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3-25李欣
李 欣
(成都大学 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艺体研究·
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 欣
(成都大学 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西方媒体长期对中国运动员存在刻板印象。通过收集西方主流媒体中关于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的报道,使用东方主义理论、媒体表象理论以及批判性语句分析等方法可以解析报道中的深层含义,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探究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和现状。中国运动员应提高在西方主流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学会与外界的交流,利用好体育的商业价值,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提高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这对于中国运动员改变西方的刻板印象、获得更好的发展、树立中国体育正面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西方;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
现代体育具有众多爱好者,媒体关注程度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近年来,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大获成功,在主流职业联赛参与度及竞技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运动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西方媒体一向认为中国运动员只适合从事乒乓球、跳水等技巧型项目,而不适合田径、游泳、大球类等体能型项目[2]。西方媒体这种长期传统而固定的报道使得西方大众对中国运动员存在着刻板印象,这不仅不利于中国运动员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树立起中国体育的正面形象。本文通过收集西方主流媒体中关于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的报道,使用媒体表象理论和批判性语句分析方法来解析报道中的深层含义,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次解析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运动员如何改变这种刻板印象,获得更好发展,树立中国体育正面形象的对策。
一、刻板印象形成历史及背景简介
中国运动员的刻板印象最早来自西方媒体对华裔运动员在美国职业体育比赛中的报道。早期华裔运动员的成绩并不显著,仅有奥运会跳水冠军萨米·李、法网冠军张德培、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关颖珊和奥运会体操冠军周婉仪较受关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华裔运动员聪明但不够健壮,个头太小,速度太慢,无法适应高水平职业体育比赛的激烈竞争,擅长单人项目,不适合集体项目[3]。我们通过例1来分析西方媒体对于华裔运动员的这种刻板印象。例1:Timmy Chang是出生在夏威夷的华裔,是夏威夷大学橄榄球队的明星四分卫,在2003和2004年的夏威夷碗比赛中荣获MVP。2005年,身高188cm,体重94kg的他参加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失败。球探对其的评价为“虽然个头不小,但打得太亚洲化了”[4]。这个评论代表了西方媒体对华裔运动员的一种传统观念,即缺乏身体天赋,无法适应高水平职业体育的身体对抗。我们发现,刻板印象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先是归类,再是贴标签。西方媒体先是将中国运动员作为一个单独的种族分类,再根据其与西方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的区别,贴上相应的标签[5]。长此以往,西方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不知不觉地将中国运动员的刻板印象渗透到了社会话语之中,形成话语的事实又导致大众长期维持着对中国运动员的刻板印象。
二、研究方法
(一)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运动员的报道数据收集
本研究关于中国运动员的体育报道主要是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和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运动员的官方报道,共计10篇。
(二)媒体表象理论
媒体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工具,它不仅能分享各种理念,还能反映文化、政策和社会生活的形成过程和传播状态[6]。Hall的研究提出了反射性方法、意向性方法以及建构性方法等三条途径来解释文化价值是如何通过媒体语言实现的[7]。即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建构出大量的社会意义和刻板印象。
