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情况及思路探讨
2017-03-27李佳昌
李佳昌
摘 要:通过介绍分析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结合云南省政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并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情况;新思路
一、思茅区咖啡产业基本情况
普洱市作为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的先驱和领头羊,近年来咖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77.6万亩,投产50万亩,产量5.5万吨,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为云南省最大的咖啡产区和原料出口基地。思茅区作为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咖啡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思茅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着种植咖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自1988年开始规模化种植咖啡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咖园为基础、以科技创品牌”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咖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来培植。
由上面图表可知,近4年来,思茅区咖啡种植面积和收获面积呈稳步增长态势,2016年分别占到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和收获面积的24.95%和33.48%,均居全市首位,收获面积/种植面积比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0.865,咖啡种植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产量和产值也处于稳中有升的发展,2016年分别占到全市产量和产值的34.54%和41.9%,虽然国际咖啡市场价格近年低迷,原料出口效益有所回落,但是随着收获面积的增加及咖啡相关第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产值预期在未来几年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近年来,思茅区在生态咖啡园建设、咖啡初加工厂规范建设、咖啡病虫害防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机认证和地理标识工作等方面也做出了卓有的成绩。
1.生态咖啡园建设在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和选择荫蔽树种、大力高效宣传种植效益和技术、严格检查验收兑现措施的正确方针指导下,截止2015年底,全区共完成生态咖啡园建设11.3万亩、总投资3790.37万元。占到全区咖啡种植面积的58.3%。生态咖啡园建设的工作还将持续开展,为思茅区咖啡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咖啡初加工厂的规范化对咖啡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要有先进设备和建设先进生产流水线,配套有脱皮脱胶机,每亩配有6㎡的晒场或晾晒架,有25立方米污水处理池的要求,近4年来共投入300余万元进行新建或改造初加工厂近70个,对全区咖啡品质提升和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咖啡病虫害主要集中在咖啡锈病和咖啡天牛方面,由于两者都是爆发性病虫害,一旦防治不及时将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全区每年咖啡病虫害危害面积都在4-5万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省市区科技局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协助下,开展咖啡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及培训工作,培训咖农近2000人次,发放相关资料8000余份,有效控制了咖啡病虫害的发展。
4.思茅区农民合作专业社建设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努力改变“多、小、散、弱”等现状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截止2015年,工商在册登记的咖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咖啡种植个体户343户,咖啡种植企业66个。
5.思茅区于2013年全面完成咖啡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全区有7个乡镇,52个村委会,490个村民小组,15583户57880人,91家企业,906户个体户,62个专业合作社从事咖啡生产。2016年,全区有机咖啡园累计发展至7284.66亩。
二、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以下问题:(1)咖啡品质提升观念未能深入人心,不少咖农对咖啡品质提升的优势和做法认识不明,对生态咖啡园和初加工厂规范建设存在敷衍甚至抵触心理;(2)咖啡龙头企业带动不强,龙头企业起不到引导、指导作用,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3)品牌打造力度不够,作为普洱市咖啡主产区,咖啡生产还处在初加工阶段和以原料出口为主的销售方式,目前仅为数不多的厂家在打造品牌,经济效益体现不明显;(4)咖啡专业合作社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受资金、技术、人员素质等条件的影响,多数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缺乏经营理念,管理执行不到位,不能真正发挥作用;(5)病虫害较重,咖啡价格下跌,严重影响咖啡生产,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咖农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因此,如何在“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切实解决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走出一条创新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总结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条发展的新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思茅区咖啡产业健康发展。
1.重点扶持数家咖啡企业或合作社,严格按照生态咖啡园和规范初加工厂建设要求,生产高品质咖啡豆參加比赛获取名次,以期高价进入市场,实现以点带面、以效益带宣传的目的,让咖农切实感受到咖啡品质提升能带给他们的效益,并做好相关培训验收工作。
2.强化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需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对开发出科技成果的企业加以奖励或补助,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以原料保障、技改扩能、市场拓展、融资体系、产业聚集等为重点环节,培育壮大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为目标,加大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3.加大品牌创建和产品营销推介等活动,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或“云南省名牌产品”及各类认证,并给予适当奖励;鼓励企业建立咖啡精深加工厂或生产线,大幅提升咖啡精深加工率,逐步改变依赖原料销售,向精深加工产品销售转变,从而延长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4.切实发挥农民合作专业社的作用,选取运作较好的数家合作社作为典型,邀请专家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合作社进行指导,查漏补缺,健全合作社运行制度,培养先进的经营理念,总结成功模式并进行推广。
5.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管控工作,建立咖啡收购保护价制度,试点建设咖啡电商平台,扩宽销售渠道,推进咖啡与旅游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咖农收入。
参考文献:
[1]黄家雄,刘标,李学俊,李亚男,张晓芳,吕玉兰. 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 热带农业科技,2015,(04):13-19+38.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