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羌族舞蹈服饰研究

2017-03-27徐兵

大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羌族美学

徐兵

[摘 要]羌族舞蹈服饰是羌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是羌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基于美学视角,在对舞蹈服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羌族舞蹈特色和舞蹈服饰,就羌族舞蹈服饰的文化特性和审美特征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对于羌族舞蹈服饰的研究,促进羌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美学;羌族;舞蹈服饰

[中图分类号] J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22-03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又称“云朵上的民族”,是至今保留传统文化较为完整的民族。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通过其舞蹈服饰的演变,在不同视野下深度挖掘舞蹈服饰的审美特性。同时本文希望通过对羌族舞蹈、舞蹈服饰的阐述,更好的展现出这一民族的审美特性,借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

一、舞蹈服饰概念

少数民族舞蹈的服饰是我国舞蹈领域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各民族的文化传承结合地理环境的差异,创造出种类、样式、色彩、手工技法完全不同的服装模式,再辅以本民族独有的舞蹈动作特性,让其文化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仍旧绚丽多彩。不过,在具体研究舞蹈服饰之前,需要对服装、服饰等进行一定的辨析,以保证后文在准确的概念下进行。

我国服装和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传承中也出现了一些概念上的区分。例如,服装的定义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下,所谓的服装无非是俗称的衣服。但是,更广义来看,服装除了衣服之外,还囊括了首服、足服等任何用于遮蔽身体的衣物。而在服装的基础上,也衍生出服饰的概念,在狭义上理解服饰仅是用于装饰衣服的饰品,所以包含的内容有所局限,包括图案、饰品、色彩等。因此,服饰从服装广义上理解的基础来看,其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就是服装,也就是上述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另一方面便是装饰,指服装的装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衣裤是在近代中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在古代并没有类似的说辞。而历史上对于衣物等解释较为复杂,具体来看:首先是“衣”,指“人之所以避寒暑也”,也就是衣服是用于遮蔽寒暑的依靠;其次是“服”,指“冠并衣裳也”,这也是古人对衣裤的另一种解释,衣为上身,裳为下身;最后是首服和足服,“首”便是头,在头上所做的装饰被称为首服,而足服则是在脚上所穿戴鞋袜等。

結合上述内容来看,羌族舞蹈所穿着的服饰不仅包括衣裳,同时也有首服和足服。所以,在舞蹈服饰的定义上,指包括任何用于穿戴的装饰和服装,以至于包括臂饰、腕饰等羌族特有的舞蹈装饰品。同时,基于服饰的审美效果和其他因素的搭配,本文内容也将包含舞蹈演员的发型、装束等方面的分析,进而综合体现出羌族舞蹈服饰的审美价值。[摘 要]羌族舞蹈服饰是羌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是羌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基于美学视角,在对舞蹈服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羌族舞蹈特色和舞蹈服饰,就羌族舞蹈服饰的文化特性和审美特征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对于羌族舞蹈服饰的研究,促进羌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美学;羌族;舞蹈服饰

[中图分类号] J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22-03

二、羌族舞蹈特色及舞蹈服饰

(一)羌族舞蹈特色

舞蹈服装是舞蹈的一部分,所以要先对羌族舞蹈进行叙述,以使读者更好的认识到其服饰美学塑造者在行为上的特性,同时也能够对服饰审美外的功能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展现。羌族舞蹈的主要模式是圆圈舞,而这样的舞蹈有着较强的集体性和娱乐性,无论婚丧嫁娶、节日联欢等,舞蹈都是活动的主要部分。而羌族舞蹈别具一格的是,其圆圈舞除了在室外进行,也有室内进行的,也就是火塘舞。综合来看,羌族舞蹈在节奏上较为鲜明,有着很强的节律感,而且肢体动作幅度较大,以“顺”为主要动作特点,舞蹈同时辅以男女交替歌唱,独具一番风味。