(三)刻板印象理论
目前较为主流的“刻板印象理论”定义为:先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再对此类人群进行一套特征归纳,渐进地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8]。Pickering认为刻板印象是一个贬义词,是由于缺乏知识以至于简单而粗暴地对某一族群进行夸张而同质化的描述[9]。基于这种分类和归纳,亚洲运动员成为了区别于白人和黑人运动员之外的黄人运动员,这种刻板印象认为亚洲运动员由于“先天不足"和“基因差异",相对黑人和白人运动员具有一些缺点,如个头小、不适合跳高和短跑,适合像乒乓球、羽毛球和体操运动等[10]。
(四)东方主义理论
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西方社会简单地把世界分为对立的东方和西方两个部分,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西方媒体更乐于挖掘亚洲运动员身上的文化特征,这和刻板印象理论一般归纳生理层次的特征明显不同[11],使刻板印象从生理层次上升到了心理层次,归纳出“过分努力、无感情的机器人”等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诋毁了东方文化,贬低了亚洲运动员的成就[12]。近年来中国运动员在传统的弱项如篮球、短跑、游泳上取得了突破,西方媒体开始鼓吹黄人运动员比黑人运动员对西方体育界更具有威胁性,这种威胁论实际上是东方主义的一种加强,反映了西方霸权主义和优越感[13]。
(五)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语言分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14]。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历史背景来解释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包括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三个维度[15]。首先,在文本的维度上,通过“词汇"、“语法"、“衔接"和“文本结构"四个方面的分析对样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分析,体现西方媒体对中国运动员的解读。其次,在话语实践维度中,主要是涉及文本生产和文本消费两个方面,通过互文性来进行分析。第三个维度是社会文化实践,它强调分析应该与社会的广泛性和文化背景以及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相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报道材料的选择不仅仅是一种话语实践,也是一种能反映意识形态影响的社会实践。
三、西方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的分析
(一)中国运动员生理上的刻板印象
西方媒体宣传,根据遗传学的研究,亚洲运动员身高明显低于其他种族[16]。西方媒体喜欢从身体角度对亚洲运动员进行描述,会直接介绍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多使用“矮”或者“小”一类的词汇来形容中国运动员。我们通过例2、例3来进行分析。例2:“美国队抓住中国队的阿喀琉斯之踵,开始对其小个后卫进行压迫,造成其失误,从而打开了局面……"[17]例3:“他们(中国队)会选择一些年轻的有天分的小孩来进行非常非常刻苦的训练,打造出非常完美的小而轻的体型……”[18]例2是NBC关于北京奥运会美国篮球队战胜中国队的报道,我们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发现,该报道使用了一种因果关系,即因为中国球员比美国球员个子小,美国队就可以迫使中国后卫失误,而隐喻“阿喀琉斯之踵”则强调了中国队不是因为技术或其他原因,而是因为身体原因造成的比赛失利的。例3是BBC邀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索普对中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中的评论,索普认为中国游泳队获胜的原因在于“小而轻的体型”。从互文性的视角来看,该文本通过索普所谓客观而专业的评论这个有效信息来源建构起一种因果关系,即中国游泳队的成败取决于小而轻体型,而不是技战术或其他因素。这就是媒体表象理论中的反射性方法和意向性方法,据此,西方媒体建构起了对中国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刻板印象。
而根据东方主义理论,这种生理上的对比,往往和种族因素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新的种族主义刻板印象。下面通过例4、例5来进行分析。例4:“刘翔的成功证明了很多中国人还是不太敢相信的事情——中国运动员可以在速度和力量的项目上和任何人竞争。”[19]例5:“我是唯一可以战胜美国和欧洲选手的黄种人,我的胜利证明黄皮肤的运动员也可以和黑皮肤和白皮肤运动员跑得一样快。”[20]例4使用了“还”和“不太”这两个副词来增强“中国运动员不擅长速度和力量”的论断,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将中国运动员归类为在速度和力量上存在遗传劣势的族群,这就逐步地产生了刻板印象。而例5“黄种人”“黑皮肤”“白皮肤”都是值得注意的词汇,这些词汇隐蔽提到了种族因素,表面看是说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刘翔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但结合例4,就会反映出这是东方主义的一种加强,表明西方媒体对于亚洲运动员身体素质长期存在种族刻板印象,即亚洲运动员是不擅长跳跃和短跑项目的。
