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与发展共赢

2017-03-26郇庆治

绿色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环境

文 郇庆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一、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在环境与发展关系上,学界存在三种观点。

一是“二律背反”论。认为要发展,必然会污染环境(包括破坏生态等),要保护环境,就要停止发展。这种观点早期在国际与国内的声音都很大,有国际知名专家呼吁中国停止发展,也有国内专家给政府写信,强烈要求停止发展,随着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的深入,这种观点虽然慢慢减少,但仍然有人认为要靠放慢经济速度来治雾霾。

二是“倒U形”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中期,必然会加重环境污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中后期,环境随之向好转化,呈现出“倒 U形曲线”。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发展与环境关系演变的规律,但是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如果人的理念没有从工业文明转化为生态文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体制机制没有从工业文明转化为生态文明,这种倒U形是不可能自然而然产生的。

三是“共赢” 论。发展和保护是可以相统一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可以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本词条认为,第三种观点才是科学的,如治雾霾必须靠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之策。

二、环境与发展共赢必须树立的几个理念

1、要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

一方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公众工业病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认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努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和人心所向。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从长远看,如果停止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也是保不住的,贫困不是生态文明。所以必须树立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这不但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我国的一些区域、城乡、行业、企业已在这方面做出成功的探索。

2、要树立把节约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的理念。“环境污染是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结果”(周宏春)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既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保护环境的要求,是实现共赢的充分必要条件。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要树立反哺自然的理念。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只是经济子系统的物质循环转化,只能起到节约资源与减少污染的作用,只能减缓资源枯竭的步伐,而且在产业的发展中,还会出现二次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所以应当从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层面来保护自然,自然、人、社会是共同生存在地球生态母系统之中,它们必须协同演进,才能共同发展,在协同演进中必须形成复合生态系统的大循环,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大循环(而不单单是经济子系统内的循环)。人类不但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源,而且要反哺自然界,发展自然力,进行生态建设,发展可再生资源,让自然界能够保持生机、蓬勃发展,增加资源的存量,提高资源的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同时又要善于把生态与环境的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以形成自然—人—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协同演进的态势,笔者把它称为增量化原则,这个原则实际上比社会上所说的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都更本质更重要。这样才能保持自然生态系统长繁荣、子孙后代长受益。

三、环境与发展共赢的主要途径

1、转变生产方式

“任何一种文明性质或文明层面的人类社会变革,都必然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实现环境与发展共赢,首先要把工业文明以掠夺自然、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生态文明以遵循自然法则,依靠知识资源、创新为引擎的经济发展;把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低端价值链的生产及其结构,转变为低投入、低排放(直至零排放)、高产出、高端价值链的生产及其结构。为此,又必须把工业文明直线式生产转变成生态文明循环式生产,把工业化技术体系发展成为生态化技术体系,从工业文明的末端治理转变为生态文明的过程治理,从工业文明的行为管理转变为生态文明的和谐管理。

2、转变生活方式

转变生活方式和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基石。“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为主要特征”(余谋昌) 。它也是突破“四大瓶颈”的治本之策,而且可以催生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文明经济新业态。如,以建设绿色餐桌工程为载体,培育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生产,开发绿色产品。以生态文化引领,以生态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培育体验经济,满足消费者艺术审美、科学素养、劳动、休闲、健康、幸福等高层次体验需求。培育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创建绿色诚信市场,从内生力量促进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3、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给自然休养生息。

4、创新与生态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真正能够统领或负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远不是目前的国家环保部的职能,而是需要一种更具创新精神的制度设计”。

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的需要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