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北部湾文学海洋书写面面观
——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系列研究之四

2017-03-26宋坚

关键词:北部湾大海书写

宋坚

(钦州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钦州535000;广西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广西 钦州 535000)

广西北部湾文学海洋书写面面观
——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系列研究之四

宋坚

(钦州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钦州535000;广西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广西 钦州 535000)

海洋书写是人类出于对海洋生态以及历史人文的深切关怀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它要创造的乃是人与自然、生命家园和谐统一的理想世界。广西北部湾文学有着丰富悠久的海洋书写历史。文学家通过海洋书写来承载丰厚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蕴,表达他们对蓝色家园的眷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部湾文学的海洋书写,主要体现在生态的海洋、浪漫的海洋、生命的海洋和宗教的海洋等几个层面上。

北部湾;海洋书写;传统;当代

海洋书写是人类出于对海洋生态以及历史人文的深切关怀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它要创造的乃是人与自然神灵以及生命家园和谐统一的世界。台湾著名的海洋文学作家廖鸿基说:“海洋成为我生命最贴切的隐喻,让我在不同的阶段得以有不同的诠释。年轻时走海滩,曾慨然流泪对着大海诉情:大海是我的故乡,从哪里来,回哪里去。”[1](P15)廖鸿基的海洋书写,有着明显的家园回归意识和生命原初意识。正如论者所说,丰富悠远的海洋文学传统,承载着海洋民族在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精神与理想,映射了海洋民族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与向往。[2](P14)这正是海洋文学海洋书写的应有之义。

一、北部湾文学海洋书写传统

受地理人文因素的影响,北部湾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域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以及浓厚的家园意识。在文人笔下,波涛汹涌的大海充满了诗意。北宋时期的游宦诗人陶弼曾到钦州任三年知州,留下了三十多首描写北部湾沿海风光的诗作。其作品多描绘南国滨海旖旎的风光,丰盛的物产,当地民众的海事活动,生意盎然,富有情趣。如其《钓石》写道,在“水色连山叠,泥痕上海潮”的潮涨时分,当地民众喜欢来到桥东的“钓石”上垂钓。“饵经沙日暖,纶动水风飘”两句,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垂钓图。在他的笔下,还有“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潮月亭》)的海上夜月之景,“谁趁落潮离晚渡,自寻芳草上春台”(《茶溪亭》)的休闲时光,“渡头人语知潮上,下看南江东北流”(《登潮月亭》)的江海逆流奇观,南湖亭上“一片晚云含落照,数分残酒伴新梅”(《南湖亭》)的早春景象,“酒尽月斜潮半落,山翁不省上船时”(《三山亭》)的宴饮场景,“红螺紫蟹新鲈鲙,白藕黄柑晚荔枝”(《三山亭》其一)的丰富物产,“僧怜海石为棋子,客惧蛮螺作酒杯”(《寄钦州洪迩侍禁》)的风土习俗,“商夸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的丰年景象,“玉版淡鱼千片白,金膏监蟹一团红”的美食珍馐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陶弼风物诗中的氤氲之气与滨海亚热带风光交相融汇,展现了海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清朝乾嘉时代,素有“岭南才子”“岭南明珠”之称的冯敏昌,从小就生活在北部湾山海之间,吟咏北部湾大海的诗篇就有六十多首。如其《海门春阴行》:“高空隐日气先淡,长风驾潮午不落。……鲸鱼千丈何奇哉,惊波喷浪从天来。”极写大海的空阔壮观,气势磅礴,巨鲸跃起,卷起滔天巨浪,撼人心魂。其9岁时作的《登文笔峰》同样语惊四座:“长江泻万里,砥柱挽文峰。上眺三台近,遥观百雉空。凭虚发长啸,临远豁孤衷。极海扬眉处,云帆波浪中。”故乡山川的奇特,大海的壮阔,涵养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极目远望,在舟楫飞渡的波浪里,诗人逸兴遄飞,神思飞扬。其《龙门》云:“惊浪到龙门,连山大海吞。楼船称日裂,火器迸天昏。已见南交宅,真同砥柱尊。鲸鲵还可憾,行胜数东藩。”龙门是北部湾沿海的一个渔港,那里山海连接,巨浪滔天,樯桅林立,楼船如云,巨鲸游弋,胜似东瀛。在诗人笔下,北部湾渔港的自然风貌有独特的异域风采。其《甲卯立秋题自海鹰图》云:“海石峙惊涛,苍鹰振羽毛。一飞当万里,鹏翼莫争高。”惊涛汹涌下的海岸巉岩崔嵬,海鹰展翅翱翔,一飞冲天,胜似鹏程万里。很明显,诗人是借海鹰的奋翅高飞,来表达自己立志报国,经邦济世的入世情怀的。其《登州城东楼》云:“钦江秋色净无烟,直下东城赴海壖。城拥三峰横向日,楼峨一柱上擎天。河山骋望矜前界,生聚于今又百年。姜宁遗风还不远,与谁怀古赋新篇。”展现了滨海钦城海阔天高,江水澄澈的美好景色。浩浩江河入海,两岸翠峰耸立,四处勃勃生机。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追慕先贤之遗风,立下了为时代赋写崭新篇章的愿望。