与田径项目不同,乒乓球需要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西方媒体反复报道亚洲运动员在乒乓球上的主宰地位,通过媒体表象理论的建构性方法,一步步形成了亚洲运动员适合乒乓球项目的刻板印象。下面通过例6、例7来进行分析。例6:“加拿大纽布伦斯威克省乒乓球锦标赛冠军David Zhuang认为,乒乓球在北美就是地下室玩的游戏。”[21]例7:“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它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中国队的胜利让我感到非常兴奋。”[22]例6暗示,北美人并不认为乒乓球是一个真正的运动。而例7“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它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显示了对乒乓球运动的不同认识,它反映出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按东方主义理论分析,这种对乒乓球完全不同的认知,导致中国运动员成为“适合"这种项目的“其他人",基于这种刻板印象,他们在该项目上取得的成绩也就相应地被削弱了。
(二)中国运动员心理上的刻板印象
除了生理上的刻板印象,西方媒体也经常通过特定的心理特征或意识形态来解释中国运动员所取得的好成绩,即心理上的刻板印象,一般包括:“过度工作"和“没感情的机器"[17]。
过度工作是中国运动员最常见的心理刻板印象。下面通过例8来进行分析。例8:“孙杨说,如果没有平常日积月累的训练,不要说金牌,就是铁牌也不会有……这个元旦肯定不会放假了。”[23]引用孙杨自己的讲话,可以增加报道的客观性,但当我们使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西方媒体将互文性材料“日积月累的训练”和“金牌”放在一起,造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即孙杨的成功来自他日积月累的艰苦训练。在报道的最后,西方媒体直接将“元旦肯定不会放假”和“日积月累的训练”联系在一起,给中国运动员贴上“过度工作”的标签,从而形成了中国运动员“过度工作”的刻板印象。
与过度工作相似,“没感情的机器”也是西方媒体对中国运动员的一个代表性的刻板印象,包括不爱思考和缺乏个性两个方面。首先,西方媒体认为亚洲运动员不爱思考的主要表现在于赛场上思维僵化,不会临场应变。例9:“瓦尔德内尔认为,其在乒乓球上的成功在于其在比赛中善于灵活地改变战术,亚洲选手与他相比,更像个机器,在比赛中只会使用同一种战术。”[24]在这个例子中,瓦尔德内尔使用了“像机器一样”和“使用同一种战术”来描述和分类亚洲运动员。西方媒体通过这个评论,给亚洲运动员打上了“像机器一样”的刻板印象。缺乏个性也是西方媒体经常关注的角度。例10:奥运冠军吴敏霞和何姿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生活三点成一线,训练、吃饭和睡觉,只关注训练。”何姿20岁、吴敏霞26岁,但都没有男朋友,“我们不去想训练之外的事情……”[25]例10对中国跳水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进行报道,就是“生活三点成一线”,而“没有男朋友”和“我们不去想训练之外的事情”则更是一种负面报道。通过这样的描述,西方媒体把中国运动员描述成隔离于社会之外的种类,并从个人角度对中国运动员进行一种负面的没有个性的暗示,从而导致“像机器一样”的刻板印象。
四、中国运动员改变刻板印象对策
(一)提高中国运动员在西方主流体育比赛中的成绩
西方媒体对中国运动员有一种传统观念,即黄种人缺乏身体天赋,无法适应高水平职业体育的身体对抗,无法在主流体育比赛中取得成功。要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必须依靠高水平运动员在西方主流体育比赛中获得成功。近年来黄皮肤的运动员在西方主流体育比赛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其人数在棒球联盟中达到了3%,在橄榄球联盟中达到了1%,在篮球联盟和冰球联盟中接近1%,在欧洲足球联赛中亚洲球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6]。姚明、林书豪在篮球赛场上的“大个子表现",促使越来越多的NBA球队邀请中国球员前去试训效力;朴智星、本田圭佑、孙继海在欧洲联赛的成功,使亚洲球员在欧洲足球联赛中获得了更多的注意;李娜在网球场上的成绩带动了中国女子网球的大幅进步。这些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使西方社会大众认同黄皮肤运动员可以和其他种族一样具有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进而为中国下一代运动员打开了参加西方高水平职业比赛的大门。
(二)学会与外界的交流
