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的综合诊断措施

2017-03-27丁晓兰周敏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脉炎耳病猪群

丁晓兰+周敏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叫“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是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各种年龄猪呼吸道疾病的高热性传染病,对生猪的生产危害极大。仔猪发病率可达成协议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此病传播快,饲养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较多发,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猪蓝耳病的诊断

1.流行病学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蓝耳病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蓝耳病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消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经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3)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到88%。

3.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

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ц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

蓝耳病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蓝耳病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

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蓝耳病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发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細胞增生;另外,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4.病原鉴定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可取病猪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毒学性速鉴定。

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入;另一主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蓝耳病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定期对猪群中猪蓝耳病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猜你喜欢

动脉炎耳病猪群
巨细胞动脉炎继发多发脑梗死1例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刘智斌教授针灸辅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
感染性主动脉炎CT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猪蓝耳病的防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左颈总动脉炎误诊为频发心绞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