总之,北部湾古代先贤的海洋书写,为当今北部湾海洋文学树立了一面旗帜,而当代北部湾海洋文学,则是北部湾文学海洋书写传统的延续。

二、当代北部湾文学的海洋书写

新世纪以来,云水激荡的北部湾,迎来了文学创作的新时代。自从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升级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之后,北部湾海洋文学的发展态势引起了文坛关注。风生水起的北部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各地的弄潮儿,也孕育了本土作家浓郁的人文情怀。他们以不俗的文学业绩,彰显了中国南疆海域的区域文化特色。他们通过辛勤的笔耕,创造了一个个富有“山珍”“海味”的文学世界,并藉此体现了北部湾特有的时代风貌,为时代注入了更多的异域风采和民族元素。

(一)生态的海洋

北部湾沿海是原住民与外来人口休养生息的美丽温润的生态家园。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部湾的海洋生态书写随着自然书写的兴起而产生,其代表作家有林宝、邓咏。林宝对大海的钟情与挚爱,往往流露于作品的字里行间中。从早期的《永远的蔚蓝》,到后来的《斑斓的海》《在广西海岸上行走》等作品,对这一疆海区域的山海形胜和生态家园,她都作了诗意的描绘。如她的《北部湾传记》一开篇就写道:“这是一块特别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阳光明媚,风调雨顺,水源丰富,四季都有盛开的花朵,遍地尽是可采的果实,滩上有拾不完的鲜贝,海里有捞不尽的鱼虾。……这里雨多成河,水盛生木,葳蕤千里,层林飘香;这里海涛滔滔,鱼龙出没,恶浪吞舟,风正帆悬;这里幽谷拈花,大海濯足,水做的男女,干净澄澈。”作者钟情于大海那一片“永远的蔚蓝”,把她当作生存寄托的理想家园:“许多年前,我有过梦想,希望自己是一条山溪,染一路绿色,带一身澄澈,像小女儿那样扑进大海母亲的怀里,享受珍爱和珍惜。希望自己是一粒细沙,幸运地落入珠贝,在大海的摇篮里,长期生活于平静与寂寞,不求惊人的璀璨。”[2](P46)而从小生活在滨海的邓咏,则是北部湾海洋家园的真正歌者。他的《耕海礁石》写道:“刚到这儿的人见到的自然是港湾的表面,海碧天青,琼田万里,雪浪翻涌,一派壮美。”他的散文《绿色的海岸长城》充分展现了绿海风情:“在我的记忆中,浓绿的林带,逶迤于金色或灰白的海滩上,是绿的长城,绿的山脉,绿的潮流。阵阵海风,绿浪起处,林涛汹涌,林哨沙沙。”文章对未来的“绿色海岸”充满了期待:“说不定日后,这绿色海岸是全世界最美丽、最梦幻、最勾魂的海岸,成为全世界爱健康的人们向往的新的蔚蓝色的香格里拉。”

(二)浪漫的海洋

大海以她的斑斓多彩和浩瀚神秘触发了人们的浪漫想象,所以北部湾海洋文学作品中往往充斥着关于大海的想象文字,藉此传达出人们对大海旋律的独特感受。很多来此定居的作家也受到海洋这种浪漫气息的影响。来自广东的移民作家文青刚来到北海,就被这里的海洋风光迷住了。她把这里当作自己人生的伊甸园,时时亲临海的身旁,倾听海的声韵,感受海的气息,由此体验生命的快乐和情感的狂放。在《我与北海的海》中,她写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有时我会听到海风在自己的大脑里簌簌作响。我想,一定是海的浪漫盘踞在我的大脑里了。”来自重庆的吴景娅一到北海,就兴奋地写道:“我在沿海流逝的时光中学会了一件事情——激烈地喝酒然后优美地醉倒。”她深深地被这座海滨城市的浪漫情怀吸引了,她“颠狂地在每个空旷的地方撒野,肆无忌惮地享受天空、阳光、海浪、沙滩、树木和花丛”。阳光、沙滩、海风、蓝天、白云,风光旖旎的滨海风光,给北部湾区域文学染上了浪漫多情的印记。2011年,在月亮湾上演的“梦幻北部湾”海上实景演出,是一场浪漫别致的文化艺术大餐。戴玉强演唱的《北部湾欢歌》,张惠妹演唱的《听海》,宋祖英演唱的《月亮岛》等等,都具有丰富的海洋元素。他们唱响的主题歌曲与北部湾渔歌一起欢腾跳跃,响彻了整个北部湾畔。其震撼人心的效果,正如风起云涌的北部湾浪潮一样传遍四方。

