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引领打造精彩语文课堂

2017-03-27钟恺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文本

钟恺

【摘 要】本文针对新课改“以探究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阐述在文本质疑、思维碰撞、文本空白、课堂体验和实践体验等五方面通过智慧引领,激活学生思维,打造精彩语文课堂,促进高效阅读学习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智慧引领 高效阅读 文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93-02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以探究为核心”已成为教师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手段。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应是简单的教师引领作用的旁落,教师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智慧地、及时地、适当地引领,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独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由感觉生成体悟,由体悟走向思想,促进高效阅读学习目标的完成。

一、智慧引领于文本质疑处

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将重点从重视基础教育向发展学生语文思维转变。教师要善于在质疑处“引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问题的载体作用,借助“主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主问题”引领下,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不仅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加强课堂学习导向性引导,使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断推进。

例如《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的解读,笔者先引导学生交流咏秋的诗句或者诗文导入课文,然后从解题入手,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故都”的秋,“故都”点明了描写地点,“秋”点明了描写内容,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我们知道故都也就是北平,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呢?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学生通过互动,从“故”字入手,解读出“故”有历史悠久、年代遥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是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以及悲凉之意。

本文的解读就巧妙地抓住文题巧质疑,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

二、智慧引领于思维碰撞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加强课堂观察,抓住语文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尤其是抓住课堂突发现象制造波澜,例如抓住学生不同见解激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深层次的互动。

只有充分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不断提升质疑深度。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扩展课堂对话的广度,推动师生、生生等不同学习参与体之间的多元互动,使课堂在思考中推向深入。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做到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在“语言品味”这一环节中,有一名学生对这样一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比喻失当,该句明明是写月色,是从视角的角度写景,可是作者却用一个听觉的比喻来写视角月色,显然是修辞运用不当。

学生的这一问题,使课堂掀起了波澜,最后大家一致形成共识:作者比喻适当。

笔者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抛出一个词“通感”,让大家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合作,重新解读这一个句子。由于笔者抓住学生的课堂自然生成,在学生学习意识强烈、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将问题交给学生,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理解和感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通感修辞及其作用的认识:作者用通感手法写光与影,用听觉描写视觉,生动地写出光与影内在的和谐、幽美等特点,表现出月光的温和,流露出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三、智慧引领于文本空白处

留白是语文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文本留白却给教师创造了发挥机会。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文本空白处“引领”,在教学设计时深入挖掘留白资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资源挖掘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充分把握文本的特点,抓准文本的“空白”。

文本有哪些空白可补?概言之,教师可于文本外补白,例如文本的创作背景资料;可于情节缩略处补白,对文本情节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扩展;可于文本语言含蓄处补白,对文本的潜台词或者含蓄的语句展开想象;可于文本结尾处补白,将作者结尾耐人寻味之“味”创造出来。教师在补白设计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理解进行补白;学生补白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补白,倡导多元化补白。

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文章中就有许多值得补白的地方,教师可以先举一例,再将补白的时间留给学生。《祝福》一文中人物的姓名值得学生鉴赏:

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也说明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

那么《祝福》中其他人物的姓名是否还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呢,例如“柳妈”,随着学生探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柳妈”姓名的解读深刻性就显露出来: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對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暗示封建迷信思想极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极广。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

教师的智慧“引领”,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引领学生在走向智慧的、有价值的生成,使学生在文本空白补白的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四、智慧引领于学习体验处

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离不开体验,高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放手让学生体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多样化体验平台,包括课堂体验与实践体验。

一是还原情境促体验。语文是一门运用型语言学科,如果教师能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

二是强化社会实践体验。语文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使课外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到教学设计中,提升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有一句:谁主沉浮?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首词主旨的认识,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体验:究竟“谁主沉浮”呢?结合《沁园春·雪》一词中的“风流人物”与该词的写作背景,探讨“谁”的内涵,怎样的人物才是此人笔下的“谁”的人选呢?

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认识到应该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的“同学少年”。这些革命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通过学生体验,较好地挖掘出该词的主题。

当然,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智慧引领不是主导,也不是包办,而是为了更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语文教师回归到“主导地位”角色定位中,给学生提供了“再创造”、“再发现”的便捷通道,丰富和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更加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多维拓展和个性的张扬,从而促进高效阅读学习目标的完成。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英语高效阅读教学之策略
走进阅读的世界
立足场景运用,建构高效阅读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