(二)羌族舞蹈服饰

羌族的舞蹈服饰多种多样,以至于很多不了解羌族文化的人会认为羌族舞蹈并没有特定的服装类型。《布兹拉》是羌族祭祀舞蹈的一种,其中以“释比”的服饰最为抢眼。演员头戴猴皮帽,身披豹皮褂子,将我们的视野拉回到羌族的传统文化中。他们所穿着的麻布百褶裙,又有着较强的现代风格。再来看配饰,“释比”的配饰主要在腰间和手上,神杖和盘铃各执一手,而腰间所佩戴器具的种类和多少,也能够体现出“释比”的身份。再来看《萨朗》的服装风格,其中一男舞者的服装最为引人注目,身着长裤和大襟,头戴布襟,分为黑白两色交替使用,腰间掺有束带,小腿裹着绑腿,脚着云云鞋,其扮相多有几分现代时尚感。

从羌族舞蹈的服饰选择来看,在整体搭配和色彩的选择上,均可谓独具匠心,而且整体设计完整,并没有给人以突兀之感,服装的设计和搭配上也是煞费苦心。另外,羌族的舞蹈服装给人以贴近自然的感觉,有着明确的环境融合感,这也与其民族特性、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三)羌族舞蹈动作与服饰的关系

羌族舞蹈动律受舞蹈服饰的影响,这一特性在羌族女性的舞蹈服饰上体现较多。羌族女性服饰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腰带的形态。腰带由带身和带摆两部分组成,大多为手工羌绣。带身上绣满了羌民族各色图案,带摆长及后膝,有坠性,且有手工穿制的珠穗和各色彩带。舞蹈中,女性通过胯关节的舞动来展示腰带的美丽。羌族女子舞蹈动律中胯关节的动律是最主要的元素,有“筛胯”、“顶胯”、“转胯”等动作。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作品《鸽子花开的时候》中能看到女性各种胯关节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均散发着女性的美,凸显出女性特有的灵巧腰身,同时也展示了羌族女性舞蹈服饰的精致。

三、羌族舞蹈服饰的文化特性

羌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相传炎黄时期便已有羌族的部落,而舞蹈作为人类文明演变和历史传承重要的载体,能够展现出羌族在历经五千年发展和文明道路上所经历的历程。结合羌族舞蹈服装来看,其形式、色彩和配件上的选择,也保留着历史上的风貌。

(一)神话传说的烙印

神话是在科学并没有解释出人类是如何出现、发展与生存的之前,人们用于寄托精神的唯一对象。人类学家马凌诺夫斯基曾就神化学说和原始人类精神世界的联系进行研究,其认为当前人类中所流传的神话,是确实发生在人类的历史之中的,不过其发生过程和影响程度,并没有现代人对其所塑造的那般荒诞离奇,而由于神话中的事物曾经确切的存在,促使见证者将其以不同的形式保留下来。例如羌族舞蹈中的祭祀活动,便是一种神话保留。而现代羌族的生活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神话色彩。《布兹拉》中,从“释比”的舞蹈服饰上也就不难看出神话的沿袭性,包括色彩、纹路、形式、配饰等方面。从“释比”配饰中的鹰爪可以看出神话的痕迹,羌族的鹰爪用于驱邪,所以是“释比”常用的器物,而神杖象征权威,另一些较高身份的角色多会在腰间配有剑饰。

(二)拜物思想的反映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关于图腾本质的讨论中提到:“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羌族重视宗教信仰对生活的改变,所以,其在服饰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拜物思想特征。从羌族的历史传承来看,早在炎黄时期羌族就开始了游牧的生活,导致羌族在自然崇拜上的特征十分明显。羊作为羌族重要的生产资料除了供给人类生存的物质外,也逐渐演变成了图腾的种类之一。古羌人颈上悬挂羊毛线模拟羊的形状,现在羌族的冠礼仪式中还要悬挂羊毛线,以示与羊合为一体。羌族舞蹈服饰,特别是男性服饰的头饰、衣饰、腰带等造型或饰物都采用了羊的形态以示对羊的图腾崇拜。

(三)宗教信仰的浸润

羌族尚白,以白为吉,以白为善,这和羌族的宗教信仰分不开。羌族是多神崇拜,主要表现为供奉“五神”,即在房屋的屋顶上四方和中间分五个不同方向放五块白色的石英石,羌语称之为“阿渥尔”,代表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所谓“白石莹莹象征神”。大自然的天、地、山、树与羌民族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便成为崇拜对象。宗教信仰对于服装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是由于自人类形成简单的聚落以来,就在思想层面上出现了信仰,所以宗教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在宗教上的投入也要远高于一般的活动。而对于原始社会的人类来说,其除了狩猎、采摘、耕种、畜牧等活动外,业余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舞蹈。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羌族舞蹈服饰的独特风格。羌族舞蹈服饰上出现了明显的宗教特征,无论女性头帕、长衫、腰带和绑腿,都喜用白色;男性羊皮褂子、麻布长衫和腰带,也大多在蓝布上挑白花,抑或在白布上挑蓝花或红花,皆以白为主色,这也是民族对宗教信仰的一種表达方式。