(三)生命的海洋

大海是检验人类智慧力量与精神灵魂的最佳场所,所以,海洋书写的文学特性,主要体现了人类面对大海时的生命意识和审美自觉。作家往往借文字表达激情和灵感,以表现对人类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廖鸿基海洋书写的魅力,正在于他将笔投向心灵想象中的生命之海:“出航,返航,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并不一定能够更了解海,但相当确定的,一回头,得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更清楚地看到岛屿,看到自己。”[3](P296)北部湾是生命的海洋。大海波涛汹涌,潮涨潮落,在天地间演奏着澎湃的生命乐章,让诗人从中感悟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透过他们对海洋风物的诗意描写,我们依稀看到人类的生命之旅,尤其是一个海洋民族对大海的眷念,对生命的赞歌。黄河清的《珍珠蚌》《滴水岩听滴水》等诗篇,既是对海洋生命的深切关怀,又是追求圆梦的人生终极理想的呈现。丘灼明的《飞鸟》,同样浸透着浓浓的生命关怀:“我注视一只飞鸟/它在天空飞翔/像阳光一样流畅/像风一样自由/它欢乐的舞蹈/丰富了蓝天的表情。”诗人通过海上“鱼跃鸢飞”图景的诗意点染,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生命的灵动、自由和可爱。海马(黄允旗)是一个借助书写大海以彰显自我精神的诗人。我们从他笔下的大海、浪花、海马这些海洋意象上,感受到了大海的博大和神奇,如他的《浪花》:“潮的绳索拉着我/凭借一种澎渤的力度/一排集团的冲锋/奋力跃起/空中优雅着芭蕾舞/甩起,放飞/终于成就了浪花的高度。”在这里,大海、浪花和“我”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共生共荣,相互激荡的审美画面,诗由此创造出人与自然混融一体的生命境界。他的《海水》写道:“太阳多变的脸/星星抛下我/只陪我一段/天色微明/我困倦的小船/怎么就撞上了云层的冰山/一阵轰鸣/一路闪电/我只身何处/大海是这样的无边。”黄允旗的诗有着丰富的大海元素。他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去驾驭各种审美元素,构筑了天、地、人、神冥合为一的和谐生命景象。“大海是这样的无边”,这是诗人对雄伟壮丽的大海的由衷感叹,也是诗作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廖德全的散文则有着大海的磅礴之气,在历史人物身上寄寓了流荡不息的生命气韵。在其《万里瞻天》中,从海南儋州获赦归来的苏东坡,来到“天之涯”“海之角”的南珠之乡,受到了珠乡人民的热情欢迎。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站在海角亭上的苏东坡心潮澎湃,豪情勃发。作品写道:“海角亭不大,远没有赤壁之险峻古远,也不似西湖之绿蓝青幽,但面临辽阔无垠的滔滔大海,却另有一番非同凡响之气象,就连侧旁远挟山势滚滚而来的廉江,也仅是沉沉一脉,似有似无。大海,才是最博大的噢!大师在亭下一站,听海风长啸,看波涛翻卷,那颗破碎了的心立马就为大海浩瀚雄阔、巨浪排空的气势所感动,一切冤屈与烦恼,都在瞬间荡然无存。”这位曾经唱响“大江东去”的一代文豪,在这北部湾畔的海角亭上,留下了“万里瞻天”四个大字,也留下了流芳百世的一代佳话和坦荡磊落的人文情怀。这种永不泯灭的生命豪情,正是海洋精神的真实写照。

