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距离公立医院尚远?
2017-03-26黄柳
文/本刊记者 黄柳
"月子中心"距离公立医院尚远?
如果定位为妇产医疗的延伸性服务,以母婴康复为核心的“月子中心”被纳入医疗的版图或者与医疗达成深度融合,是具备合理性的。
文/本刊记者 黄柳
2月底,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自办的月子服务中心开始试运营。院长李震向记者表示,此举是为了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适应“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变化趋势,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母婴保健服务需求。目前,中心共有81间母婴专属休养房,28位专业护士。
与民营的月子中心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心所有看护人员全是护士和医生,“‘妇产医生+儿科医生+育儿师+营养师’的人员组合,凸显了我院月子服务中心注重的是康复护理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医院院办张主任向记者强调说道。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多数妇产专科公立医院表示,受限于场地、收费以及妇幼基本医疗资源的紧张,开办月子中心不太现实。
2012年即有过相关尝试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宣传科彭科长向记者介绍,位于番禺的新院区开业之时,曾将住院部五楼设为省妇幼月子中心,推出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优生、优孕、优娩、优育、优教”一站式的服务,收费为“4万元30天”,但最终受到政策的压力而关停。
谈及具体的阻力,彭科长表示有价格、场地以及医疗资源的紧张等各方面综合因素,“基本医疗的病床已十分紧张,医护人员忙基本医疗都忙不过来,做‘月子中心‘显得不合时宜。”
的确,自“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妇幼医疗被定位于“基本”的色彩更浓。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即明确,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稳定,坚守妇幼健康公益性服务的主阵地。
正因此,尽管花费数年时间投入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的编写,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和同事们仍然认为,公立的妇产专科医院应与产后母婴康复机构(俗称“月子中心”)保持距离。
“公立医院专家以专业性和公益心,制定、完善行业标准,从而达到规范行业发展的目的,也是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立医院的妇产医疗资源对接母婴康复有天然优势,但当前政策下只能保守以待。
闻及昆明妇幼保健院的实践,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阴赪宏则表示,医院搬迁新院区有了场地优势之后,会考虑这方面的项目。人员安排上他表示,产科40岁以上的护士,具备专业知识和很好的耐心,完全可以发挥更好的效能。
与其观点类似,与昆明妇幼保健院同城的一家妇产呈优势学科的三级综合医院院长表示,“月子中心”在政府划定的特需医疗份额中可以做,既能顺应市场需求,又能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延展服务体系,值得探索!
这位院长表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以及对产后康复构成了极大的需求。2014年,中国的总剖宫产率高达46.5%,部分地区甚至高达70%~80%,超过世界警戒线3~5倍之多;有资料显示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率为阴道分娩产妇的10至20倍。
尽管我国产科床位需求空缺较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数据显示,应对2016~2020年的生育高峰,我国大约缺73478~99004张产科床位;但现实同样包括产后专业医疗康复的空缺。
如果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可以打破妇产医疗与产后康复之间的泾渭,彼此更加协调发展,相促相长,将构筑更完备的妇产医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