在保存水样之前若添加了浓硫酸溶液,在对水质监测之前需要将PH值调节到7-9之间,确保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检测总氮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在对水样中总氮检测时,常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首先清洗玻璃容器,实验中用到的所有玻璃容器清洁前要用盐酸或硫酸溶剂浸泡,之后再清洗,最后用无氨水冲洗,比色过程中所用石英比色器也要使用盐酸清洗。其次,应控制好消解温度、压力和时间。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消解温度控制在130~135℃内,在压力和温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开始计时。打开放气阀进行加热,只有完全放出蒸汽灭菌器内冷空气和热水蒸汽后才能关闭放气阀,之后消解操作,消解温度调节到134℃左右,消解半个小时后再进行检测,这样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纠错探讨
1.纠错步骤
(1)实验结果纠错原因分析:对所有导致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2)查明原因:将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进行结合,或者是根据实验操作步骤逐一排查,尽快找出导致质量不合格的最基础原因或者影响因素。(3)解决办法: 根据查到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4)验证:对实施解决办法后的最终效果进行验证。(5)理论分析:质量缺陷对监测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及解决办法的理论依据。(6)总结:总结监测质量或质量管理需要加强的工作。
在纠错过程中理论分析和原因分析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其根本原因不明显,需要对问题出现的潜在原因进行分析,并逐一进行排查,查明对监测质量产生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之后判断在检测过程中哪一环节出现错误,只有找出原因,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
2.进行原因分析时应注意的情况
(1)监测过程质量缺陷。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直接对最终的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因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是造成监测结果不准确、不合理的直接原因,这属于合理性检验的主要对象。
(2)发生小概率事件。统计、化学、物理的原理和统计综合检验监测结果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是指事件发生的大概率范围内,一旦事件出现在小概率范围内,这种综合检验监测结果的合理性及规律性则不会存在。
(3)因素考虑不全。监测结果是否合理需要对样品中常见的组成部分进行考虑,由于人为因素改变了样品的组成部分,在合理性检验中这些组成部分没有被考虑进去,使得监测结果出现了不合理的错误。
(4)相关物质或组分未处于物理学平衡状态。结合化学和物理学检验监测结果,应对各个组分是否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进行考虑,也就是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参考文献:
[1]罗远军,任胜德.浅谈水质监测过程中注意事项及结果处理[J].沪天化科技,2014(2).
[2]王雅林.实验室水质质量检测操作及注意事项研究[J].检验检测,2016(8).
作者简介:王少君(1988-),男,汉族,山西静乐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水质监测、水文测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