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跨界转型的佼佼者

2017-03-27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光通信中兴跨界

从2003年第一台ODF下线到2012年自制PLC芯片的批量生产,深圳市中兴新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新地”)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间,就发展成为中国无源光通信行业的引导者,并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知名品牌”、“自主创新企业金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殊荣。

此外,中兴新地也荣列“2016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33位。光环簇拥之下,这家企业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一路突破管理挑战

作为国内主要通信网络配套设备提供商之一,中兴新地有光通信、精密加工、结构件三大事业部,他们所做的产品完全不同,对应的工艺工序也不同,除了同属于生产制造业的共性之外,三大事业部的个性大不相同。可以说,中兴新地天生就是“跨界者”。跨界,自然也意味着这家企业时刻面临着复杂的生产管理。

产品跨界带来的企业管理难题并不少,把握各事业部之间的生产特性与共性,亦是中兴新地一路走来的管理要点。而想要做好制造业,就离不开妥善解决工艺工序等流程上的繁、杂、难的问题。考虑到企业发展日具规模,起初的人工管理终究不再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为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运营流程,中兴新地势必走向IT一体化管理。而能否成功引进信息化的关键,则在于IT管理工具及方法是否贴合企业的管理需求。

尤其是经过信息化初步探索之后,中兴新地更加意识到:寻找一个真正懂得制造业管理需求、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的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因而,它一直寻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一定是要从自身管理需求出发来量身定制的。

经过轮番考察,中兴新地于2006年引进了在制造领域颇具口碑的鼎捷软件ERP,开启了企业信息化飞跃发展的新阶段。之后,中兴新地在ERP系统的深入应用上做了很多实践,近年来更是在牢固的信息化基础之上打造厂内智能物流。

打造厂内智能物流是关键

作为一家产品多样化的生产制造业,中兴新地在生产运营中,时常面临着的就是物料品类繁多,盘点耗时耗力,库存无法实时更新,供应商运作周期长等问题,加上长期以来物料还是靠人工清点,很容易出岔子:一个是不准,一个是效率太低。直到与鼎捷顾问深入沟通,才认识到打造厂内智能物流的重要性。

厂内智能物流系统通过将条码、移动设备、ERP系统的有效串联,应用于制造业从采购、生产、仓储到发货等作业环节。提升生产现场效率、订单交付能力以及库存周转水准三大智能制造关键指标,为企业加速实现智能制造提振核心竞争力。

在ERP打下的基础之上,中兴新地开始着手厂内智能物流的建设,并于2013年全面推行条码管理。

多年来,中兴新地在实践中已摸索出一条自己的信息化管理之道:要想将ERP管理系统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离不开ERP的二次开发和深度应用的条码管理。

2014年,根据业务流程,中兴新地ERP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很多小模块,对应解决日常流程运作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中兴新地还花了大量精力优化工艺,减少工序,关键节点引入新设备,并优化产线,进行自动化设备的改造。这一些工作相当于给中兴新地打造了一套钢筋铁骨,脱离了原有的管理水平,从本质上甩开了同行业的低端竞争对手,在竞争的道路上超前一步。

另辟生存与发展之道

在这个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传统制造业承受着巨大危机的时代,价格降低、要求提高、竞争加剧、利润压缩等,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种种考验。如何能存活下来,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中兴新地从2013年开始做减法——聚焦核心领域,取消不必要的市场布点,压缩产线,筛选客户,增强核心竞争力。

最为显著的是,把光通信分布在国内的30多个办事处收缩到10余个;砍掉了80%的产品种类,卖掉热交换器这样的包袱产品,聚焦在ODN领域;区分、管理客户,将一些赖账、信誉不好的劣质客户淘汰,聚焦优质客户。此外,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更新,走出低端市场,进入高端市场。可以说,中兴新地经历了一个难忘的“阵痛期”。

在这一年里,中兴新地在创新思维、效率提升、品质管控、物料配送、条码管理、成本控制、品牌宣传、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做出了“不一样”的改变和提升,这些改变和提升帮助中兴新地获得客户的认可,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于转型,中兴新地总经理高建彬坦言:“实际上,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转型的过程。例如我们光通信事业部,主要就是服务于各大运营商,如果不能紧随着运营商的步伐,那我们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们过去以做配线架产品为主,到现在完全转到无源光通信产品,就是在随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而改变。回头看,我们现在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跟当初的产品不一样,一直都处在一个升级换代、不断转型变化的过程中。”

后来者居上的经营哲学

作为通信行业的后来者,光通信也是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中兴新地面临的竞争对手,都是较早成立的通信公司,多年来与运营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对比之下,中兴新地是后来者,必须付出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努力,才能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样一个既更迭变化也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中兴新地是如何成功挤到了一线供货队伍里边,并占据如今的行业地位的呢?

高建彬说:“企业的经营是一门学问,要想打败别人,前提是自己要有特点,要让人有信心,做出来的产品能让人用得放心,这就是坚守诚信的底线。再者,要想做一个长寿企业,产品质量一定要做好,没有好的产品质量,企业就无法做得长远。但因为制造企业要生存下去并不容易,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往往会导致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是什么?产品质量越做越差。所以这些年,我们并没有随波逐流,始终把产品质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来抓。”

对此,中兴新地的供应商曾经也有过诸多怨言:“为什么别人都能用,为什么你们就不能用?”然而,彼此之间还是长期合作了下来。

高建彬坦言:“我希望给供应商的诚信是可以换来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和交货期上的配合。作为后来者,我们为什么能一点点打下这片天下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诚信取得了客户和供应商的信任和支持。”

经过长期的坚持,中兴新地的产品质量获得了业内高度认可。不仅中国移动将其列为标杆,以此衡量其他供应商,甚至国内有些厂家将芯片全部交由中兴新地检验,并表示“中兴新地对芯片的质量要求值得放心”。深化整合

在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深刻变革的当下,一方面,随着新生代人群与中产阶级在全球消费者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其极富个性化的需求主张驱使产品制造商日益关注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争夺快速增长的、以多样微量为特征的市场蓝海;另一方面,新技术(如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安全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使得制造业传统模式的变革及新型业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也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探索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提升客户满意度、快速捕获市场需求、加速产品研发与改进。

在玩转跨界与转型之间,我们见证了中兴新地一路的成长与发展。而如今是深化整合的新阶段,制造企业探索的课题也演变为如何更好实现《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的未来模样为何?如中兴新地这般,努力打造疏通内部物流、打通供应链的便捷体系,让企业管理更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不失为制造型企业前进的一大方向。

猜你喜欢

光通信中兴跨界
跨界
跨界
中兴微量元素水溶肥在秋洋梨上的应用试验
基于Optiwave仿真平台的光通信系统仿真分析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北京爱华中兴纸业:夹缝中求生存
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
西古光通中兴而立:下一个30年使命万类互联
光通信:探索未来10年——2016年欧洲光通信会议述评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