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业能否从容面对挑战

2017-03-25

农家参谋 2017年8期
关键词:肉牛牛肉进口

肉牛业能否从容面对挑战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牛肉市场颇不平静。美国牛肉来袭,在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心里都掀起了不同程度的波澜,价格、品质、产业冲击等成为热议话题。那么,美国牛肉2014年后解禁再入华,会给我国市场和肉牛产业带来什么冲击,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挑战?

美国进口牛肉冲击有限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我国此次允许进口的美国牛肉需满足多重条件,包括月龄、可追溯养殖记录、不得检出我国法律法规禁止的非天然产生的兽药、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化合物等。再加上各种税及通关代理等费用,价格优势并不突出。此外,首批上线开售的美国牛肉是“冷鲜”而非冷冻的肉品,必须空运加全程冷链才能保证。这些因素都造成美国牛肉质优价更高的现实。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期来看,受运输周期和距离影响,美国出口我国的牛肉多数只能以冻肉形式存储,这并不符合我国人偏爱冷鲜肉的消费习惯。而且,重新放开美国牛肉进口,不会贸然提升总进口规模,因此,美国牛肉造成的竞争将主要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出口国之间展开。

伴随我国肉牛产业整整走过20年的从业者,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和认为,放开美国牛肉进口对我国市场冲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我国牛肉市场经历过好几个世界级牛肉大国的进口冲击波,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巴西牛肉,都没对我国牛肉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美国牛肉的到来也没那么可怕。”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数据显示,人均牛肉消费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0.1~0.2千克,增长到了现在的5.5千克;2003年牛肉进口总额仅为1500万美元,到2016年已达到约26亿美元,进口量达到57.98万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牛肉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随着牛肉消费从少数民族为主转为全民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转为全国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我国肉牛产业挑战重重

人们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我国肉牛产业既是传统行业,又是新兴产业。我国的养牛业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以役用为主。肉牛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才走过30多年历程,而真正把肉牛当作产业发展,满打满算也只有20年时间。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生产方式总体落后。”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理事长王智才谈到,肉牛产业一直是畜牧业的短板。肉牛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养殖中的比例是最低的,分散养殖仍占有主导地位,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场只占总量的28.5%。与美国、加拿大等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产业的集中度、养殖规模、人均养殖头数、饲料转化效率、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我国肉牛产业都存在明显差距。在美国、加拿大排名前5位的肉牛育肥企业占全国出栏总量的25%,围栏育肥场的人均饲养量为1200头,每千克增重饲料干物质消耗为5.5千克,而我国相应指标只有0.5%,80头、7千克。“这与我国肉牛产业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低、应用技术不足有关。”

“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有些从业者还是传统思想,认为养牛嘛,很简单,其实不然。”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庆翔教授说,“人才的观念也需要转变。我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愿去养牛,更愿意待在城市里,这一点跟国外不一样,国外常常祖祖辈辈几代人都从事这一个行业,人家培养的博士硕士都在牛厂里干。人才培养也是产业转型很重要的环节。”

加强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进口牛肉的倒逼,双重作用之下,我国肉牛产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步伐。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多数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观念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因此,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肉品营养学教授David Pethick博士建议,我国肉牛产业应该参考国际标准,在饲养、分割、销售等各环节,尽快制定我国自己的标准。

“我国肉牛产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封闭的产业,主体是农民、家庭农场、养殖场,但是反观国际上的肉牛产业,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年饲养和出栏几万头甚至十几万头的规模化育肥企业比比皆是,这也是我国肉牛业需要考虑借鉴的主流发展模式。”多年科研实践让孟庆翔感到,加强合作交流非常必要,“我们不仅要进口牛肉,还要引进技术、引进智力和人才,甚至资金,国外企业可以到我国来发展,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借助 ‘一带一路’平台和机制到国外去发展,实现产业共赢、产品互通。”

猜你喜欢

肉牛牛肉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吃不上牛肉了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