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7-03-27吴英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吴英兰

摘 要:白芨,又称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以块茎方式入药,具有消肿生肌、补肺止血等功效。白芨具有的此种功能,也使得其受到从事中医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对此,本文以白芨为立足点,通过系统总结白芨在栽培过程中圃地选择、播种、栽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工作的分析,从而对提高此类草本植物产量的栽培技术展开深入讨论研究。

关键词:白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就白芨这一草本植物来看,其在生长期间喜好阴凉、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常年在低山溪流边、丘陵、林下湿地、隐蔽草丛中生长,所以,此种草本植物在我国秦岭以南的省份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因为此类植物本身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其产量一直不高,难以满足中医市场的庞大需求。因此,找出提高白芨产量的具体栽培技术十分重要。

一、白芨形态特征

白芨属多年生的草本类植物,高度在二十厘米到六十厘米之间,根茎部分呈三角状的扁球形或者是不规则的菱形,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呈现出数株相连的情况。每株白芨的叶片在三到五个,叶片呈宽披针形或者是披针形,每片叶子的长度在八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宽度在一点五厘米到四厘米之间,呈全缘状,叶片先端逐渐变尖、基部下延部分呈现出长鞘状。白芨总体为花序顶生,花朵数量在三朵到八朵之间,花序轴长在四厘米到十二厘米左右,苞片呈披针形,长度在一点五到二点五厘米,脱落时间较早。花朵的颜色为淡红色或者是紫色,直径在三到四厘米左右,花瓣和萼片长度相等,呈圆状披针形,长度在二点四到二点九之间;萼片呈狭长的圆形状,长度在二点八厘米到三厘米左右。唇瓣呈倒卵形,长度在二点三到二点八厘米之间,为白色或者是含有紫色纹路,上方有三处裂痕,中裂片的边缘存在波状齿,先端为内凹,中央部分有五条褶片,侧裂片呈直立状,合并起来抱住蕊柱,稍微伸向中裂片的方向,但没有达到中裂片一半。而花柱和雄蕊共同合成一蕊柱,花药块有四对,为扁状稍长,子房下位,呈圓柱状扭曲;蒴果呈圆柱形,长度在三点五厘米,直径在一厘米左右,两端稍尖,包含了六个纵肋,花期为四月至五月,果实的成熟期在七月至九月。

二、白芨栽培技术

1.选择和采集繁殖材料

如果白芨的栽培是在六月份之前,那么栽培人员就要选择上一年度的老根或者是嫩芽的假鳞茎作为种子;如果栽培工作是在六月份以后进行,栽培人员就需选择当年生的嫩枝来当做白芨的繁殖材料。笔者通过相关试验研究发现,如果繁殖材料是当年生的嫩茎,出苗率就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且生长出的苗木十分健壮;反之,当使用的材料是老茎时,发芽率则比较低,且出土后的苗木较为瘦小,虽然多数能够发芽,但却无法出土,所以,此种栽培方式的出苗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左右。

2.选择和整理圃地

白芨的栽培要在海拔六百米到一千五百米之间,栽培地区的土壤应当是富含腐殖质、排水性良好、疏松、温暖、肥沃、潮湿的沙壤土。如果只能在一些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栽培白芨,则要尽量选择一些半阳半阴的地块;反之,如果栽培地海拔相对较高,则要选择向阳的地块。当地块选择完成后,需要将选择的栽培地进行深耕处理,或者是深挖十五厘米以上,清除掉栽培地的草根、杂草、树根等其他杂物,并将土壤整细耙平。此外,栽培人员可以将清除的杂物烧成活土肥,用来在栽培时覆盖苗种。

3.繁殖栽培技术

一般情况下,白芨繁殖栽培采用的主要是分株繁殖的方法。首先,栽培人员要将已经整理好的圃地,按照宽一百厘米、高十厘米的规定起畦,畦与畦间步道的宽度在二十五厘米。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栽培人员应当按照每株行间距为二十五厘米乘二十五厘米的规划开穴,穴深在十厘米左右;而后将带有嫩芽的块茎嘴朝外,放置在穴底,每个穴按照三角形的形状排放三株嫩芽,而后再施撒足量的腐熟有机肥或者是农家肥。每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施撒大约两千五百千克农家肥。在施肥时需要注意,肥料不可覆盖在白芨的茎芽上,以免出现烧芽问题;而后再对嫩芽进行填土压实处理,从而方便次年嫩芽能够顺利从土中生长出来。此外,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火土肥进行填土压实。

4.白芨种植期间的除草管理

白芨在栽培的前两年对除草要求相对较高,每一年需要除草的次数在六次左右。在每一次出苗之前,栽培人员可以使用具有杀生型特质的除草剂对栽培地进行除草处理。当苗木出土之后,栽培人员应当使用人工智能的方式除草。第二次除草要在四月份;第三次除草可以在五月底或者是六月初;第四次到第六次则应当分别在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完成。当最后一次除草工作完成后,栽培人员需要将沟中的土浇洒到畦上,为幼苗防冻提供有利条件。白芨在第三年栽培时,除草次数就可以逐渐减少,人工除草次数在两次到三次之间;而到了第四年,就只需要除草一至两次即可。因为第四年已经开始准备采收,此时就要不断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防止块茎因药物中毒影响无法采收的情况出现。

三、白芨的采收和加工

白芨采收工作应当在第四年八月份到九月份期间进行。在采挖时,采挖人员应当先割掉白芨上枯黄的茎叶,慢慢从种植地块边缘开始,依次进行白芨开挖,小心去除掉白芨上的泥土后,将其运送到集散地进行统一堆放。采收人员要将选择出的白芨放置在水泥地上,用适量的水对其进行洒水闷湿处理,用足反复轻踩,通过不断喷水的方式去除掉白芨上的泥土和粗皮。

四、结语

综上所述,白芨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也是大部分中药药方中所包含的一种中草药。因为白芨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对气候条件等要求极高,还需要有疏松、肥沃,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沙质土壤作为白芨的基础生长条件。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白芨的总产量,找出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陈紫钢,桑子阳,覃少吾等.白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8(06):55-56.

[2]张伦梅,熊云杰,谭林彩.白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2(24):5.

[3]张满常,段修安,王仕玉等.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科技,2015,9(05):61-63.

猜你喜欢

白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