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2017-03-27庞春
庞春
【关键词】 小学生;体育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123—01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工作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觉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而且情绪异常丰富,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一直集中,同时又有着极为强烈的表现欲。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点开始一步一步扩大,他们对一些新奇的事物都会感觉到好奇、新鲜。所以,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師需要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引导、培养,构建起学生正确的兴趣观,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小学生都比较爱玩,对体育运动也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这种兴趣常常是比较广泛的,无法将注意力长久集中在某一项运动中,同时也对一些比较新奇的体育项目会产生兴趣。因此可以说,此阶段学生对体育项目方面仍是比较盲目的,并不了解自己的条件适合哪一类体育项目,这样就极不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对他们的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二、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
1.开展游戏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类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热爱。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等特点,他们喜欢热闹、嬉戏。因此教师在教授体育知识时,可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在上体育时是在愉快地游戏,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活动意识。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开心接受教师的提议并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可以充分体验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的运动意识,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目的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2.以学生为主体,丰富体育课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体育课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收集意见,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如,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小型调查活动,向学生征集点子;或把一些学生平日爱玩的、传统的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中。例如,对于游戏《丢沙包》,可让学生自己制作沙包,将沙包带入课堂中,开展两两对抗的丢沙包活动。因为这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爱玩的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开展可以极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完全融入到体育课堂中,达到教学效果。再如,可开展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藤球等,当教师将藤编的球带到课堂上本身就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订规则(藤球本身是比较难掌握技巧的)。通过大家的商量,将斗球的规则与藤球有机结合:两组各出五人,分两边站位开始丢球,如果对方未能接住或被球打到则出局,接到球后可以开始反击,直到剩下最后一名选手为止。这样的体育活动可以真正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
3.增加棋牌类活动。棋牌类活动也是体育课的一项内容,但有的学校并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学。特别是在天气不佳、不合适户外运动时,棋牌类活动作为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补充,在这里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报名,对哪项棋牌类活动有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有的棋牌可能难度大,因此教师也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低但趣味高的棋牌,如飞行棋、大富翁等。
4.教师要善于观察、创新。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创新才能更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小学生都爱看《奔跑吧!兄弟》,因此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到这点,将“跑男”中的《撕名牌》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这种效果非常好,学生运动起来热情十足,玩得不亦乐乎。由此可见,创新是极为必要的,教师要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多去收集创新型的、适合小学生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