与外界的交流一向是中国运动员乃至亚洲运动员的短板。一方面中国运动员受儒家思想影响,以谦虚礼让为美,与西方体育界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语言的限制导致大多数运动员无法与球迷、球队和当地居民有效交流。球员要想在主流职业比赛中获得突破,除了本身实力以外,与外界的交流非常重要。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他更容易接受教练的技战术安排,可以更容易获得粉丝的支持,可以加深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建立更有效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姚明在NBA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出场486次、总得分9 247、篮板球4 494个的数据惊人,还在于其具有一般中国球员所不具有的语言优势和幽默的特性,善于与教练、队友、球迷乃至当地居民沟通。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号召力除了其两个大满贯头衔外,一口流利的英语、幽默直爽的个性也是其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应该说,现今在西方主流体育比赛中的中国运动员都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能力,应该让大众了解亚洲文化的多样性。以前亚裔美国人对体育并不是很感兴趣,但随着亚洲运动员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亚裔成为体育爱好者,成为亚裔运动员的支持者,使得亚裔逐渐了解体育的内涵,终生保持对体育的热爱。
(三)利用好体育的商业价值
毋庸讳言,西方职业体育球队招募中国球员,必然具有很大的商业因素,但这对于球员、球队、联盟、社区、媒体、广告和赞助商都有好处。球队招募球员首先要考虑他的技战术水平和发展潜力,但商业价值给了中国和亚洲运动员更多的机会,使得球队愿意冒险雇佣他们,这就较以往更容易打破对中国和亚洲运动员的刻板印象。目前亚裔是美国职业比赛中最具成长性的种族,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所在,2008年,占美国总人口4%的亚裔的购买力达到了5 260亿美元,与此同时,占美国总人口12.5%的西班牙裔和12.1的非裔购买力分别为7 730亿美元和7 780亿美元,人均购买力差异明显[27]。中国和亚洲运动员可以使球队卖出更多的球票和球队商品,收视率大增,从而使球队获得更多的收视利益分成,而赞助商也因为可以扩展亚裔市场而愿意付出更多的赞助费。此外,这种商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国内市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所有的主流职业体育联盟都试图在全球化的体育市场中获得更多好处,此时中国乃至亚洲市场就更容易成为突破口。例如中国在姚明加盟火箭队后加大了对NBA的转播,很多中国企业成为NBA球队的赞助商;魏圣美和朴世莉在美国参加LPGA高尔夫锦标赛后,韩国公司连续三年成为该赛事的冠名赞助商,并举办了韩国首尔广播公司电视台公开赛、三星世界锦标赛和今日经典体育锦标赛。
(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中国运动员进入西方主流职业体育联赛后,有获得参加体育比赛的权利,也有权利要求队友、球队、联盟和球迷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拒绝被打上刻板的标签。但同时,中国运动员也需要明白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承担起传播中国(亚洲)文化,为球迷、社区居民树立正向标杆的作用。2003年,一位参加LPGA的运动员Jan Stephenson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认为亚洲球员缺乏激情、语言存在障碍,从而使比赛失去活力,此外,由于亚洲运动员对于锦标赛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混合赛不感兴趣,她呼吁LPGA控制亚洲运动员的参赛名额。虽然LPGA的新闻发言人很快谴责了这个说法,但我们也可从Jan Stephenson的评论中品出一些深层的东西:现代体育比赛已经完全是一种商业模式了,当球迷花了一大笔钱来参加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混合赛时,这就已经是一种市场行为,运动员就有责任认真对待帮助LPGA取得更大的进步,中国运动员在这方面的确存在不足,需要提升自己的责任感。
(五)提高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
“过度工作"和“没感情的机器"这种刻板印象,作为西方媒体给中国运动员心理上打上的烙印,不仅让西方人民长期形成误解,甚至对中国运动员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接受采访时,回答套路公式化,面部表情僵硬,使得这种心理上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得到加强。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运动员不够自信,不敢展示真正的自我。但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傅园慧的出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每日邮报》等媒体都报道了傅园慧接受采访时的搞笑言论和神态夸张的表情包,并惊呼“这姑娘真的是太有趣了”。这种正面的报道在以往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屈指可数,开创了西方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心理刻板印象改变的先河。我们相信,只要中国运动员坚持提高自信心,敢于展示真正的自我,就一定能改变西方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心理上的刻板印象。
[1]Vanessa Heggie.Testing Sex and Gender in Sports;Reinventing,Reimagining and Reconstructing Histories[J].Endeavour,2010,34(4):157-163.
