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稻种植栽培技术的合理运用

2017-03-27郝贵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整地

郝贵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种植栽培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和单产不断提高。但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农作物科学栽培的普及有待加强。本文在论述种植栽培技术的过程中,从水稻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来看,可见种植栽培技术的合理高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整地;选种育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

本文在研究种植栽培技术时,选择了水稻这种常见农作物作为案例,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农作物。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云南水稻由于栽培的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品种类型多样化。主要以栽培粳稻为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栽培籼稻;在德宏州又有栽培软米的特点,西双版纳州有栽培糯米的习惯;近年来香米等优质米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下面我将就种植栽培技术分解运用,即怎样合理运用提出一些浅陋的看法。

首先,整地。整地的质量第一要求田面平整,同一块田内寸水不露泥。第二要求耕层深厚松软,没有裸露地表的残茬、杂草。第三,要排灌畅通,要开沟做畦,沟畦配套,内外三沟,沟沟相通。这样,播种与灌水深浅才能均匀一致,出苗整齐。如果田面高低不平,会影响种子发芽、扎根、立苗,降低出苗率。如,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常年种植水稻28000亩,2014年5月1日,进入水稻移栽期,确保稻田整地质量和水稻移栽质量,不仅是实施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的前提,而且是实现稳产、高产的基础。大田整田质量,争取耕翻晒垡。一般进行一耕、一旋、一平作业,使田面高低小于3厘米左右,达到平、深、松、软的要求,为水稻移栽后早活棵和促进发根、分蘖提供良好条件。耕翻整地前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配施速效氮、磷、钾肥。磷、钾肥及70%氮肥作基肥,在整田时施入深层。适宜基本苗,一般常规粳稻,每亩插2.2-2.5万丛,每丛3-4苗,基本苗8-10万苗,发棵好的品种及肥田宜稀,反之则密。栽插时要做到浅水浅插。因为大田表层土壤养分丰富,地温较高,通气良好,故浅插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分蘖。如秧苗栽插过深,则易使分蘖节处于通气不良、营养状况差的环境条件,而导致稻苗返青分蘖推迟。一般手栽深度以控制在3厘米内为宜。塑盘育苗摆秧以坨面与田泥面平衡为佳。

其次,选种育种。水稻是否优质、是否高产,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目前生产中在海拔1500~1850米的地区可以选择楚粳香2号、楚粳27号、楚粳26号、云粳优12号、云粳12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滇杂36号、云光12号、云光14号等品种(组合);在海拔1300-1000米的地方,可以选择滇优7号、德优12号、德农211号等优质稻品种;在高产方面,可以选择滇超1号、滇超2号、滇超3号、冈优22、冈优881、冈优725、Ⅱ优501等高产品种。每个品种或组合(杂交稻)都有它适宜的地点或环境条件,要注意听取当地农业科技部门的推荐意见,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茬口布局和生产水平的品种或组合,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获得优质与高产。通常在高海拔地区或山区作早熟中稻栽培的品种,一般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另外,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或组合时,必须考虑该品种或组合对水稻主要病害如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一定要选择抗性强、熟期適宜的优质高产品种或组合。

再次,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密植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证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高产、稳产。水稻合理密植一方面是要在单位面积上尽量多移栽秧苗,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因为移栽过多,导致稻株竞争营养、水分、阳光而长势不好。合理密植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中通过调整种植密度、采取合理株距与行距以实现产量最大化。水稻移栽方式从70年代的满天星到80年代的丰产沟又到90年代的宽窄行再演变到现在推广的宽行缩株移栽,目的在于寻求一个行与株间最科学合理的空间配置,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最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使水稻个体与群体得到最协调的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具最适宜高产的水稻群体,最终实现高产目标。以云南省临翔区为例,一般杂交稻亩栽1.5—2.5万丛,每丛1—2苗,亩栽基本苗2.5—5万;常规稻亩栽2.5—3万丛,每丛2苗,亩栽基本苗5—6万。空间配置采用点标记宽行窄株移栽方式。宽行窄株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行距变化在26.4—33cm(8—10寸)之间,株距变化在10—16.5cm(3—5寸)之间,宽行窄株,单行条栽(等行条栽)。在保证栽插丛数不致减少的前提下,行距宜尽量扩大,株距宜尽量缩小,实行宽行窄株。这种宽行窄株的栽培优点是:田间通风透光性好;纹枯病等高湿病害相对较轻;稻株光合效率高,成穗率高,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较多;在田间易于进行施肥、除草、喷药等农事操作;成熟时收割,人工收割也方便。经过近几年的项目带动,合理密植与宽行窄株移栽方式以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便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最后,防治病虫害。目前仍有农民朋友对水稻病虫害科学用药认识不够,一旦发现水稻有病虫害,就下大血本地喷药防治,且不说用药的浓度与次数的不科学,就连某些禁喷的水稻生育期都不回避。生产上应避免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喷药,若一定要喷药时,应避开开花时段,在颖壳已闭合的下午3点以后进行,而且动作要轻捷,尽可能不碰伤稻穗、碰折穗颈。当然防治病虫害要注意以下事项:一要适时、对症施药。要分清病虫害选用对口药剂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理的时间科学防控;如病害要选择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控效果较好,虫害要选择在幼虫期施药防控效果较理想;这一时期病虫害抗药力差,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也较小。二要注意施药方法。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主要危害稻株中下部的病虫害要对准稻株中下部喷粗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主要危害稻株叶片和穗部等的病虫害要对准稻株上部喷细雾防治。三要选择天气用药。高温天气宜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8点钟以前、下午5点钟以后施药防治,以免因高温造成药物蒸发形成浪费;农药灼伤稻株形成药害;引起施药人员农药中毒等事故发生。

新时期下,我国在水稻高产种植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较高成果,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大力推广新型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加强研发力度和技术开发能力,是今后我国在水稻种植方面面临的关键课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增加不同类型气候条件的试验数据,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文革《水稻科学栽培》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5.13.

[2]康惠仙 《临翔区水稻合理密植与宽行窄株栽培技术》云南农业信息网 2014.05.27 .

猜你喜欢

整地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不同整地方式对红松林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冀北山地樟子松整地造林技术分析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浅淡造林中的整地技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