(四)宗教的海洋

北部湾这方云烟缭绕浪漫神奇的土地,曾经是哲学家寻求皈依的仙乡,是文学家幻想的蓬莱仙岛,是探险家和自然主义者梦寐以求的生活乐土,更是宗教传播者漂洋过海建立名刹道场的一方净土。北部湾文学体现了海洋文化有容乃大的特点,具有吸纳、包容、开放、自由、谦逊和生生不息的化生能力。可以说,北部湾文化融合了原住民文化、中原文化与外来宗教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呈现出来的海洋文化。在遥远的年代里,我们的先民经过重重迁移,冲破层层阻隔,终于来到这里安家落户。这里的宗教信仰,除了本土的民间信仰,还有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而来的宗教。沿海的历史古迹、宗教寺庙、妈祖灵位、宗祠神坛等,都体现了海洋宗教文化的特征。北部湾著名的民间文学故事“南珠传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奇故事。史载:孟尝君到合浦任太守,革除弊政,整饬吏治,惩罚贪腐,使得迁徙于交趾海的南珠失而复还。后来,经过民间的创造想象,该故事变得更加优美动人。在该传说中,珍珠姑娘是一个受人爱戴的女神,每当夜黑浪险的晚上,她都用夜明珠为返航的渔船照明。为报答海生的救命之恩,她与海生结为夫妻。为挽救被官兵逼迫的渔民和海生的性命,珍珠姑娘甘愿牺牲自己,化身为珠,然后变成泡沫死去。最后,夜明珠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廉州海湾。合浦海面波光闪闪,渔民欢欣鼓舞,天下重归太平。该传说通过官贪珠徙、官廉珠还的故事传说,传播了岭南文化的信仰特点。据该民间故事,人们修建了还珠亭、海角亭、孟尝太守祠堂、孟太守风流坊等。每年的清明节,当地百姓都要来这里踏青祭拜。这构成了岭南民间祭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地民俗信仰文化的一个奇观。此外,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还散布着众多的庙宇,著名的有北海涠洲的三婆庙、合浦的乾江天后宫、廉州的廉中天妃庙、南康三婆庙、党江天妃庙、石康的罗公祠、廉州镇上的普云庵、曲樟乡的三宝岩仙祠、东兴竹山的三圣宫、钦州尖山的康王庙、南宁横县的伏波庙、东兴罗浮垌伏波庙等。以“一寺三庵七十二庙”为标志的沿海佛教寺庙群,是佛教海路南传通道的丰硕成果。合浦东山寺则是“海上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向有“三廉古刹”之称,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海洋宗教文化资源。苏东坡贬居廉州时,曾到东山寺题诗:“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要飞。为问庭松尚西指,不知老壮几年归。”这首诗极尽古寺禅意之妙,真实地记录了诗人从遭贬到获赦归来之后对生命的觉醒,对佛理的感悟。清代进士、海门书院山长鲍俊为东山寺钟声题诗:“风送梵钟喧上界,雨余贝叶满东山。清声嘹亮鸣蝉静,枯坐跏趺老衲间。”晨钟暮鼓,让多少世人迷途知返,证得菩提。岭南名士、钦州籍人士冯敏昌在此也留下了一首《灵觉寺》:“城东梵刹绚晨霞,绣拱云楣古构夸。今佛岂同前佛觉,蕃王真住法王家。苍茫宝象迷年代,漭荡灵钟斗日斜。何必净行禅院好,榕林高处集天花。”灵觉寺这座岭南城东的千年古刹,耸立于晨光紫霞之中,成为世人礼佛敬神的圣地。

北部湾文学的海洋书写,为我们认识这一地方文学的区域特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藉此激励作家的创作热情,使其充分认识到大海汪洋恣肆的雄阔气势和边疆民族积极进取的奋发精神,以不断地为广大民众奉献出优秀的海洋文学精品,不辜负这一方水土的无私赐予,以及伟大时代所赋予人们的文化使命。

[1]廖鸿基.海天浮沉[M].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06.

[2]林宝.永远的蔚蓝[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

[3]廖鸿基.脚迹船痕[M].台北:印刻出版社,2006.

TheViewofOceanWritingintheBeibuGulfofGuangxi——FouroftheSeriesofStudiesonMarineRegionalLiteratureinBeibuGulf

SongJian

(CollegeofHumanities,QinzhouUniversity,Qinzhou535000;BeibuGulfMarineCultureResearchCenterHumanisticKeyResearchBaseofGuangxiUniversity,Qinzhou535000)

Ocean writing is a literary creation created by mankind’s deep concern for marine ecology and history and humanity.It creates the ideal world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life home.Guangxi Beibu Gulf literature has a rich marine history.The writer carries rich life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through ocean writing,to express their Blue Homeland fondly,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The ocean writing of the Beibu Gulf literatur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cological ocean,the romantic ocean,the ocean of life and the ocean of religion.

Beibu Gulf;ocean writing;tradition;contemporary

2017-05-17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15FZW007);桂学研究中心协同团队项目(桂协中心[2016]1号);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015BMCC03)

宋坚(1963-),男,广西钦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

I206.7

A

1673-1395 (2017)06-0055-04

责任编辑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北部湾大海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大海捞金
用什么书写呢?
问大海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冬日的大海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令人兴奋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