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精准扶贫现状与思考

2017-03-27赵体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

赵体辉

工作多年,唯有今年会议最多,百分之八十都是讲精准扶贫,可见乡镇对此项内容的重视程度,可以说精准扶贫是乡镇一级最繁重的工作任务了。去年,媒体报道了山东,广西精准扶贫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精准扶贫,板眼众多,花样百出,有硬骨也有软助,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问题如出一辙。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作为一名乡级基层精准扶贫的执行者,参与者,我从基础这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切身感受。

一、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精准扶贫的专项贷款,危房改造,产业发展, 输血造血措施,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能达到预期目的,原因是政府的初衷和农户的打算难以“情投意合”!你让我建宅,我不能建,孩子找对象嫌山区条件艰苦,不愿到山区居住;你让我养殖,我不能养,一是年龄偏大,体弱多病,二是市场萧条,有亏本的人做前车之鉴,三是偷盗横行;你让我种植,我没有技术也没有劳力,且收入产出比值较小,辛苦不赚钱;你让我易地搬迁,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我无力搬迁;政府有美好的愿望,我有我的难言之隐。看似天上掉下个大元宝,我却无能为力把它捡起来!残酷的现实,使“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措施成了扶贫户难以完成的考题!

在下村调查中,很多农户都说他们的困难。其实一些贫困户家有小车,有存款。一些贫困户打着产业发展的旗号贷款或买小汽车,或为子女还房贷、或归还陈年旧债,反正是政府鼓励的,这样就改变了贷款用途。精准扶贫贷款,本来是政府借鸡生蛋的远景规划,到头来被贫困户变通为杀鸡取卵的应急措施。啼哭皆非的投机取巧之术!使政府的良苦用心陷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徒劳境地。

在一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或有重大疾病病人的贫困户眼里,政府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欲壑难填的依赖心理,使他就躺在救助的温床上裹足不前,特惠政策“断奶”之目,宣布脱贫之后,也许就是他们返贫之时。还有就是因为贫苦户的的特殊身份获得的优惠,使一些真正位处贫困边缘的农户心理失衡,经常找村干部,乡干部的麻烦,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农民,就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居住的公民。由于地域分割,环境异样,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家族结构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是自私保守小富则安,所以这样也就决定了农民的素质和先天禀赋的内在决定因素及所生存环境的客观局限性。精准扶贫,我认为是人为地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为此,我不禁想说:政府搭台、干部唱戏,贫困户当演员,真是管的太宽了。先天性气血不足,后天性营养不良,管得了一时,管的了一世吗?除非设立中国特色五保户!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立;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早在远古时代,春秋时期的圣贤大哲老子先生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以清静之道来治理国家,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实事求是的精髓所在。过多的对“贫困户”指手画脚,大包大揽,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贫困户设计发展蓝图,甚至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反倒捆绑了贫困户的手脚,限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保障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全面配套,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身板“量体裁衣”,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服务平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脱贫姿态,或许才能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快!跟不上步伐的,交与民政,让救助的机制兜底吧!

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泛滥

现在精准扶贫中的很多做法是,站在理想主义的制点,闭门造车,做着与实际脱节的公式化设计,大量的表册雪片般的飘向基层,看似疏而不漏,细针密缕的设计,企图把涉及扶贫的所有信息都打捞上来,遗憾的是设计主次不分,工作精力平均分配,重要的信息因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被平庸化。回想一年来的精准扶贫信息采集,每次任务分配都是军令如山倒的气势,急急如律令的节奏,怠慢者斩立决的魄力!为了强调责任,文件规定,每个信息都必须进村入户采集,干部帮扶精准到人!

现实情况是,坐在办公室是“5+2,白加黑”,拼命地加班加点、分秒必争地“纸”上扶贫,闭门造车,这一切都是被迫无奈!因为我们的贫困户大多有农保、低保、粮补,退耕还林等国家政策享受,还有国家给的1000元的扶贫资金,按3160元脱贫标准,基本完全能够达到。所以,如果我们进村入户,把时间消耗在往来的路上和群众交流的时间里,也许早已错过了上级限制的工作时间,按期完不成任务,跟不上大局部署还得接受法律的惩处。

一些严重脱离实际的“聪明”设计,形式主义被演绎到极致。基层提出的数据基本上都是按上级提供的数据编造,而不是客观现实本来的面目的真实反映!精准扶贫的纸质资料和系统数据,大多数和户内实际情况不符!为应对上级的检查验收。也只好如此。我们只有服从,也只能服从,我们也不想昧着良心弄虚作假,我们也清楚的知道纸上谈兵的后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在是人在局内身不由己。

我们想不明白,与其繁文缛节的搞繁琐哲学,为何不删繁就简抓实质要害,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简政放权,把干部的精力解放出来进村入户摸清底子,在确定作战方案和行动部署。

三、漂浮不定,左右盘旋,朝令夕改,无所适从

“下级早已过河,上级还在摸石头”这是这两年精准扶贫业务指导的形象写照。扶贫基础资料整建落实过程中,上级的笼统指挥使基层干部走了不少弯路和回头路。我不禁想问,如果精准扶贫还处在探索和试点阶段,又何苦反复折腾?如果到了一锤定音,铁板钉钉的落实阶段,又何必改弦易辙、举棋不定?如此朝令夕改,出尔反尔,“折腾”的恐怕不是财力人力,而是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四、准备不充分,滥养违规

2013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上级只提了人均纯收入这一条准入门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约束限制,后来实行动态管理提倡民主(如今的民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达成统一共识)评议,以村为单位召开群众民主评议。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民主,倒不如说是民粹!群众说了算嘛!这个偏差是很大的,也许有人会说,基層干部干啥去了,为什么不好好把关?试问:贫困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有具体的量化尺度吗?仅凭人均纯收入就能准确的界定贫困户吗?测算人均纯收入,农民能够把一些隐性收入和盘托出吗?银行存款是个人隐私,你有权利到银行查询吗?儿女有小车,外地买房你知道吗?还有一些邪恶势力胡搅蛮缠,为评上贫困户经常找基层干部麻烦,基层干部的安全谁能保障?维护行政秩序需要法治保障,可惜基层的法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评议贫困户之前,上级态度暧昧,三缄其口,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严明的制度约束,等评议有了结果,具体措施落实了,上级像小孩变脸了:吃了我的糖,你给我吐出来!理由是,贫困户评判不准,给出的措施和优惠我要收回。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小朋友玩游戏还得有规则呢;如此严肃的工作,有关部门不提前制定规矩,监管事态不妙之后突然有了新规,这不是“养违规”吗?上级调查研究不深入,事前准备不充分,具体措施不明确,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盲动主义和“养违规”现象。

“梨子什么滋味,吃了才知道;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顶屋设计与基层基础怎样珠联璧合?政策创意怎样接地气?实践会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真心帮扶贫困户的“甜蜜事业”
精准的打铁
加价收购贫困户小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