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农民“钱袋子”“六新”举措促增收
2017-03-25江苏省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
江苏省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鼓足农民“钱袋子”“六新”举措促增收
江苏省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促进农民增收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聚一高”主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六新”举措为抓手,千方百计挖掘农民增收潜力,鼓足农民“钱袋子”。2017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61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幅0.6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0.3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50元左右,增幅9%左右,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一、新政策强化农民增收支撑
按照农业提质增效强基础、农民就业创业拓渠道、农村改革赋权增活力、农村社会保障固基本的思路,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关于聚焦富民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全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行动方案(2017—2020)》 《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意见》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力的农民增收政策支持体系。
二、新功能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从满足群众“胃”的需求,逐步拓展到满足群众“养眼”“润肺” “舒心”等需求,农民增收的空间也随之从生产空间扩展到生活和生态空间。新的阶段,南京非粮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色蔬菜园艺、经济林果、生态养殖等效益成倍增长。全市农业生态功能不断强化,农民来自生态补偿的收入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全市正逐步按照承包地确权面积发放耕保补贴,初步统计补贴面积达240多万亩,补贴总额达10亿元。更重要的是,生态保护提升了农业生活功能品质,打造了美丽乡村环境,促进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大潜力。
三、新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实行创业就业政策城乡统一、同城同标,积极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就业,加快推动创意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新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市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1642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次。累计建成国际慢城、巴布洛生态谷、黄龙岘等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500多个,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仅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30亿元。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0个,形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业的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90余家,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超800亿元,带动本地农户达30多万户。
四、新业态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和服务营销新业态,智慧农业、“互联网+都市农业”、“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协同发展;体验式销售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业发展相辅相成,极大释放了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潜力。截至上半年,全市累计培育农村电商主体3400家,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亿元。以为农服务为主线,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机制,上半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0余人;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33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27家、省级示范社78家,全市农民参加合作社比重达7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近800家,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保障,为农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五、新机制蓄积农民增收动能
坚持把创新机制作为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内在活力,为农民增收蓄积更强动能。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810元/月,覆盖农村低保群体3.34万户、5.03万人。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总体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45.8万户农民领取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证书到户率达98%。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700个村(社区)基本完成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初步建立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663个村(社区)成立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共折股量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33亿元。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机制,设立“金陵惠农贷”,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4亿多元;探索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5100万元。
六、新模式拉长农民增收短板
创新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模式,哪里低收入农户集中就重点布局在哪里,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建设高效设施农业为载体,上半年建成农民增收示范区16个,通过结对帮扶、技术支持、租金减免、年度分红等措施,覆盖低收入农户1607户、3391人;以“生产性帮扶”为重点,实施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项目,上半年扶持8272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通过生产实现致富;以“技术性帮扶”为纽带,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帮扶,今年上半年新结对帮扶29个经济薄弱(欠发达)村,帮助结对村建设各类示范基地29个,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80余项(个),有效带动了帮扶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和当地低收入农户的致富步伐。□