四、羌族舞蹈服饰的审美内涵

首先要明确羌族的历史传承,从一些古籍记载中可以证实羌族始自炎黄时期,此时是对西部游牧民族的统称。随着人类的发展,汉族人口不断膨胀,导致这些游牧民族偏居一隅,进而逐渐融合。所以,目前的羌族并非单指一个民族,而是由多个祖先所流传下的部落,最终形成的羌族整体。而在羌族服装上可以发现十分复杂的元素组成,也是羌族所独有的民族特征。基于羌族历史和传承,再来看下述对其审美特征的研究。

(一)热烈粗犷的美

众所周知,汉族人以婉约而含蓄为美,在艺术上的创作多是精雕细琢,而羌族则与汉族相反,其艺术上的表达粗犷随意,给人以直率、简单的感觉。从其服装设计、色彩和图形刻画来看,首先花纹上的选择多是源自于自然,并没有任何的现代元素;其次创作上形意兼备,但是不够细致,所以给人厚重而简约之感;最后服装线条粗犷,用色大胆,羌族的舞蹈服饰多是以红、蓝、黑、白、粉为主色调,或是采取相间的组合元素,色彩表现十分显眼。再具体一点来看,羌族舞蹈《上房梁》中,女舞蹈演员所身着的服装是以黑色为主色调,辅以绿色和红色为配色,前身是以羊角花为形状手工刺绣而成,羊角花是羌族文化中姻缘的象征,所以女服中会经常出现这一图案。但是,在舞蹈中并没有采取粉白配色,而是以显眼的红色,辅以明亮的金色,在以黑色为背景的基础上,让人有奔放而舒适之感。再来看男服,其上身选用蓝色,刺绣匠神图案,而下身是以红色为底,白黄相间的长裤,整体表现出劳动男人的粗犷。羌族的服装设计粗犷,与直率的羌族人民对生活热情的表达相关,但其粗犷并非简略,仅从上《上房梁》的服装特点就能够看出,其无论是配饰,还是整体色彩的设计,都是经过精雕细琢而完成,乃至于服装的图案采用了耗费工时的刺绣。所以,正是精细设计出的粗犷,才能带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和谐内敛的美

虽然羌族在舞蹈服饰上的设计粗犷、自由大胆,但是,其并没有选择张扬的方式体现民族特性,也并不高调的炫耀,从不采取价值昂贵的金属,所以,其服装虽然色彩独特,美感却十分的内敛。2014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项目“羌年”元素创作的大型羌族原生态歌舞《羌魂》,其“韵”的章节中女性的舞蹈服饰是以宝石蓝为主色点,配色以银、红为主,形式上采用大裙摆的设计,下身着较深蓝色的长裤,并在裤脚辅以花纹,整体来看其服装设计,不仅颜色鲜艳,配色也极为恰当,服饰贴身而不夸张,展现了浓厚的羌族风情。所以,羌族的舞蹈服饰正是由简单而呈现出的民族内涵,才使人能够对其深爱不已。

羌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并结合多民族文化特性逐渐演变至今的民族,在服装的表达上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羌族的服装一直秉承着历史的风貌,其服饰所散发的民族风味总能让人着迷。本文基于美学视角下羌族舞蹈服饰的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剖析羌族舞蹈服装的审美价值,以体现这一民族在塑造“美”过程中的理念和方式,进而为现代服装审美艺术研究提供些许理论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邓莹.民族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交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4).

[2] 张姝萍.浅谈民族传统服饰与民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

[3] 孙明璐.浅谈羌族舞蹈文化[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

[4] 范燕华.基于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羌族舞蹈价值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1).

[5] 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86:1263-1265.

[6]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76-177.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羌族美学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纯白美学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