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3-25本刊评论员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主体

本刊评论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刊评论员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总量供给不足矛盾大大缓解,但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只有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是很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

一是让农业尽快“绿”起来。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殊产业,既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强的依赖,也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过去某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农业产能,是一种不健康、不可持续的产能,必须尽快退出。推动农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推进科技创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还要推进制度创新,构建起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绿色生态环境的供给。

二是让农地尽快“活”起来。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重在放活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应对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控制农产品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增强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的根本出路。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三是让产业尽快“融”起来。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是农村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在总结我国农业产业化经验基础上,着眼提高农业产业链收益,充分运用“互联网+”,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的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按照有利于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方向,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让信号尽快“亮”起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释放正确的市场和政策信号。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信号的导航灯作用,也要发挥政策信号的指挥棒作用。稳步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降低价格扭曲程度、矫正资源错配为方向,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坚持“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继续执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但要增强政策弹性,改变只涨不降的刚性预期。无论是实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还是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抑或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都应体现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焦、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发力的政策取向,以制度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