[2]Bristow,Michael.“London 2012:Inside China's Olympic ‘factory'" Home Page of BBC[EB/OL].http://www.bbc.co.uk/sport/0/olympics/17158852.
[3]Farrington Neil,Kilvington Daniel,Price John,et al.Race,Racism and Sports Journalism[M].New York:Routledge,2012.
[4]Tengan and Markham.Performing Polynesian Masculinities in American Football:From ‘Rainbows to Warrior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2009,16(26):2412-2431.
[5]Kjartan ólafsson.Sports,Media and Stereotypes Women and Men in Sports and Media[R].European project fund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06.
[6]Bell and Allan.The Discourse Structure of New Stories in 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M].Oxford:Blackwell,1998.
[7]Hall.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M].London:Sage,1997.
[8]Snyder,M.,Tanke,E.D.,Berscheid,E..Social Perception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On the self-fulfilling Nature of Social Stereotypes[J].JESP,1977,35:656-666.
[9]Pickering,Michael.Stereotyping:The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M].Basingstoke:Palgrave,2001.
[10]Yardley.Racial “Handicaps” and a Great Sprint Forward[EB/OL].http://www.nytimes.com/2004/09/08/world/asia/racial-handicaps-and-a-great-sprint-forward.html.
[11]Stoker and Marsh.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M].3rd edition.Basingstock:PALGRAVE MACMILLAN.2010.
[12]Sabo Don,Jansen Sue Curry,Tate Danny,et al.Televising International Sport:Race Ethnicity,and Nationalistic Bias[J].Journal of sports & social,1996,20(1):7-21.
[13]Turner.Orientalism,Postmodernism and Globalism[M].New York:Routledge,1994.
[14]Celiane Camargo-Borges1and Emerson F.Ra.Social Constructionism in the Context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Dialogue,Imagination,and Co-Creation as Resources of Change[J].SAGE Open,2013:1-7.
[15]Fairclough Norman.Media Discourse[M].London:Edward Arnold,1995.
[16]Ashcroft M T,Heneage P,Lovell H G.Heights and Weights of Jamaican School Childre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J].Am J Phys Anthropol,2005,24(1):35-44.
[17]U.S.Beats China 101-70 in Olympic Ppener[EB/OL].http://www.2008.nbcolympics.com/basketball/news/newsid=192031.html.
[18]Nick Triggle.Why Teen Athletes can Make Big Improvements[EB/OL].http://www.bbc.com/news/health-19061026.
[19]James Reynolds.China ‘moves on' from Liu Xiang[EB/OL].http://www.bbc.co.uk/blogs/thereporters/jamesreynolds/2008/08/china-moves-on-from-liu-xiang.html.
[20]Jim Yardley.The State Requests That Citizen Liu Win Gold[EB/OL].http://www.nytimes.com/2008/08/03/sports/playmagazine/803HURDLER-t.html?-r=0.
[21]Robert Strauss.Differences in Table Tennis and Ping-Pong? Pride By Robert Strauss[EB/OL].http://www.nytimes.com/2001/01/28/nyregion/differences-in-table-tennis-and-ping-pong-pride.html.
[22]Olympic Fever:Views Outside Beijing[EB/OL].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7507014.stm.
[23]Christopher Clarey.At Asian Games,China Is the Team to Beat[EB/OL].http://www.nytimes.com/2014/09/19/sports/at-asian-games-china-is-the-team-to-beat.html.
[24]Swede is Big Celebrity in China[EB/OL].http://www.2008.nbcolympics.com/tabletennis/news/newsid=207349.html.
[25]Michael Bristow.London 2012:Inside China's Olympic ‘factory'[EB/OL].http://www.bbc.com/sport/olympics/17158852.
[26]Hartlep and Nicholas Daniel.Modern Societal Impacts of the Model Minority Stereotype[M].IGI Global,2015.
[27]Yun-Oh WTiang.More Than a Game:Asian and Asian American Athletes in Major Professional Sports[J].Harvard Asia Pacific Review,2012(8):45-48.
(责任编辑:张 蕾)
2016-12-30
李 欣(1980-),男,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C912.6;G812.3
A
1004-342(2017)03-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